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小路

阅览1737 作者:王念人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931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夜幕降临大地,每当我走在大都市宽敞而笔直的大道上,望着那星罗棋布的路灯时,不禁使我回忆起那故乡的小路。因为,它给我力量,它给我勇气,使我从泥泞的小路中走上漂亮的现代化大道。

七十年代初,高中毕业后回到乡下生活。家有两间瓦房,前面是院子,一条高三米的围墙把房屋紧紧围在中间。家的东门有一条小路,直通后园,那是爸爸开垦的一片竹林。村里上了年龄的人都爱从这条小路往后园乘凉闲聊。有些人,已在这条小路上来回走了几十年了。久了,后园就成了乡村中的世外桃源,这条小路就变成了人们十分熟悉的银带。我回到乡下,也没有地方可去,吃饭—劳动—睡觉,生活犹如一个固定模式。不久,我也开始对这条小路很感兴趣。因为,后园确实是一块独特乘凉闲聊之地。这里没有广播、没有电灯、没有孩子喧闹,除不时隐约听到几声“吱吱”的小鸟叫声外,四周显得十分的宁静。这种环境,当时正好迎合我那种失落的心情。而这条小路是唯一通往后园之路,所以,在人们心目中,这条小路与后园显得同等重要。乡下雨水多,每次雨下过后,通往后园的这条小路就成了一片泥泞。但是,尽管小路泥泞,我仍然踏上它,每天两次来到后园,参与闲聊。他们闲聊的内容,不是谁种的番薯好,就是谁种的品种究竟有何收获?

冬去春归,后园的竹子长出一片绿色的嫩叶,显得十分可爱。几天后,叶子长得又长又绿,像天上闪闪的群星。这个时候,我总觉得大地上有一种朝气勃勃的气息,一种跳跃的生命力,潜入我的心灵深处,唤起我的青春活力。是的,年仅十多岁,难道就甘于天天走这条泥泞的小路,而不想走大道吗?每想起这些,我的心不觉有无限的惆怅。在我的心灵深处,好像有一种声音时时在呐喊。渐渐地,当我走在这条小路上时,每走一次,肩上就像增加一百斤的重担子。从那时起,我对去后园失去了兴趣,悄悄地躲在房间看起书来。有人见我久不去后园闲聊了,便说:“回到乡下就是与牛打交道了,‘吃饭—劳动—睡觉’三部曲。”我不管人家的议论,利用这空闲时间抓紧学习。第二年,我终于考上了大学中文系。

家乡建省办大特区后,台湾商人投资把家乡那片土地开发办工厂了。如今,那条小路已不存在。但是,每次返回故乡,我都要去探望它。因为,它启发了我从乡村小路去寻找一条康庄大道的勇气与信心,使我真正走上了一条撒满鲜花的大道。

➥ 本文由(流云)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杨绛散文集《控诉大会》

三反运动期间,我在清华任教。当时,有的大学举办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图书展览,陈列出一批思想腐朽的书籍。不过参观者只能隔着绳索圈定的范围,遥遥望见几个书题和几个人名,无从体会书籍如何腐朽,我校举行的控诉大会就不同了。全校师生员工大约三千人都参加,大礼堂里楼上楼下坐得满满的。讲台上有声有色的控诉...

创作

在当今文学艺术创作道路上,作者们各怀心思,各怀目的。有的人,尤其是那些离退休后的作者,希望通过书诗画和文学创作,自娱自乐,陶冶情操、淘治性情,使生活更加充实有趣。但不少中青年书诗画及文学创作者,希望勇往直前、披荆斩棘、创出精品,弄出名堂,一举成名 无数成功例子告诉我们,要想在文学艺术创作上有所建树...

一座楼的传奇

中国四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都是因了文人的诗文而名扬天下,天下的名楼多矣,正如天下的寺庙多矣,可是有哪一座寺庙能有普救寺有名?还不是因了才子王实甫的《西厢记》使然。从古至今,从南到北,朝拜这四大名楼的游客络绎不绝,可谓车水马龙。个中原因,我想除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上升以外...

游南澳鹅公湾记

翻群山以寻目的,穿草木以觅道路,历艰难以达终点,体刺激以结旅程。 至山下时,人人精力充沛,誓欲达到目的。山路崎岖,幽窄几不可通,开路有蛛网虫蚊,行路有锐叶伤人,不禁高呼:行路难,行路难!草木淹没头顶,山势渐增高,气喘吁吁也。及于平坦处,登峰而望,莫言此山高也,更有高于此山者,呜呼哀哉!继续爬山...

失恋爱情文章

告别一段往事,走入下一段风景。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失恋爱情文章,希望您喜欢! 失恋爱情文章一:失恋情书 好久没给你写情书了,现在又开始想你了,想你的习惯像周期发作的病,总是按时按点的来。其实,不管是相爱时,还是分手后,每天都无时不刻的想你,只是,想给你写情书的时候,想念尤其的强烈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