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三吃鸡蛋习俗介绍

阅览1376 作者:余音未散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634 阅读时长:大约 1 分钟 ☑

中国农历三月三那些地方有吃鸡蛋的习俗?为什么要吃鸡蛋?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就有其甘如荠的吟咏;辛弃疾也有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的诗句。

清朝叶调元的《汉口竹枝词》曰:三三令节重厨房,口味新调又一桩。地米菜和鸡蛋煮,十分耐饱十分香。词中的地米菜即指荠菜。地菜不仅营养丰富,而且还能治疗多种疾病。它不仅是佳肴一碟,更是灵药一方。荠菜,别名地菜、护生草、鸡心菜,其根、花、籽均能入药。在中药里,荠菜的药用价值非常广泛,被誉为菜中甘草。

祖国医学认为:荠菜味甘、性凉,归肝、脾、肾经,有和脾、利水、止血、明目等效用。荠菜食用方法很多,可拌、可炒、可烩,还可用来做馅或做汤,均色泽诱人、味道鲜美,是一道药食同源的美味佳蔬。在湖南,用荠菜来煮鸡蛋是最常见的一种吃法。每到三月三这天,荠菜便长茎开花,妇女都会采摘来插在发际。

因荠菜的谐音是聚财,故此,老百姓又根据民间传说,于三月初三这一天,在祭祖的时候,借助祖先的神灵和财气,人们会将新鲜荠菜洗净后捆扎成一小束,放入鸡蛋、红枣、风球,再配两三片生姜,煮上一大锅,全家都吃上一碗,食之既可交发财运,又可防治头痛头昏病,久而久之便形成一种民间特有的食疗习俗。据说可以去风湿、清火,腰腿不痛,而且还可预防春瘟。

➥ 本文由(高歌)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奶奶的楼屋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永远矗立着一所老房子,那就是奶奶的楼屋。 当然,那座楼屋与今天的楼房是没法相提并论的。家乡小镇原有的老房子几乎都被铲除殆尽了,起而代之的是二层、三层甚至四层的小洋楼。高大,敞亮,不仅讲究通风、采光、舒适,也讲究美观。明净的玻璃窗在阳光下闪闪烁烁似明亮的眼眸眨呀眨的。显然,楼屋是鄙陋的...

又到清明节

“秋:过两天董浩和他媳妇来给你三舅上坟,你也别等清明了,有空就过来你们一起去给你舅上坟烧纸吧!”我老姨来电话这样告诉我。 十二年前三舅在下班途中惨遭车祸,抛下多病的妗子和年幼的表弟走了! 每当想起三舅生前对我们家的恩情,不禁泪流满面! 我家人多、贫穷,母亲常年生病又无钱医治,整年病怏怏的...

三下乡的第一滴眼泪

我想,直到三下乡结束了好几个月,今天落泪的场景仍会历历在目的。 事件的起因是一只蜜蜂。当时,作为新闻组组长的我准备去办公室处理一上午拍下来的照片,结果,意外的在经过一颗大树时,忽然有一只蜜蜂飞到我身边,紧随着耳垂一阵穿心的痛感传来,我情不自禁地啊了一声。但我耳边的“嗡嗡声”却像魔音一样响个不停...

唇膏

小色每晚都会给六十多岁的老母亲打电话: 天还没黑,妈妈,你在干嘛呢? 电话那头传来: 我在这东家巷子看人捕鱼呢! 又看人捕鱼,买一条回去吃呗! 电话那头依旧是愉快的回答,带着那泸宜江安的乡音, 什么时候回来? 我也想回家,13号要体检,论文还没弄完呢! 小色最大的梦想就是能够考公招,能够回到江安...

在古代文学中遨游

7月11日下午,启航社会实践队开始在上榕小学上第一节课,这一节是语文课。语文是所以科目的基础,而阅读是语文的基础,“大家喜欢读课外书吗?”十几双小手不约而同地举了起来。当问到你们喜欢读什么课外书时,教室里稚嫩的童声说出了他们自己的答案,“故事书”“童话书”“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