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吃鸡蛋习俗介绍

阅览1375 作者:余音未散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634 阅读时长:大约 1 分钟 ☑

中国农历三月三那些地方有吃鸡蛋的习俗?为什么要吃鸡蛋?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它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荠菜,别名地菜、护生草、鸡心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药。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

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荠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烩,还可用来做馅或做汤,均色泽诱人、味道鲜美,是一道药食同源的美味佳蔬。在湖南,用荠菜来煮鸡蛋是最常见的一种吃法。每到三月三这天,荠菜便长茎开花,妇女都会采摘来插在发际。

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 本文由(高歌)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余生让我来爱你

三八节于母亲,很远很远。母亲没有过过妇女节。我们这里,不会把三八这个日子当做节日来过。但母亲却是典型的家庭妇女。用她的那双手,操持着整个家,一晃就是几十年。 母亲就如那壶陈年的酒,曾浓烈地活着。母亲是家中老二,大姨早早出嫁了,生活的重担无疑都放在她身上。她像男人一样下地挣工分...

我们为什么要兄弟

鲁智深在渭州,一见到史进便认做兄弟;在大相国寺菜园,一见到林冲,林冲也马上要与鲁智深结拜为兄弟。《水浒传》(下称《水浒》108人,都好结交异姓兄弟。这和《三国演义》(下称《三国》)相比,大相径庭,各有趣味。 《三国》中的男人,哪怕原先是朋友、兄弟,玩着玩着就成了敌人,成了你死我活的仇人。《水浒...

摇摆的爱

土砖房里很空敞,秋千自顾地摇摆着,安安静静的,但我相信曾经有那么一段时光,笑声已填满整个房子,愉快幸福的。 儿时曾与父亲一起到外曾祖父家,途经三舅爷家,便在他家停留了一会。那时三舅母与姑姑们好像是去拜年去了,反正不在家。而由于年纪太小且顽皮,趁爸爸与舅爷话家常时,我就在屋子里到处乱窜,如一泼猴...

又是中秋,又见月圆

读着李白的静夜思,品着余光中的乡愁,不经意间,又是中秋,又见月儿圆。人生弹指一挥间。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 。永恒的是天上的月,变幻的总是那月下的芸芸众生。真是岁岁年年月相似,年年岁岁人不同。 月本无情,有情的是我们。月本无心,有心的是我们。古往今来,骚人墨客,无不挥毫泼墨,痴情吟咏...

我一直在寻找,有你的世界在哪里

此刻,坐在窗边的渲渲不停地搓着双手,她的心情既高兴又紧张,望着火车外渐行渐远的路景,不禁感慨万千。慢慢地,眼前的事物竟然越来越模糊,原来是泪水打湿了双眼。 渲渲深呼吸一口气,紧紧闭上双眼,思绪回到了两年前。 渲渲两年前的今天,也是这样,坐了二十多个小时的火车,来到了她所在的学校。令渲渲措手不及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