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猪不怕开水烫”论

阅览1128 作者:老榆树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943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一九八三年)四月十五日下午,厂里的书记、厂长偕各单位要员来学校检查卫生,发现处处不合要求,于是唤来校长、支部书记进行批评。校长、书记笑脸相迎,颔首恭听,虔诚地表示“欢迎批评,一定改正,……”厂领导怒目圆睁:“不要死猪不怕开水烫!”看来,学校领导确系“死猪”,你当时什么话也不说,让他们看不出你是死是活岂不更好?“死猪”者,“死相”也。

或曰:“当时学校领导为什么不进行反批评,比如说厂里一向把学校当成后娘养的,很多事情不给解决,还要另眼看待等等?这样反咬一口,岂不成‘活猪’了吗?”有道理。可惜是“死猪”,不会这样反咬一口。“死猪”者,不能咬人之猪也。

厂办公楼几十人办公,有专门打扫卫生的;车间有时可以停工突击搞卫生。学校如果经常用“让学生放假”,“老师停止备课、改作业”的办法搞卫生,岂能落个挨批评的下场?学校领导真是名副其实的“死猪”。“死猪”者,无能之谓也。

到厂区上班,有平展展的水泥路供职工行走,下雨天也不怕弄脏办公楼的地面(更何况还有专人打扫呢)。学校师生,则晴天尘中走,雨天泥中爬,上坡、绕沟、跳涧,每天要走“九曲十八弯”。厂里为什么始终不给学校铺设制式路面?很简单,师生们是“死猪”,岂止“不怕烫”,还不怕死呢。“死猪”者,“无死”可谈也。

学校四周无路灯,晚自习摔跤者不乏其人。笔者就曾于本月十一日晚一步踏进墓坑,险些送命。所喜的是,十三日晚有一位厂领导到学校视察晚自习情况,十四日晚就有了路灯了。他十三日晚没有蹈我覆辙可算庆幸,他从今以后晚上再来学校的安全也有了保证。至此,“死猪”一说有了新解:“死猪”者,相对于“活猪”而言也。

厂领导在说了“死猪不怕开水烫”之后,还说老师们枉为师表——脏。学生们对“脏”还有一解,那就是把骂人的话叫做“脏”——即“出口成‘脏’”。说人“死猪”者,骂人之话也。“死猪”不会骂人,骂人者倒很需要搞一搞口腔卫生,否则,长此脏下去,也难免一死。

写于一九八三年四月十五日晚

注:

作者夫妇曾一再申请调离“三线”厂,领导均以“骨干教师不准调走”为由,三四年不放人,而种种好处却总是给了那些哭闹得最厉害者。同事出主意说,只有得罪了领导他才会放你走,于是乎,写了此文,并于当夜抄在了校园里的黑板上。果然,领导很快答应放人,一年后终于调动成功。厂长中计也。

➥ 本文由(楚普阅读网)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新的一年,请对这残废的世界保持耐性

新的一年,请对这残废的世界保持耐性 来到这新年的门口,我们总有一种要“静下来,想一想”的情结。想想过去的这一年,“为什么出发,要奔向哪里?”;想想接下来的一年,“相爱的人在哪,同行的人是谁?”……这一想,我们就姿态万千了: 有的,一想到这一年丰富的经历就会得意地笑,即便走在人来人往的小区里、大街上...

世乔相遇,好幸运

6月30日,我们来到了世乔村,展开了为期十天的支教活动。时光匆匆,10天的支教生活就这样结束了。回首这些日子,我感慨良多。 30号下午1点多我们便搭上了去世乔小学的汽车,那天到学校时下起了一场雨,但大雨也阻挡不了我们的热情,我们在雨中搬着行李。下午的时间便用来清洗宿舍,打扫厨房。待我们收拾到差不多时...

他是,不太想念的人

他有几年在她的记忆里都基本空缺,那是一段从婴儿到梳着羊角辫的无忧时光。 后来,她开始回到他和母亲身边生活、学习。许多的陌生,她开始疯狂的思念那个让她撒开脚丫子跑的古朴地方。每当他严厉的训斥她,勾画着她习题本上的错误,她就非常想念慈爱和无限宠爱她的祖父母。于是,某天,他取来好洗好的两张三人合照装入信封...

九伯父

我的故乡在灞桥区原十里铺乡董家门村。西安解放时董家门有13个大院,除1个院子外,其他都住的是姓董的人家。九伯父大名叫董鸿勋,家在村西头老2号院。由于他在自家堂兄弟中排行为九,小名九娃。 新中国成立前九伯父务农为生,农闲时给西安北关一家加工副食的粉坊老板驾驭一辆骡拉大车运输货物。九伯父秉性耿直...

三月三吃鸡蛋习俗

中国农历三月三那些地方有吃鸡蛋的习俗?为什么要吃鸡蛋? 农历三月三,国人有吃地菜煮鸡蛋的习俗。荠菜又称地菜、田儿菜等,是生长在田头地角的一种野菜。虽说是野菜,却鲜香可口、营养丰富。民谚曰:三月三,荠菜当灵丹。三月三,荠菜煮鸡蛋。春天正是采食荠菜的季节。春食荠菜也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传统习俗。《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