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哲理散文阅读理解题

阅览4896 作者:佚名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2598 阅读时长:大约 5 分钟 ☑

怨言是上天得至人类最大的供物,也是人类祷告中最真诚的部分。那么关于中考的哲理散文你知道有哪些吗?下面是阅读网小编整理的中考哲理散文阅读理解题,希望我们的文章你能喜欢。

中考哲理散文阅读理解题篇一:月圆是画,月缺是诗

很多时候,独守明月。月对于我,已经不再是月,月圆时,我想到了圆满,这不足为奇;奇怪的是,月缺时,我却能够等待着团圆,我甚至不在意是不是遥遥无期。我真能理解有人怎么可以感受得到“月下独酌”的乐趣,有了月,我不用去承受倚窗独望的孤单。

心想有片宁静的天,于是我不自觉的期盼着静谧的夜晚,我只有在独自享受那如水的月色时,才会沉静得心在飘摇身若悬空,甚至感觉不到自己的存在。一而再再而三的遥望浩月,我的心与空灵结缘。

想那月,盈亏有期,苏轼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已然成为绝唱,而我,宁愿不去感觉那月带来的悲、离、阴、缺,在我心中,只要是月,只要我们还有月,那就是美好,因为我知道,聚散皆如酒的道理,都是一样的诗情画意,都是一样的馥郁芳香。因为我相信,月亮的脸永远不会改变,月亮没有风烛残年!

走过了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改变了该改变的和不该改变的一切,很多珍贵的不能再珍贵的东西也随风飘散于九霄云外,我甚至于抓不到它的边缘,惟有月光,始终虔诚的挂在我生命的星空,伴随我孤单的身影和我一同走过我的世界,真的很满足了啊,有了月,我可以踏实的去走,走过那属于我自己的春夏秋冬。

我抖落了一身的尘埃,再看我的天空,那里始终高悬着一轮明月呀。一生一世,在无数个阴晴圆缺中度过,而那月,依旧高悬在我们的心底。不管盈也好,亏也罢,它只是恪守着它不变的轮回,那月,总能让我心有所系。

不知道是那月属于我呢,还是我属于那月,月色充盈时,我因它成画,月色残缺时,我因它赋诗。掬月在手,我相信了月带给我的吉运,不管月之盈亏,洒向我的永远是一片皎洁。

月圆是画,月缺是诗。即使风雨打湿了我生命的宣纸,终归成不了画,但还可以入诗。

中考哲理散文阅读理解题篇二:宁静人生

为了逃避生活的喧嚣,摆脱人生的烦恼,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人在寻求宁静。有人远离城市和人群,跑到荒山野林或孤岛上去;有的深居简出,躲进小家成一统,不管别人门前雪;更有的人到宗教境界中去寻心灵的宁静。

宁静人生是对人生的一种开悟,其美妙绝伦不仅在于外在生活的平静,而且在于内心的宁静。所谓心平如镜,就是这种人生最好的写照。心灵宁静,人生就犹如明镜一样平光洁亮,世界上的万事万物都会被摄入其中,映于其上,非常清晰可见,细致入微。同时,它又不至于扰乱人的思绪,给人生带来苦恼和忧烦。但是,宁静难得。

宁静源于内心,但是它的敌人也源于内心,差不多和它是同根所生。细细说来,宁静有五大敌人,这就是嫉妒之心、功利之心、贪婪之心、骄傲之心和野心。

有野心的人,肯定得不到宁静,因为他总是树立一种高不可攀的目标,非得要不断拼搏才行。有野心,肯定对自己的处境不满意,而不满则永远得不到宁静。心灵的宁静,首先得有一种对人生的满足感,不企求更高生活目标,只图自己一日三餐,心灵保持自由自在。

贪婪之心则来自欲望,欲壑难填,贪得无厌。有的人终日被欲望搅得心神不安,躁动不已。得之,则心花怒放,得意忘形,手舞足蹈;不得之,则朝思暮想,劳心劳神进行策划;如此怎么能得心灵的平静呢?

嫉妒之心更是人心恶念丛生的根源之一。它会像毒蛇一样吞噬着人的心,然后再把毒液吐向别人。

功利之心,更是人心疲惫的重要原因,老是不断计较自己的得失,为一分一毫费尽心思,忽喜忽忧,心理一点都无超脱,人生也就根本无平静而言。

骄傲之心得时时处处保护自己,为自己辩护。他在看不起别人、指责他人的同时,必定也会招来许多不愉快的回报,人生必不平静。

坏就坏在这五大敌人都来自人之内心,所以克服它们很不容易。而人好像生来就是不宁静的动物,就以克服基督教都很难救人,因为人有原罪。一个生来就有罪的人,如何能心灵宁静呢?倒是佛家的四大皆空比较贴近些,但是要人从七情六欲中解脱出来,也颇为艰难。

