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某些专家的矫情和不着调说起

阅览1111 作者:王得秭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296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前段时间看了一段视频,是讲留守儿童犯罪的,有一个女专家唾沫星子乱飞,声嘶力竭地向现场的观众反复阐述一个观点:如果她家在边远山区的话,她绝对不会抛下孩子出去打工!导致孩子没有幸福,甚至犯罪……在她看来,她待在孩子身边就是孩子最大的幸福,孩子因为她在身边就不会犯罪……这番话竟然引起一片掌声。我听完禁不住想说一句:“你这样的矫情和不着调你家里人造吗?!你去贫困山区待半年试试,饿你个半死,你就不胡说八道了!”

这位所谓的专家肯定不知道,在某些边远贫困的地区,一家人年收入也就几千元钱甚至更少,除去吃饭,连孩子上学的基本费用都拿不出来,作为当父母的,在当地无法创收的情况下,不出门打工怎么解决家庭危机?母子连心,这是常识,若有一线希望,谁愿背井离乡,远离自己的儿女?!

但尴尬的现实是,有很多农民工因为无技能,只能干粗活,越是干粗活的,越容易被拖欠工资,所以有些打工者除了保障自己的基本生活开支外,余不下多少钱,但说句最底线的话,最起码为家里减少了一个人的消耗——如果按专家推崇的方式都“幸福”地呆在家,有限的口粮可能填不饱全家人的肚子。出外打工哪怕没挣太多钱,但对温饱都有困难的家庭来说,减少一份消耗,也是一种明智的节约。而运气好,能到正规单位打工的,还能缴社保,毕竟晚景不堪忧啊!

有些人到年底不敢回家,因为来回车票和回家开销太大,这是无奈之举。可这种朴素的形为到了所谓的专家嘴里,就成了抛家弃子、缺乏人性,极尽上纲上线之能事。其实我想说,对贫困地区的儿童来说,能吃饱、穿暖,有钱上学才是最大的幸福,如果孩子连饭都吃不饱,那专家宣称的“幸福就是一家人在一起”的理论根本不成立,肠胃都是空的,幸福在哪里?这不是“啪啪”打脸吗!

专家基本上都住在城里,有稳定的收入,有宽敞的房子,他们大多不屑于到偏僻的农村去调研,甚至连韭菜、小麦都分不清,更不用说跟农民聊家常了,因为没有实地生活的体验,所以喝着茶凭感觉想当然地下结论,简直是误国误民!有句话说得好,没有调研就没有发言权。

还有一个关键的问题不知道专家们是如果臆想出来的,按照他们的观点,父母如果都在家里,那么留守儿童就不会或者大大减少犯罪。那么我想问一句,留守儿童的爷爷奶奶是不是人?他们当年带大了自己的儿女,现在就带不了自己的孙子孙女?爷爷奶奶那代正统的做人方式如果带不好孙辈,还指望本不靠谱的被惯大的第二代能带好第三代?这是什么逻辑?!留守儿童犯罪毕竟是极小数,在网络时代,只是有些犯罪被媒体放大了。以前父母出门打工的少,孩子犯罪的还少吗?还有留守女童遭性侵的案件,这是现在才有的现象吗?有的所谓专家即使天天在家,自己的女娃也有被老师或者邻居性侵的……专家,你怎么看?

专家们,留点口德吧,让贫困农村的年轻夫妇为了自己的孩子有稍稍富足的生活,继续靠自己的力量去挣点小钱,这是无奈的离家,但不丢人。所谓的专家不要为了显摆自己的理论水平,非给人家套上道德的枷锁。如果专家觉得自己真牛,很简单,带头往贫困地区多捐点钱,让孩子们直接过上幸福的生活,不就什么都齐了!那样,他们的父母就不用再出门打工了,也就没有留守儿童了。

但关键是,到捐款的关键时候,专家们去哪了?

➥ 本文由(笔墨)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不抱怨不纠结,坚持对抗生活

不抱怨不纠结,坚持对抗生活 你跟我说某个人多么优秀多么出色,我可能还不感兴趣,但说到她有个不一样的特质我会感兴趣。因为这些才是可以学习的。最该学习的不是别人的成功,而是她不间歇地都在做哪些不起眼的小事。 诺贝尔文学奖得主门罗,只是个家庭主妇,人到中年才开始写字,她就是写字,每天都写。从未停下来过...

曹镜忠三下乡心得

时间匆匆过去,不知不觉7天过去了,我们的实践活动接近尾声,这么几天过来,我们有苦有累,但初心不变。早上起来,还是像之前几天一样,早早地去准备我们的课程了,上课时间到来,经过几天的上课,同学们都自觉地回到教室,同学们也已经乖了很多了,不再像之前一样调皮捣蛋了,在临近中午的时候,大雨倾盆而下...

余生让我来爱你

三八节于母亲,很远很远。母亲没有过过妇女节。我们这里,不会把三八这个日子当做节日来过。但母亲却是典型的家庭妇女。用她的那双手,操持着整个家,一晃就是几十年。 母亲就如那壶陈年的酒,曾浓烈地活着。母亲是家中老二,大姨早早出嫁了,生活的重担无疑都放在她身上。她像男人一样下地挣工分...

后勤组的美好生活

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的慌。后勤组在我们星源三下乡实践队里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的。对此我感触良多。 刚来的时候,我认为 ,三下乡嘛!就是来体验生活,条件肯定会差。其实我心中很没底,害怕饭菜的味道会不好,会吃不饱饭,后来才发现原来我只是白担心,因为我们队员不仅积极帮忙还颇有大厨风范...

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别人看你的眼光

只有你自己,才能决定别人看你的眼光 一个从容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平和的眼光; 一个自卑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歧视的眼光; 一个和善的人,感受到的多是友好的眼光; 一个叛逆的人,感受到的多是挑惕的眼光…… 美国科研人员进行过一项有趣的心理学实验,名曰“伤痕实验”。 他们向参与其中的志愿者宣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