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语

阅览4302 作者:张晋安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005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有时候我惊心夜里说话的人,说话的声音,和他们说话时交换的心情。我一直在想夜间说话的方式,外面是黢黑的夜,或许有灯光,或许被雨纷乱着,可是有人在说话,说白天里没说的话。于是,心事向夜间泄密, 风不知道,星不知道,月光也不知道。

我记得十多年前赶夜路的一对夫妇,他们拎着行李站在我家的院子中央,好像要出远门,又好像要赶回家。我知道他们是来借宿的,可是心里满是疑惑,我不知道他们怎么会钻进茫茫的夜色,怎么会走着走着就到了夜间。夜已经入深了,我家的灯光却还亮着。我第一次注 意到夜间的人,我还听见隐隐约约的说话声,高一下,低一下,断断续续,时有时无,我睡醒了,他们还在说着。……

十多年前我是懵懂的孩子,可是夜里借宿的那对夫妇却让我记忆犹新。我不记得他们说过些什么话,也不记得他们翌日的启程,起点和终点会是哪里,可是我庆幸知道他们说过一夜的话。后来父母向我说过这对夫妇,我已经大半忘却了,然而,留给我的却是惊心。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那会是我的一次经历,即使现在还不曾做个夜行人,可是夜里的借宿,夜里和某一个人说话,会是迟早的事情。

比较让我惊心和诧异的还有父母。我走出小镇,到离家几千地的城市求学,成了家族里唯一的大学生,从幼年的无知到青年的求知若渴,十几年的风雨,一点一滴地落在我的肩上。每次春节回家的一个月里,我都能听到他们在夜间说话的声音,卧室里的灯光昏黄,像是很久很久以前的事情。我住在父母的隔壁,房间里有我 的书柜和所有的照片,有时候母亲蹑手蹑脚为我盖被子,可是什么东西没有声音呢?我听见父亲轻轻咳嗽的声音,听见夜里的雪花一片一片地落在阳台上……

我想他们一定不知道我醒过来看见了他们卧室的灯光,我又怀着怎样的心情听他们讲家谱里的故事。他们可否明白,当初用力庇护的孩子,有一天会迎向不可预知的未来。在夜间低声说着的岁月,正如手里的细沙,会没有声音地遗落在地上。润物细无声,可是父母也无 声无息地老着,我想我会记得他们的岁月,记得他们在夜间交待给我的事,记得他们愈来愈低的声音。

又是在夜间了。有人会坐起来静静地燃一支烟,有人会披衣读一段静心的文字,也有人会低低地说着话。关于一年的收获,关于明日的行程,关于值得纪念的某个人和某一件事情。我想告诉的一个人,我自言自语说给自己的几句话,也有人会懂,也有人会明白吗。

夜久语声绝,一切都会默不作声吧。可是,当年的红颜子弟,当年的巴山夜雨,每一次,每一次,都曾经让我那样惊心呀。

➥ 本文由(幽蓝)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党旗宣誓不能省

党旗宣誓不能省 最近习近平率领党中央最高领导班子到党的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言,让我们全体党员无比激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定信仰,开拓前行,这已成了大家共同的行动。 由此我们看到入党宣誓是多么重要,它真的是激励党员奋力前行的动力;当我们面对镰刀铁锤的鲜艳党旗,举起我们紧握的右手庄严宣誓时...

你知道你的长处是什么吗?

你知道你的长处是什么吗? 文/小川叔 我是如何寻找到自己的长处的,这个过程我用了七年。 自从我开始写关于职场上的一些心得分享,就收到了很多人写来的邮件,和我倾诉工作里遇到的困难,其实我哪里有什么经验,比起同龄人来说,我是非常典型的晚熟派,甚至曾经有一个阶段我生活得很灰暗,拥有极其强大的负能量。...

儿时的元宵节

我总觉得三十多年前的元宵节要比现在热闹许多。 在东北的农村,地里的活一般都要从阳历四月初一直忙到十月末,所以在农忙阶段的节日就几乎都不被重视,多是草草地应付一下了事。比如清明的时候,母亲只是早晨象征性地煮几个红皮鸡蛋,我们每人分上两三个,节就算过完了。端午节的时候也正好赶上了夏锄时节...

不是所有的花都是向日葵

不是所有的花都是向日葵 文/张军霞 “麦卡锡,我要去画画了,再见!”童年的记忆里,尼古拉斯·麦卡锡最不愿意看到的,就是姐姐安娜背着画夹去学习画画,这不仅意味着他又将孤单地呆在家里,更让他感觉无比自卑。因为,麦卡锡出生时就没有右手,右臂只有肘上短短的一截,这使他看起来就像个截肢者。 安娜非常有绘画天赋...

哪些文章和书值得反复阅读?

一个人反复读哪些书,比曾经读过什么书,似乎更容易识别阅读趣味。 二十年前买书,已经确定一条原则:一本书不值得看第二遍,就不要买。以反复阅读的次数排序,下面这些作者或书本是重读频率最高的。 一,金克木先生的杂文。 我一直认为,金先生是上世纪中国学者中最被低估的一位,无论是专业领域还是大众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