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观佛像

阅览4123 作者:木鱼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1837 阅读时长:大约 4 分钟 ☑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群”,这是在小学常识课里就读过的知识。曾经不以为然,以为无非就是洞窟里一尊尊的佛像而已。

2004年暑期,赴西安路过河南洛阳,第一次走进了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之一的龙门石窟,目睹了密如蜂巢星罗棋布在伊水两岸峭壁上的2300多个窟龛,10万余尊佛像,那磅礴气势,给人无比震撼;那庄严神秘,令人屏气凝神;那精雕细琢,让人叹为观止……

这次晋北之游的最后一站,是开凿早于龙门石窟30多年的云冈石窟。从悬空寺转到大同市西郊,再次走进石窟艺术的宝库,颇有相见旧时友的感觉。可以说在洛阳龙门时对北魏石窟已稍有了解,但规模宏大、气魄浑厚、雕刻精湛、蔚为大观的云冈石窟群依然再次强有力地冲击着视觉神经,震撼着内心深处,激发了无限的遐想和慨叹,让我感悟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追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劳苦艰辛。

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北魏王朝自“太武灭佛”后逐步认识到佛教对于征服人心,巩固统治的妙用。和平元年(460年),文成帝下诏大肆兴佛,命高僧昙曜主持开凿洞窟,镌刻佛像,在京城平城(今大同)西郊武周山南麓依山就势开凿了五个洞窟,通称“昙曜五窟”(现编号为第16窟至20窟),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楷模,镌刻释迦像五尊,象征太祖、太宗、世祖、高宗和高祖,尊奉皇帝为佛。

云冈的主要洞窟分为草庐式、殿堂式或塔庙式,大都完成于北魏太和18年(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而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至正光五年(524年),历时60多年,形成了东西绵延约1公里的石窟群。现存的53个主要洞窟中,有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万余尊,最高的17米,最小的仅几厘米。云冈石窟被称为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也是闻名世界的石窟艺术宝库之一,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如今,得到精心保护的洞窟按照由东至西的顺序一一编号,有些造像前还用厚玻璃作为屏障以隔离游人。跟着导游观览了几个极有特色的洞窟,并聆听了讲解员有关佛像的故事以及早、中、晚三期石窟艺术风格的介绍。值得回想的是一组双窟,即第5、6窟,窟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年)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巍峨挺拔,颇为壮观。第5窟有座高达17米的释迦牟尼坐像,雕饰奇伟,气势壮观,据说膝上可站立120人,一只脚上也可站立12人。伫立仰望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的佛祖,凡人顿感觉得自身的渺小。

第6窟规模恢宏,内容丰富,雕饰富丽,雕法精炼。东西两壁刻有著名的“佛传图”,是现存最早的宗教石刻“连环画”珍品,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释迦牟尼由诞生到成佛的一系列故事,辅之神殿仙阁、花卉鸟兽,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美妙的画面,展现了佛教极乐世界的浓郁气息,令人目不暇接,真可谓集石窟造像艺术之大成,不愧为云冈石窟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窟。

第16至20窟,是昙曜最早开凿的洞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第16窟释迦立像高13.5米,第17窟的交脚弥勒坐像高15.6米,第18窟释迦立像高15.5米,第19窟释迦坐像高16.8米,座座造像都肃穆端庄,气度不凡。第20窟正襟危坐的露天大佛,高达13.7米,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佛像保存完好,造型丰满柔和,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双耳垂肩,面呈微笑,身姿挺秀,风神飘逸,极具印度佛像的风格,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随后往西观览了一些洞窟,大都是中小的洞窟,有些风化严重,也不乏刻划细腻、生动感人的造像。木鱼不是佛家子弟,又不入美术和古建筑之行,没有专业的研究鉴赏能力,再加上时间所限,浮光掠影,点到为止,恐怕只能见到石窟艺术的冰山一角,但无疑见证了云冈石窟这千年史迹的辉煌和沧桑。

由于风化、水蚀和地震的影响及人为的破环,云冈石窟的毁损是颇为严重的,有些造像已面目全非。据不完全统计,被盗往海外的佛头、佛像就达1400多个。在一个窟龛前,导游指着三个空洞告诉我们:原来这里的3座佛像,现在一座在美国、一座在英国,还有一座下落不明。悲哉!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失落了多少珍贵的历史文物,这是炎黄子孙心头永远的痛!

“塞上云中古迹多,华严石窟美殊科,回车暂住留一日,走马观花未揣摩。”这是董必武先生留在云冈石窟的诗作。遗憾我来去匆匆,也来不及暂住几日,去细细地揣摩、去品读云冈石窟这部绝美的石画,但云冈石窟这首千古绝唱却会在久久地萦绕耳际。

➥ 本文由(微风)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充满爱的“谎言”

盛夏时节,一场突乎其来的病痛,将我送进了医院。在住院的四个月中,在与病魔鏖战的同时,也结交了许多形形色色的病友,也常常被病房里病友家人及医患之间之间充满爱的“谎言”而感动。 ?与我同病房的二床病友老江是位年过花甲的直肠癌患者。从聊天中得知,老江在三年前因患结肠癌动了手术,术后感觉一直不错。他是个游泳...

关于培根的哲理散文欣赏

培根是第一代圣阿尔本子爵,也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最重要的散文家、哲学家。下面是阅读网小编为你带来的关于培根的哲理散文欣赏,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关于培根的哲理散文欣赏篇一:论求知 求知可以作为消遣,可以作为装饰,也可以增长才干。 当你孤独寂寞时,阅读可以消遣。当你高谈阔论时,知识可供装饰。当你处世行事时...

归去来兮辞

归去来兮,适逢归日胡不归?招朋而引伴兮,相从欢乐而归。校日之无聊,自然却很娇美。而今幸逢佳期,将车飞驰而归。高山兮不可阻,平路兮以疾驰。凉风兮习习吹,白云兮悠悠飘,飞鸟兮唧唧鸣,麦苗兮淡淡香。见自然之美好,恨相见之熹微。 已到衡宇,归心犹激。乡村四月,慵人亦起。耕耘播种,交错而及。五亩田地,三个农人...

捡核桃

捡核桃 我不知道为什么老想起捡核桃这件事。或许自己的童年是在那里度过的缘故吧,临近中秋,脑海里自然浮现出这样的情景。 每回到了秋天,老家的天,时儿蓝蓝一片,时儿乌云密布,时不时下场大雨。虽然是秋天,山里依然绿树成荫,核桃树叶依旧翠绿,丝毫没有落意,只看到枫树上的几片枫叶,偶尔飘飘悠悠下落。清晨...

半箱情书

回老家晾晒衣物,忽然间发现遗失多年的一摞情书。 它收藏在一只大红木箱子里,堆放在东屋山墙跟的杂物间。木箱上的漆早不再鲜红,只剩酱紫样的旧。那是母亲出嫁时的大红木箱子。 箱子上的锁,早已锈蚀。周边,满满地落了一层厚厚的旧灰尘。小心地掸去,小心地用锤子敲开,我愕然,满满一箱子都是我的书和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