好在还有自然的恩赐,人可以在大自然中享受片刻或永久的宁静。这种宁静也是一种交流,但是已超脱了功利、贪婪、自私、骄傲和野心,就像李白《独坐敬亭山》中所描叙的境界: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中考哲理散文阅读理解题篇三:书斋——中国文人的精神家园

在中国传统宅院中,除祖堂外,另一个重要的精神场所便是书斋,但祖堂大多和中堂合一,所以,大体上书斋是民居之中惟有的精神场所。书斋一般位于宅院的僻静之处,如有后花园,必与之相邻,形成营造书斋高雅恬淡的良好环境的重要因素。

书斋是文化传承的汇集点。书籍是前人社会经验的总结,书籍是民族历史文化的结晶。书斋的主体——读书人或学问人,在这里藏书,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思索。文化在这里汇集,文化在这里传承。之所以有“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之说,就是因为以往优秀的文化,在这里以研读、考证、校注、阐发的方式得以传承,中华民族的文明之光在这里化整为零,熊熊燃烧,然后又影响社会的发展和进程,使文化得到最好的传承和发展。可以这样比喻:因为当时国家没有社会科学院,而许多个体存在并发挥作用的书斋联合起来,实际上就起到了社科院的作用,而且国家不用投资。诸葛亮的“茅庐”,造就了蜀国鞠躬尽瘁的宰相。刘备“三顾茅庐”,获得了人才和天下大计,才丰富了经天纬地、威武雄壮、扣人心弦、传播不息的“三国演义”。同时,许多民族的文化经典在这里得到了继承和弘扬。

书斋又是个性创造的发酵池。书斋是个人的领地,在封建社会,无论是官场还是社会,乃至家庭,一定要遵循“君君、臣臣、父父、子子”三纲五常的约束。当一个知识分子回到书房,虽然仍有强大的封建社会的伦理规范融合在书籍的字里行间,但躯体和大脑毕竟属于自己,书斋的主人得到了个性施展的空间,于是,他们的创造力得以迸发,从而产生出新的思想,创造出新的艺术。可以说,知识分子在继承前人精华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现实经历,加上自己的文学艺术创造,在书斋里融合、发酵,最后,酝酿出崭新的、清醇的、甘洌的美酒。这些美酒不断地融进整体的民族文化,使得文化发展的链条上,不断有闪动的灵光。如王维在“辋川山庄”写就的如画诗歌、黄公望开山水画之宗的《江山万里图》、曹雪芹的堪称百科全书的《红楼梦》、严复启迪国人的《天演论》、鲁迅振聋发聩的《狂人日记》、徐悲鸿歌颂民族精神的《愚公移山》,真是不胜枚举。

➥ 本文由(清梦)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描述简单的爱情散文随笔

每一段爱情,都要经历期盼和失望,犹豫和肯定,微笑和心碎。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述简单的爱情散文随笔,供大家欣赏。 描述简单的爱情散文随笔篇一:流年里你花开的样子 作者:梦之兰馨 用简单的文字,写美丽的心事,有你的日子,就是幸福。没有悲哀的愁苦,喜悦浸润了心事。你多情的温柔...

学会淡忘

学会淡忘 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有着寂寞,在跟随着我;总是有着许许多多的忐忑,还有心中的冷漠,伴随着我,留下孤独,还有脚下的路;并不希望自己有着好的记忆,因为那些曾经的失意,总是会在脑海里不断荡着涟漪,留下断断续续的凄迷。尽管想要保留那些甜蜜,只是那些曾经的回忆,总会有着忧伤,在脑海里面飞扬;那些惆怅...

三峡瀑布纪行

三峡瀑布纪行 4月15日,我们宜昌市夷陵区龙镇小学的70多名教师,抛开了工作中的烦恼,远离了都市的尘嚣,随旅行社组团,来到了三峡大瀑布。饱览这里山山水水,静静地享受大自然的这份舒适与悠然。 导游小姐极力劝导我们每人掏20元,买票乘坐观光旅游车至景区。仅仅3分钟时间,观光旅游车便戛然而止,其实...

月光下的煤海小镇

微风轻轻吹拂,夜色越来越浓,华灯初上时候,月亮从东山升起,给渐渐归于宁静的煤海小镇大柳塔披上了一层银光。乌兰木伦河恰如一条白色的长裙沿着一条优美的曲线向前延伸,月亮倒映于水中,恰似梦中少女的脸,时而含羞,时而大胆,河岸的垂柳在月光下轻轻摇曳,仿佛是在牧歌声中轻轻曼舞,更给这煤海小镇增添了几分朦胧...

回不去的记忆

回不去的记忆 致——回不去的童年。 父母是国防建设首批开拓者。我们的童年在父辈铿锵的口号,悠扬的劳动号子中,在中国梦里,悄悄长大。 那里人迹罕至,生活极度艰苦。四面环山,出门即上坡,下坡。想找块平整土地都没得,似于外界间隔而不知世界之大乎。乃不知百货大楼,无论游乐园,学校矣。父辈整日忙于革命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