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观佛像

阅览4122 作者:木鱼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1837 阅读时长:大约 4 分钟 ☑

云冈石窟、龙门石窟、敦煌莫高石窟并称为“中国三大石窟群”,这是在小学常识课里就读过的知识。曾经不以为然,以为无非就是洞窟里一尊尊的佛像而已。

2004年暑期,赴西安路过河南洛阳,第一次走进了中国石窟艺术宝库之一的龙门石窟,目睹了密如蜂巢星罗棋布在伊水两岸峭壁上的2300多个窟龛,10万余尊佛像,那磅礴气势,给人无比震撼;那庄严神秘,令人屏气凝神;那精雕细琢,让人叹为观止……

这次晋北之游的最后一站,是开凿早于龙门石窟30多年的云冈石窟。从悬空寺转到大同市西郊,再次走进石窟艺术的宝库,颇有相见旧时友的感觉。可以说在洛阳龙门时对北魏石窟已稍有了解,但规模宏大、气魄浑厚、雕刻精湛、蔚为大观的云冈石窟群依然再次强有力地冲击着视觉神经,震撼着内心深处,激发了无限的遐想和慨叹,让我感悟佛教文化的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让我追忆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劳苦艰辛。

云冈石窟始凿于北魏。在统一北方的战争中,北魏王朝自“太武灭佛”后逐步认识到佛教对于征服人心,巩固统治的妙用。和平元年(460年),文成帝下诏大肆兴佛,命高僧昙曜主持开凿洞窟,镌刻佛像,在京城平城(今大同)西郊武周山南麓依山就势开凿了五个洞窟,通称“昙曜五窟”(现编号为第16窟至20窟),以道武、明元、太武、景穆、文成五帝为楷模,镌刻释迦像五尊,象征太祖、太宗、世祖、高宗和高祖,尊奉皇帝为佛。

云冈的主要洞窟分为草庐式、殿堂式或塔庙式,大都完成于北魏太和18年(494年)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前,而造像工程则一直延续至正光五年(524年),历时60多年,形成了东西绵延约1公里的石窟群。现存的53个主要洞窟中,有窟龛252个,石雕造像5.1万余尊,最高的17米,最小的仅几厘米。云冈石窟被称为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也是闻名世界的石窟艺术宝库之一,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如今,得到精心保护的洞窟按照由东至西的顺序一一编号,有些造像前还用厚玻璃作为屏障以隔离游人。跟着导游观览了几个极有特色的洞窟,并聆听了讲解员有关佛像的故事以及早、中、晚三期石窟艺术风格的介绍。值得回想的是一组双窟,即第5、6窟,窟前有清顺治八年(1651年)建造的五间四层木楼阁,朱红柱栏,琉璃瓦顶,巍峨挺拔,颇为壮观。第5窟有座高达17米的释迦牟尼坐像,雕饰奇伟,气势壮观,据说膝上可站立120人,一只脚上也可站立12人。伫立仰望慈眉善目、笑容可掬的佛祖,凡人顿感觉得自身的渺小。

第6窟规模恢宏,内容丰富,雕饰富丽,雕法精炼。东西两壁刻有著名的“佛传图”,是现存最早的宗教石刻“连环画”珍品,栩栩如生地描绘了释迦牟尼由诞生到成佛的一系列故事,辅之神殿仙阁、花卉鸟兽,丰富多彩,琳琅满目,组成了一幅幅生动美妙的画面,展现了佛教极乐世界的浓郁气息,令人目不暇接,真可谓集石窟造像艺术之大成,不愧为云冈石窟中很有代表性的一窟。

第16至20窟,是昙曜最早开凿的洞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第16窟释迦立像高13.5米,第17窟的交脚弥勒坐像高15.6米,第18窟释迦立像高15.5米,第19窟释迦坐像高16.8米,座座造像都肃穆端庄,气度不凡。第20窟正襟危坐的露天大佛,高达13.7米,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佛像保存完好,造型丰满柔和,深目高鼻,眼大唇薄,双耳垂肩,面呈微笑,身姿挺秀,风神飘逸,极具印度佛像的风格,是云冈石窟雕刻艺术的代表作。

随后往西观览了一些洞窟,大都是中小的洞窟,有些风化严重,也不乏刻划细腻、生动感人的造像。木鱼不是佛家子弟,又不入美术和古建筑之行,没有专业的研究鉴赏能力,再加上时间所限,浮光掠影,点到为止,恐怕只能见到石窟艺术的冰山一角,但无疑见证了云冈石窟这千年史迹的辉煌和沧桑。

由于风化、水蚀和地震的影响及人为的破环,云冈石窟的毁损是颇为严重的,有些造像已面目全非。据不完全统计,被盗往海外的佛头、佛像就达1400多个。在一个窟龛前,导游指着三个空洞告诉我们:原来这里的3座佛像,现在一座在美国、一座在英国,还有一座下落不明。悲哉!具有五千年文明的中华民族失落了多少珍贵的历史文物,这是炎黄子孙心头永远的痛!

“塞上云中古迹多,华严石窟美殊科,回车暂住留一日,走马观花未揣摩。”这是董必武先生留在云冈石窟的诗作。遗憾我来去匆匆,也来不及暂住几日,去细细地揣摩、去品读云冈石窟这部绝美的石画,但云冈石窟这首千古绝唱却会在久久地萦绕耳际。

➥ 本文由(微风)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感受初春

初春,裹着浓浓的年意悄然地来了。随着报春的迎春花那一抹黄色,春天加快了脚步。 春光、春雨、春风、春花、春耕组成春的主题。 虽是乍暖还寒,但比起冬日那难得一见的暖阳,初春已是春光明媚,风和日丽,天气逐渐转暖,只是我们还要提防那偶遇倒春寒。 初春的雨,柔美细如丝,像多情敏感的少女飘柔的发梳,梳理着大地...

惠州山水,分外妖娆

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与深圳、香港毗邻,是中国大陆除深圳市外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惠州市属珠三角经济区,现辖惠城、惠阳区两区和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三县,其中最有名的城镇要数惠阳区淡水镇。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陆地面积1...

写诗的风波

写诗的风波 我是一个写诗的人。关心的事物大多都是在那一刹间的灵动,一刹间的美的永恒,可以这样说:我给自己搭了一间心灵之屋,时不时地拾点柴,烘烤一下那些微凉的岁月记忆。 要说写诗是富有情感的,当然就有愤激的元素存在。关于人性方面的尖锐字语,我想一个健康人类的文明,还是能够容忍的吧。...

我爱阅读

书是知识的海洋,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从小就喜欢读书,什么科普书,历史书,文学书,小说和名著,我都爱看,当然也少不了几本漫画书。 从小学三年级开始,父母就让我读名著,那时候我一点也不喜欢全是字的书,只喜欢有很多图片的漫画书。可父母一定要我看名著,我就只好装模作样地看起来。看了一会,我就放下名著...

柿树妈妈

每年秋冬交替,南山枫叶红满山坡时,我总会想起我家那棵自留红柿树。想到满树血红血红甜透心底的柿子,每每满口生津,唾涎欲滴! 我不知道柿树妈妈寿命几何,因我不知她出生于何年何月。但是我知道她因养出的柿娃娃奇红,大家都叫她红柿树,把她当作树妈妈一样看待。她的粗壮大人都搂抱不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