故乡的小路

阅览1737 作者:王念人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931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夜幕降临大地,每当我走在大都市宽敞而笔直的大道上,望着那星罗棋布的路灯时,不禁使我回忆起那故乡的小路。因为,它给我力量,它给我勇气,使我从泥泞的小路中走上漂亮的现代化大道。

七十年代初,高中毕业后回到乡下生活。家有两间瓦房,前面是院子,一条高三米的围墙把房屋紧紧围在中间。家的东门有一条小路,直通后园,那是爸爸开垦的一片竹林。村里上了年龄的人都爱从这条小路往后园乘凉闲聊。有些人,已在这条小路上来回走了几十年了。久了,后园就成了乡村中的世外桃源,这条小路就变成了人们十分熟悉的银带。我回到乡下,也没有地方可去,吃饭—劳动—睡觉,生活犹如一个固定模式。不久,我也开始对这条小路很感兴趣。因为,后园确实是一块独特乘凉闲聊之地。这里没有广播、没有电灯、没有孩子喧闹,除不时隐约听到几声“吱吱”的小鸟叫声外,四周显得十分的宁静。这种环境,当时正好迎合我那种失落的心情。而这条小路是唯一通往后园之路,所以,在人们心目中,这条小路与后园显得同等重要。乡下雨水多,每次雨下过后,通往后园的这条小路就成了一片泥泞。但是,尽管小路泥泞,我仍然踏上它,每天两次来到后园,参与闲聊。他们闲聊的内容,不是谁种的番薯好,就是谁种的品种究竟有何收获?

冬去春归,后园的竹子长出一片绿色的嫩叶,显得十分可爱。几天后,叶子长得又长又绿,像天上闪闪的群星。这个时候,我总觉得大地上有一种朝气勃勃的气息,一种跳跃的生命力,潜入我的心灵深处,唤起我的青春活力。是的,年仅十多岁,难道就甘于天天走这条泥泞的小路,而不想走大道吗?每想起这些,我的心不觉有无限的惆怅。在我的心灵深处,好像有一种声音时时在呐喊。渐渐地,当我走在这条小路上时,每走一次,肩上就像增加一百斤的重担子。从那时起,我对去后园失去了兴趣,悄悄地躲在房间看起书来。有人见我久不去后园闲聊了,便说:“回到乡下就是与牛打交道了,‘吃饭—劳动—睡觉’三部曲。”我不管人家的议论,利用这空闲时间抓紧学习。第二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中文系。

家乡建省办大特区后,台湾商人投资把家乡那片土地开发办工厂了。如今,那条小路已不存在。但是,每次返回故乡,我都要去探望它。因为,它启发了我从乡村小路去寻找一条康庄大道的勇气与信心,使我真正走上了一条撒满鲜花的大道。

➥ 本文由(流云)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佛国色达红色藏地

很多次提笔想写下关于色达的记忆,那个红色藏地的佛国,盘踞在脑海里,时隐时现的红色,如丝绸缠绕着梦萦回旋。不离去的佛音,惊艳的红色世界,虔诚的修行,来自心底的震撼,和追寻那寻找放下的根因。一切在眼前,不曾走远。时隔大半年,写出成行的文字,祭奠那红色的圣神。 有些记忆会随着岁月的消失越来越淡...

品读寂寞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如火如荼的人生本十分精彩,可热闹喧嚣过后,你还是会在夜阑人静的夜,有意或无意中感受到一丝寂寞与孤独。 黑夜里,你不知道自己的灵魂应该安放在哪里,或者它又想去哪里,你的伴侣和孩子都是那样独立的人,她们也和你一样有着自己生活的无限精彩,你们在一起彼此温情相伴...

再忆曹州老城

菏泽老城区留下我太多的不舍和回味。 位于老城西侧的那条水洼街南北伸展,一街两侧散居着我不少同学。节假日,经常到同学家串门,大家一起写作业,然后尽情地玩耍。有个同学家宅院临水,家有绿荫,还能摘食架上的瓜果,自然成了大家爱去的地方。顺街南行,穿过青年湖,可一直到达南城墙。湖南有个单位叫二库...

书者

今年暑假带涵涵和衡去毕业旅行,第一站就是曲阜。 曲阜孔林外有十几个卖字的,有开店的也有摆摊的,有的自称是孔子的后代,有的自称是王羲之的后代。挨着看过来,十有八九都是在宣纸上写上“海纳百川”“天道酬勤”之类的行草,水平很一般,价格倒是很便宜,从一二十块到百儿八十不等。 卖字,凭手艺讨生活也没什么不好...

新疆采风系列六:吐鲁番的葡萄熟了

此次到吐鲁番,我有一种如在梦里的感觉。虽然新疆也经常来,尤其是乌鲁木齐、库尔勒、伊犁等,但由于每次来去匆匆,并没有留下多少深刻的记忆。 而对于吐鲁番,除了知道那里有葡萄之外,它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有怎么样的风土人情,我也并不清楚。 其实,对于吐鲁番的最初印象,来自于很多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