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遐思

阅览4872 作者:李冬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667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一年一度的元宵节就到了。这天,也标志着春节进入尾声,所以要闹腾一下,故乡人也叫闹元宵。有关元宵节来历说法不一,大多具有神话色彩。有个民间传说倒是说的有点靠谱,只是缺乏专家考证,姑妄听之吧。

据说,汉高祖刘邦死后,吕后之子刘盈登基为汉惠帝。惠帝生性懦弱,优柔寡断,大权渐渐落到吕后手中.汉惠帝病死后吕后独揽朝政,把刘氏天下变成了吕氏天下,朝中老臣,吕后病死后,诸吕惶惶不安,在上将军吕禄家中秘密共谋作乱。此事不密,传至刘氏宗室刘囊耳中,刘囊与开国老臣周勃,陈平取得联系,设计解除了”诸吕之乱”。此乱平乱之后,众臣拥立刘恒登基,称汉文帝.文帝深感太平盛世来之不易,便把平息”诸吕之乱”的正月十五那天,定为与民同乐日,京城里家家张灯结彩,以示庆祝.从此,正月十五便成了一个普天同庆的民间节日”提倡老百姓闹元宵,

吃元宵和普天同庆有什么关系呢?我没查到这方面的资料。我只是推测,姑妄言之:“元”。有开始的意思,“宵”有安定的意思。合起来就是天下从此安定的意思。元宵该是什么样子呢?也许是有人创意:既然是“元”,应该是圆形的,既然是过年的最后一天,应该有年味,那就用“黏米”作原料吧。社会安定了,人们的生活就甜美了,就用“糖”或田地东西做馅吧。既然孟子说:“人心向善,如水之向下”,就用水煮吧。煮元宵的水,也有甜丝丝的味道,喝了也不错,合起来,就叫“汤圆”吧。尽管只是我随意揣测,但元宵确有“圆、甜、粘”单个特点。这是都和过年有关系的。

流传至今,经过多次改进,甜甜的元宵,饱含着浓浓的满族特色和乡情亲情,做元宵的粘面都是自家出的,粘高粱米面儿,黏玉米面儿,大黄米面儿,馅儿也特讲究,红糖伴枣泥,五仁伴白砂糖,水果混合,红豆沙,绿豆沙......各式各样,乡亲们不喜欢吃水煮元宵,特喜欢吃油炸元宵,把棉花子油倒入锅内,烧八分开,把元宵放入油锅里炸,炸个五六分钟,那黄橙橙,个大,味儿香的元宵就出锅了,元宵馅更是变化多端,但是其主流,还是万变不离其宗的。

儿时,我这故乡,做元宵是很讲究的。粘面都是自家产出的黍子面,院校是黄色的,显得金贵。也有用白粘高粱面做的,象征着银元。黏玉米面儿,馅儿的种类更多,有红糖伴枣泥的,有五仁伴白砂糖的,还有黑芝麻或者红豆沙的......各式各样,林林总总。有的不用水煮,采用油炸,炸个五六分钟,那黄橙橙的大个元宵,就出锅了,咬一口,外焦内甜,糖馅儿流在嘴角儿,舔一舔,哇,好香甜呀。除了吃,还要玩,打灯笼,放鞭炮,是孩子们最喜欢的,大人们就敲锣打鼓扭秧歌,才高跷了。那时的元宵节是农家一年中最欢乐的夜晚

农村实现合作化之后,家家都到大食堂吃饭,糠窝头也难得吃饱,那个还想着吃上元宵,那就是白日做梦了。大食堂办不下去了,且不说粮食还要定量,元宵面到哪里找去,生产全由生产队决定,黍子不让种了,黏高粱也没有了,至于糖,也是按票供应的。知道人民公社趴架解散之后,农村实行承包土地,农民才有种地的自由。这样看来,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元宵节,至少中断了二十多年。呜呼!那时出生的小娃娃,一直长到20多岁,才头一回看见元宵,才第一次尝到元宵的滋味!

从1978年到如今,农民的生活年年攀升,进展十分神速。到元宵节,可一到超市里任意挑选。元宵馅的品种更多了,挑选时眼花缭乱,但心情都是平和的。因为不愁没钱购买。

但令人深思的是,时代发展了,年味却淡化了,元宵节也如此。因为中国的节日大多和吃有关,缺吃少穿的年代,人们偶然吃上元宵自然是乐不可支的,如今几乎天天都不缺美食,偶然吃几个圆宵,只是过节的应景,仿佛微风吹过水面,即到涟漪而已,不太当回事,再说,元宵不是自己做的,虽然是省事了,但过节的氛围就少了。如今的农村,家家高墙大门,别说少了鸡鸣狗吠,街上的行人也不多见。至于大人孩子的欢腾庆祝,那更是极为罕见了。

元宵节前,我想中国的节日,都该赋予文化色彩。方式可以灵活多样些,比如可以组织村民演出,猜灯谜比赛或朗诵与节日有关的诗词。让传统节日与时俱进,符合时代潮流,又不失传统风韵。如今衣食无忧了,让吃的节日变成文化节日,也许是更有意义的。

➥ 本文由(古韵)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如何提高英文阅读水平?

我本人就是阅读的极大受益者。几年来我坚持读书,读各个领域的经典好书,虽然短时间内改变并不明显,但回过头来仔细想想,阅读确实让我的人生焕然一新。 希腊哲学家芝诺曾经将知识比喻为一个圆,圆周内是你所知道的,圆周外是你所不知道的。一个人掌握的知识越多圆越大,他所接触到的未知越多,困惑也越多...

最落魄的日子你是怎样熬过来的

最落魄的日子你是怎样熬过来的 文/名字里都有个狐 王军是一个很爱笑的男孩子。任何时候你见到他,都能看到他的笑脸。即使他的目光没有停留在你的身上,即使他在看书或者专注的做一件事情,你偷偷观察,也会发现他嘴角微微翘起,像是含着笑。 这缘于父亲对他的教导。王军的父亲是一个生意人,平时在村里走街串巷...

如今在中国做学问

毕业那年,恼人的论文总是让人愁肠百转。盖因不能抄,苦煞了一批又一批习了十多年的学子,他们却被告知要写出些“自我”的东西。 以吾等教育背景,大抵是写不出什么通透文章的,然而非要去写,却也未见有甚“自我”的东西。所谓的专家学者之诸人,已为吾等资历低下之人撰好了道理,吾等只需拿来用上一用,美其名曰“援引”...

时光深处,你是我永远的等候

繁花在我的身体里开放 大地与江河的全部青春活力,像一缕香烟在我的心中缭绕;世间万物的气息吹起我阵阵思绪,宛如你轻唱的歌声 世界在沉睡 星星静谧无声 我等着,守着,直到你的身影掠过月光的窗棂,才心满意足的睡去 于是在清晨,我在山林里歌唱 篱上的鲜花回答我的歌声,晨风在静静倾听 山里的风...

为什么现在的我们,连做一件小事都不能坚持?

为什么现在的我们,连做一件小事都不能坚持? 许多人很迷茫,觉得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容易半途而废,不能坚持到底。这篇文章详细分析了为什么不能坚持的七种原因,适合困惑中的所有人。 我们没有形成固定的时间节奏感。 高中阶段我们都比较容易坚持做一件事。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们有良好规律的生活,我们每天按时起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