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时光它已经给了

阅览5430 作者:佚名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022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当清旭想放空自己的时候,就是习惯喝着热白开。然后一遍一遍看着曾经写过的文字,听听里面的配乐,看看曾经受到的邮件。这时,清旭总会觉得少了点什么,亦说是有一些细小的东西已经慢慢的离开了适合原来的自己的那种轨道。同时,有感觉多了点什么,如影随形。少了份自怨自艾,多了份坦然接受。多了点冷暖自知,少了或者说是没有了依赖。少了点团队精神,多了点独,打球,作业,出行...

很久没有上Q,779还有登过,12月20号后有登陆的痕迹了,至于853的,那是什么时候的事情了。会发现,只有邮箱的功能合用,其余的,有点废。

最近一段时间常常是听着SofiaJannok的Liekkas,呆呆的干着自己的事,或者在睡前,听着音乐在台灯惨白的灯光下,一个人看着曾经的T-mac,这是当时一群人逃课的原因之一。再者就是宿舍串门,好在昨天已经去了未曾在里面呆过半小时的524,。但如果没有刚才这通电话,也就不会有近来这么多事情的察觉。

其实,知道了谁的生意的发展情况。忽的想起些很久了的事情,也是自己独自吞咽着所有的一切,但是那个时候的自己,即使是那样执着的忙着自己所认知的重要事情,在偶尔累了的时候,也是以另一副面具见人。

清旭现在想着某些过往小事的时候,仿佛清旭还是穿着白色的或蓝色的餐厅工作服,讨论着一会儿快下班时要不要怎么做。或者是更早的时候,冬天的早晨,骑着单车往六都,然后在一路颠簸,一路疲惫中过完。

接下来一段时光,即考试过后,应该过着那种拖着行李箱从一个城市辗转到另一个城市的日子,有人说,这便是常旅客,是啊,之前在东子来访后说过,对于这般自由的东子来说,只要不是汕头,任何城市都只是一个暂时的落脚点。然而,正与清旭相反,清旭没有办法在公车上听着歌沉沉的睡去,因为陌生,因为没有过往那种安全感,清旭只能拎着行李在人与人的罅隙中观望窗外陌生的风景,也许,确实在等待24号的逝去吧,有些事,清旭不需要去参与,那就没必要那么赶。

有时只是觉得,在身边一直有着一群能给自己温暖的人,记得前几天,半夜突然被噩梦吓醒,这样的时光也不是没有过,但是往常睁开眼睛只要看到是在508,其他三只都在,便就能转过身继续安稳的睡去。那天,睁开眼睛满眼无边的黑暗,猝不及防的就开始心跳加速,仿若黑夜便是张开了的血盆大口随时会将自己吞没,一直很害怕,以至于清旭在天刚亮,夜微凉的时候就打电话给奶奶,给外婆。这么想着的时候,觉得那个场景将在很漫长的一段时光里,不能被忘却。

原来,时光给的东西,在这。

➥ 本文由(青衣)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恰值少年,拼搏青春——暨岭南师范学院2017年三下乡出征仪式

2017年7月1号,迎着初升的朝阳,在岭南师范学院田径场,学校刘明贵校长,学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工作领导小组全体成员,社会实践队指导老师及实践队员们一同参加了三下乡出征仪式。该仪式包括了体育学院的授旗,舞狮表演,各级领导表达对学子们的厚望的演讲,升旗仪式,歌唱表演以及最后的放飞信鸽宣示出征。...

我没有想过爱你

记得,那年,悲伤多于欢乐,眼泪多于笑颜!她总是在悲喜中徘徊,徘徊 桌上,一杯花茶,透明的玻璃杯。她的故事,如这茶水,总是浓了,淡了。日子,更是如此循环。 她说,时间是最好的疗伤药!她终于从阴霾中走了出来,迎来了夏日里最明媚的阳光,欢乐从此染了身。 她喜欢音乐,更喜欢那种与心情有关的词曲。唱的是歌吗...

世乔支教身力行

7月2日,是“花开盛夏”社会实践队来到世乔小学的第三天。太阳初升,柔和的阳光撒在孩子们稚嫩的笑脸上,世乔小学美好的一天开始了。 两天的经验让第三天的工作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被安排买菜的队员们早晨5点半便从宿舍出发,到集市上采办今天的伙食物资。利用有限的经费、有限的材料,来弄出一顿丰富营养的早餐...

只属于我们的拉轰

一年前,那个时候我们是高三,生活却没有那高三的烦闷。 一开始是前后桌的6个人,伴随着一个一个的加入,我们有了自己的一个小团体,每天总是有着许许多多的笑声,忙碌的高三生活有了一份欢乐的声音。那个时候我们逃过课去唱K、上课吃零食、聊天、写同学录;那个时候我们也为了大学这个目标做过自己努力,一份一份的习题...

有些苦,不值得抱怨

有些苦,不值得抱怨 文/刘同 明天就要离开家回北京了。没有参加朋友最后的聚餐,躺在卧室的床上看关于北漂的文章,听父母亲戚在客厅里的对话。 早些年,每次说到我在北京的时候,父母的朋友总会说:真不错,敢去北京。再听说我在一家不错的传媒公司任职,他们就更觉得我一个外地人在北京打拼很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