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伯父

阅览831 作者:董吉利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896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我的故乡在灞桥区原十里铺乡董家门村。西安解放时董家门有13个大院,除1个院子外,其他都住的是姓董的人家。九伯父大名叫董鸿勋,家在村西头老2号院。由于他在自家堂兄弟中排行为九,小名九娃。

新中国成立前九伯父务农为生,农闲时给西安北关一家加工副食的粉坊老板驾驭一辆骡拉大车运输货物。九伯父秉性耿直、处事果断、热诚助人,在董氏家族中威望很高。

我母亲在世时多次向我讲述九伯父的救命之恩。

那是1942年秋,我母亲怀孕头胎临产。我父亲当时在西安东门内玄风桥一家私人商务印馆干印刷工,由于白天日寇飞机轰炸,西安城里人躲避,加上工作忙,要看门户不能脱身回家。家中有爷爷、奶奶和几位叔、姑。按当时我们那一带习俗,生小孩不能出村,只能请本村接生婆在家中接生,怕伤了家族的人丁旺气。请的接生婆发现我母亲怀的婴儿是立生,即难产,怕出人命,不敢出手接生。母亲疼痛难忍,家里人急得不知咋办。九伯知道后,当即决定:快把人送往西安医院。

那时,西安大医院只有广仁医院,即现在解放路西安市第四人民医院前身。幸好,九伯有一个妹夫在医院给洋医师当助医。这时有村民议论:日本飞机不时轰炸西安,城里拉警报人心惶惶都往乡下跑,咱现在非要进城,路上万一有个意外;咱不能破老先人的规程,生娃不能出村。九伯主意已定:想那么多能咋?救人要紧。

九伯铺了被褥,叫乡党帮忙把我母亲抬上大车,由我的一个姑姑陪护。九伯冒险驾驭自己那辆大车由通往西安的近道进中山门,经中正路(即现在的解放路)快速赶到广仁医院。九伯找到他妹夫,将我母亲送进接生房,经洋医生检查羊水早破,出血过多,腹内胎儿已夭折。若再延误半个时辰,大人的性命也难保住。洋医生不得不采取剖腹手术把女婴分解取出,终于挽救了我母亲的性命。

多少年来,母亲提起此事总是惋惜地对我讲:娃呀!今世你命已注定没有姐姐。

后来逢年过节父亲都要买些礼品送到九伯家中表示谢意。我懂事后也曾感谢九伯挽救母亲生命之恩。

西安解放后,九伯先后担任本村贫下中农协会委员、监察委员、生产队长,为生产队大力发展副业生产、增加集体经济收入出谋划策。

1990年,83岁的九伯父不幸病逝。当时我村一街四巷的男女老幼为这位德高望重的老人送行。

➥ 本文由(风吟)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从生活的细微处寻找意趣与哲思之美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一篇短短的寻梦文化小说《受戒》的出炉,突然扭转了自1949年以来的小说审美观念和重大题材的创作美学原则。人们惊讶地发现,文学作品原来是可以这样去吸引读者的。于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便开始引领文坛风骚,汪曾祺遂成为一面旗帜,一批作家聚集于此,专注于美文的创作,一扫“伤痕文学...

[母亲节文章]常铭不忘父母恩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是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字行中的深刻,在小学时稚声的背诵里始终不能体会,直到长大了,如萍般漂流到远方学习,才益发感怀。犹记在远行前夕,哥哥突然重病被送到医院急救,在生死交关之际,令母亲无助唯有垂泪的情景,至今我如何也忘怀不了...

五月,红尘的最深处

半山里一曲唢呐,响在孤独的心坎上,恍惚间,看见你挽着一身红衣,笑容漫上了五月的蓝天,和柔软的白云氤氲在一起,唯独留我一人在帷幔外,躲了一世的惆怅。 遮得了满眼春红,却驱不走荡漾在心里的伤; 远离闹市,乡院又捆束了我的前缘,忽然梦见你站在那个巷口向我使劲的招手,使劲的微笑着,使劲的泪流着 【一...

宁再军的文学梦

宁再军 安化县大福镇东山管区东山村人,本刊又一次推出的一位草根文学青年。高一起痴情于文字,是典型“书中自有颜如玉”理念信奉者。在颠沛游离的间隙,拼命地节省时间来读书和创作小说。作品发表了不少,却基本收不到样刊,更无从谈稿费收入。与现代纯写小说者不同的是,这位年轻人还颇通老祖宗的格律...

做饭之旅

在下乡期间除了教学,最有趣的莫过于我们的生活篇——做饭之旅。每天都期待着后勤组为我们准备了什么伙食,会像家里一样有菜有肉有汤,还是经费有限,只给我们准备素菜。但第一天看到我们的午餐之后,我就知道我们的这次下乡之旅不会太苦,因为有我们强大的后勤组做我们最坚强的后盾。 今天刚好轮到我为大家准备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