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杂谈

阅览492 作者:走过四季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2609 阅读时长:大约 5 分钟 ☑

小时候,对于元宵节没觉得有多么重要,它远没有过年带来的快乐多。过年可以吃许多好吃的,可以连续吃好几天,可以有压岁钱,可以去亲戚家玩个痛快。元宵节呢?就是那么一天,小时候正月十六开学,过完元宵节,就得去上学了,一年的好日子也就过完了。过年的时候数着手指头,眼巴巴地盼望着,过元宵节的时候,不用数,也不用盼,日子一天天过去,元宵节很快就到了。都说,这么快就过元宵节了,觉得过了年还没有几天呢。那心里就有几分失落,几分不舍。不舍年离得越来越远,不舍过年的热闹气氛。过完元宵节一切按部就班,一切都要恢复原样。虽然一个寒假没有见到同学老师,心里有些想念,可是远没有在家玩乐的吸引力大。所以对元宵节不是那么渴望,也不是那么欢迎。

长大了,过元宵节也没觉得有多么重要,年过了,节过了,该收收心收拾一下干活了。过完元宵节,就开始干农活了。果园里需要清园,玉米地里的玉米根需要刨挖出来,返青的小麦需要划锄,那么多的活等着干。过完元宵节,大人的好日子也到头了。过年的时候想着一年都在忙活着,过年可能好好歇息几天了。过完年,走完亲戚,大家聚在一起说话,聊天,打扑克,玩麻将。正在兴头上呢。元宵节到了,所有的娱乐都要停止,该干什么干什么去。心里也是有些不甘心呢,觉得过完年的日子过得太快了。

在城里过元宵节,都有灯会,元宵节的时候,去看灯,人山人海的场面让人精神振奋。在别的地方的农村,元宵节也是很热闹的,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尽情的挥洒着过元宵节的快乐,过完元宵节,想这么痛快地玩乐都不能了。汗水随着脸流淌,欢笑声响切云霄。在我们这里没有灯会,没有灯展,也没有舞龙舞狮,扭秧歌的。只有晚上的时候放烟花炮竹,大人孩子都站在大街上看燃放烟花爆竹,漫天开放的烟花常常引起大人孩子的声声赞叹。他们自己有时候也放,让别人家的大人孩子跟着赞叹。小孩子手里拿着小的烟花满大街跑,一边跑,一边大声喊叫着,笑闹着。到月上中天的时候才回家睡觉,睡完一觉第二天就该上学了。

元宵节虽然说不那么重视,不过它是过完年的第一个节日,人们还是很认真的过的。元宵,在过去穷的时候不是每家都能吃上的,不过饺子还是是要吃的。元宵节的晚上家家户户都要吃饺子,就像除夕夜要吃饺子一样。吃完正月十五的饺子,从正月十六开始,都开始该干嘛干嘛去。

没结婚的时候在娘家过元宵节,就是那么平平淡淡的过来了。没有什么难忘的记忆,也曾跟弟弟妹妹一起去看别人放烟花,也给弟弟妹妹买过拿在手里小型的那种烟花放着玩,他们经常不小心把衣服烧个窟窿,过完元宵节还的给他们缝补。

结了婚以后在婆家过元宵节,也是那么平淡地过着。唯一不同的是,婆家这里过元宵节要做灯,送灯。虽然娘家跟婆家相隔十几里路,风俗却不同。第一年在婆家过元宵节,公公还在世。吃完午饭,他在那里忙活着把萝卜切成一段一段的,用小勺子把萝卜段的中间挖空了。然后把废弃的蜡烛头,蜡油放在一个小罐子里放在火上烤,等蜡都花开了,再搅和上一点花生油。把中间晚空的萝卜段的中间插上一小截草棍,上边缠着少许棉花。把烧开的蜡烛油浇在上边,蜡烛油不用太多,能把挖掉的萝卜孔填满就行。浇灌完了放在那里凉着,等蜡油都凝固了,晚上用。当时看着公公把那么多萝卜段,都挖空了一个一个地浇灌上蜡油。感觉挺新奇的问他这是干什么,他说,点啊,家里要点,晚上还要去祖坟送灯呢,给老祖宗送灯,让他们照着捉虱子。我忍不住笑了,他说,你们村不送灯吗?我说,不送,从没见过做灯的。

做完萝卜灯,他又开始用豆面做灯,把磨细的豆面,用开水烫的半熟,然后揉成一团。肉的光滑细腻了,再揪成小块,用手捏成小狗,小牛,小猪,小鸡的形状,给他们做上眼睛嘴鼻子,一个个惟妙惟肖的小动物在他的手下出现了,看得我眼花缭乱。我问他这是做什么用的,他说猪是放在猪圈上的,牛是放在牛棚里的,鸡呢当然是放在鸡窝上的,狗就放在狗窝上边。那些小动物的身上,都有一个小圆窝那里是放油的地方也是拆上一小截草棍,不过,那窝里放的都是花生油。元宵节的晚上,公公带着他儿子去祖坟送灯,婆婆就把那些豆面灯放在该放的地方。然后把萝卜做的灯,放在大门外,大门两边一边一盏。家里的每间屋子也都要放上一盏,放的时候要先拿着房间的各处照个遍,特别是那些犄角旮旯。都要照一照,桌子底下,炕的角落,反正所有的地方都统统照一遍。照完了就把灯放在窗台上,等着它什么时候把油燃烧完了,就算玩。那天晚上家里到处是闪闪烁烁的灯光。家家户户的大门外,家家户户的各个房间。还有山野里的祖坟上都闪烁着灯火,看着挺壮观的。

