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折百转求谋面 轻歌曼舞迎客来

阅览1261 作者:暖月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437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蛰伏六天的心随小巴车轻快地奔向大山。

熟悉的道路,一样的青山,我们迅速逼近山西壶关。车窗外的山体在徐徐后移,动态的山体身姿更加奇幻;层峦叠翠是夏日的装扮,峰回路转秀美连绵。壶关的山可真美啊!峻秀山峰目不暇接,奇石突兀变化万千;有的小树长得真奇巧,亭亭立于危石巉岩之巅。随着小巴车的冲进,清新的空气掠过身边;尘世铅华逐渐被洗脱,一颗纯净的心彻底融入大山。越峡谷,穿隧道,又一次通过石河沐,熟悉的沙驼村就在眼前。

按照预定的计划前进,可铁矿场有了意外;不让通行只得改道。在海拔1600米的山顶,在尘土翻飞的狭窄道路上左冲右突,终于延迟1个小时来到后八泉的“门”前。虽然延误了1个小时,但这种经历也是难得的。——在崇山峻岭上穿梭,望着那矮矮的缩头缩脑的群山,有凌空飞翔的感觉;这必丰富人生阅历,这是一段很有价值的里程!应该感谢驴哥和众驴友所付出的艰辛和努力!

12点队友们急匆匆下行。随着峡谷风光的帷幕徐徐拉开,队友们的兴奋度在渐渐提升,纷纷拿出相机摄取美丽的画面。进入后八泉,整个人已完全浸润在旖旎风光之中。飞瀑流泉,淙淙溪水,斜拉吊桥,构成一幅精美的山水画。顺流而下,小溪时急时缓;急湍处,润滑的水柱奔腾着,跳跃着;徐缓处,平静如镜,成泓成潭;遇有落差,则飞落为瀑,迸溅出层层晶莹的水花。瀑布宽若幕,中若帘,细若线,无论大小各有各的妙处。两侧石壁上附生着茂盛的水草,流泉从水草间偷偷地流泻下来;碎玉入盘的声响暴露了她的行踪,袅娜的身姿只露裙摆。后八泉的水是具有灵性的,她理解人们历尽千辛万苦以睹她芳容的心意,她以欢歌笑语和曼妙的舞姿来欢迎远方的来客。整个峡谷充满了清泉的流响,有的似战鼓般轰轰的巨响,那是大瀑布倾泻滚滚流动的声音;有的似掌声般哗哗的响着,那是低瀑流泻或狭窄处湍流的声音;有的细雨般淅沥地响着,那是线泉滴落的声音。在这山、水、声的交汇合奏中,人的身体倍觉清爽,心灵迅速得到净化,从而境界得到提升。清净甘美的泉水啊,不用尝就可嗅出它的甜味。这里的清水美石曾在《泠泠溪水伴我闲》中描述,但凭我的本事实在难以描绘山水自然之美及蕴藏的丰富内涵之万一。我只能说这次见到的后八泉与上次相比,水更多了,景色更加生动了。

下午2点匆匆离开,正如匆匆的到来;奔波的脚步是我们的本性不可能停滞不前。从后八泉至前八泉的穿越是我们的一个美梦,多日的梦想今日定要兑现。峡谷中段有“上步”台阶,微拔高之后连接着石板密铺的路面;路平林密,不热,步伐也轻快。观右侧,峡谷被葳蕤的林木填满;看前方,大坝工程正在兴建;抬头看,峰顶有块斜立的方石,其上还有丛绿一撮,——队友看它像骆驼,但又看它像猴子,其实还有更多想象的空间;绕来走去最后来到它的跟前。——看来它可作为显著的路标了。

转过“路标”,前八泉景区的“北天门”豁然就在前边。1个小时20分钟的穿越线不显寂寞孤单,亲切的驴友相伴并聊着天;屏蔽了“名利”的谈话轻松愉快,也许这也是登山的重要体验。前八泉的石阶曾踏雪来过,“中天门”的“天梯”依然陡峭危险。本想着仔细欣赏八泉景区的柔美,却是一溜石阶下降,只有挺拔的山体和坚硬的岩石,至多可以看到远处的山峰和近处的石壁,不见一线流水,真不知“泉”从何来?若把前八泉比作伟丈夫,他伟岸、雄壮;那么,后八泉则是风情女郎了,她温柔、善睐。4点20分下到山底,5点钟再次来到桥上乡门前的一湾清水边。

奇幻的大山,不管驴友多少次把它踏在脚下,不屈的性格使它依然挺拔、高峻;我虽然敬畏大山的高度,但仍然有勇气向它提出挑战。

➥ 本文由(幽蓝)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心若不惜,情亦不再

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份执念。或许是一个人,也许是一件事。那是内心深处的死角,被如水的时光淹没,被岁月的尘埃掩盖,却就是不能被自己放下。 总是喜欢在无人的时候想起,假装若无其事,实则从未放弃。 多少次夜阑人静时,寸心万绪,咫尺千里。美景良天,执念成殇,空有相怜意,未有相怜计! 你在乎的,始终留不住...

智慧的女人

生活中总有一些默默不起眼却素养极高的女子,她们聪慧贤达,经得起诱惑,受得起寂寞。她们不惊于繁华和宠遇,不困囿于迷茫与寒凉。她们的简单与善良中留着最初的本性,字里话间总能道出令人折服的道理,举手投足间总能透出令人赏心悦目的涵养。 “一个人的思想境界,决定了她的人生格局。”一个用艺术雕琢生活外观的女人...

杨绛散文集《窗帘》

人不怕挤。尽管摩肩接踵,大家也挤不到一处。像壳里的仁,各自各。像太阳光里飞舞的轻尘,各自各。凭你多热闹的地方,窗对着窗。各自人家,彼此不相干。只要挂上一个窗帘,只要拉过那薄薄一层,便把别人家隔离在千万里以外了。隔离,不是断绝。窗帘并不堵没窗户,只在彼此间增加些距离——欺哄人招引人的距离...

儿时年味的记忆

“新年到,新年到,穿新衣,戴新帽,包饺子,蒸年糕,打灯笼,放鞭炮。”这是我们小时候唱的一首儿歌,也反映了我们小孩子对过年的盼望。小时候“过年”很吸引人,不管吃穿,也不管文化娱乐,都比现在的“味道”浓得多,热闹得多,丰富得多,参与的群众也多得多,特别是对于我们小孩子来说,那就是一种奢望,一种享受。...

卡和故里行

先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700多年的楚国。 说是大荆山下住着一个樵夫名叫卞和。他上无父母,下无兄弟,孤身一人靠打柴为生。 卞和的隔壁住着当时楚国的大夫子阳,子阳因看不惯朝政腐败,便躲到这风景如画的荆山来隐姓埋名。 卞和不知道他做过朝廷的大官。因此不存在距离感,再加之子阳先生性情温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