不知道婆家这里的人们什么时候开始有这个习俗的。不管这个习俗是什么时候有的,可是给元宵节增添了不少乐趣。有了这个习俗,元宵节就有了一点元宵节的气氛。觉得挺有意思的。这里的家家户户的男人在元宵节的下午都忙碌着做灯,晚上去送灯,点灯。

公公在世的时候是他老人家做灯,他去世了,他的儿子——我儿子的爹学着做灯。他会做萝卜灯,却不会做豆面灯。公公在世做的豆面灯,等到元宵节过后,晒干了,春天没有蔬菜吃的时候,用来做着当菜吃,吃起来筋道有嚼头,还有一股豆面香,挺好吃的。公公过世了,我儿子的爹不会做,也再没有吃过,想起来还挺怀念的。

儿子小的时候,喜欢看他爹做灯,他跟着捣乱,帮着挖萝卜,帮着出去拿草棍。不是把萝卜挖透了,就是蜡油浇多了。经常让他爹训斥一番,眼泪汪汪地跟我告状。一会的功夫就忘了,又去继续捣乱。晚上吃完饺子,喜欢跟着他爹去祖坟送灯,蹦蹦跳跳地跟着去,蹦蹦跳跳地跟着回来。告诉我送灯的经历,回来还不忘去放烟花玩。

多少年过去了,元宵节做灯送灯的习俗,一直没变。儿子长大了,还是喜欢跟他爹一起做灯,却不再是帮倒忙。他做起来也是有模有样的,跟着他爹去送灯也不再蹦蹦跳跳的,沉稳了许多。如今儿子上班了,今年的元宵节不在家过了。他爹说,今年得我自己做灯了。言语中有些许失落。孩子大了有他自己的世界,不能整天跟在父母的身边做父母的小尾巴。儿子不在家元宵节也得过,灯也是要做的。

这些年人都有些懒了,为了迎合人们的懒惰,集市上有了小的蜡烛灯,做成各式的花样。莲花的、元宝的、各种小动物的,五颜六色特别好看。比自己做得精致、漂亮,价钱也不贵。今年又有了用电的小灯,更省事,更方便了。人们过节的时候买上几个,放在家里点上,拿到祖坟上点上,省了不少的事呢。可是也没了自己做灯的快乐感觉。

每个地方过元宵节的习俗不同,如果能去全国各地领略一番各地过元宵节的风俗,那才有意思呢。

➥ 本文由(楚普阅读网)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我们的四月

高考那年的四月,虽然离考试很近,可是大家早已无心念书。从早到晚,上课也好下课也罢,也无论上什么课,班主任都一直留在班里。一会儿坐在讲台前,一会儿走下来逛逛,无非是监督我们好好看书复习。 那时,我们每个人的书桌上的书,堆得都象山一样高。通常,我们拿一本和考试有关的书,放在旁边,一边又都在干自己的事...

执相思之笔,为你抒写柔情

执相思之笔,为你抒写柔情,走一路红尘,看尽世间繁华落尽,一首情歌独唱独和,独自清唱、独自来和题记 一直都固执的认为,只要努力了用心了,便能得到无价的情,一种很天真的想法,没有一丝的杂念。 对于陌路,我却始终不敢靠的太近;我不否认我是胆小的,我害怕、我担忧,担忧的不是距离,担忧的不仅是空间更是人心...

总结·进步

善于总结才能取得更大的进步,为了接下来的四天能更好的服务学生,我做了以下的总结。 一、 把握机会 加强锻炼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一个标准,切实加强和锻炼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现代教育也越来越重视社会实践。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三下乡的机会来锻炼自己,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为以后进入社会打下良好的基础...

你有才华为什么得不到重用

你有才华为什么得不到重用 文/万能的大熊 之前我特别喜欢说的一句话叫“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后来我更喜欢一句话叫“到处都是有才华的穷人”。我至今很少见到承认自己不太有才华的,而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人其实是有大智慧的人,他们的预期低于自己的能力,所以总能满意。而对于大部分人来说...

孤单的行走(孤独)

他说: … 孤独 是久无人居的古城是秋冬凛冽的寒风 是寥无人迹的深山是繁华喧嚣的角落 是空荡房间的蜷缩是孤身行走的旅程 我曾无数次的书写孤独,孤独是什么,是一个人行走,是一个人独立,没有陪伴,没有随从。还是些什么。其实孤独只是心里没有栖息,走到哪里都会觉得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