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头俑

阅览2601 作者:扬州小兔子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339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扬州双博馆,进入大厅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尊双人头蛇身俑。巨大的雕塑陈列在大厅的中央。左边,扬州历史博物馆;右边,扬州雕版印刷馆。扬州双博馆由此得名。双头俑的两个脑袋,分别指向两个博物馆,仿佛指路的箭头。

双头俑,或者说双头雕塑这种艺术形式,在古代中国的出土文物里,并不少见。中国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传说中的亲兄妹,就是人头蛇身的双头艺术形式。远古洪荒,人从哪儿来?女娲造人!鲁迅对于造人的过程,有非常趣味的描写。而双人头蛇身造型,证明了造人没有那么简单,不仅是亲力亲为便可以完成,是要有阴阳男女的。

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是一个造型精美的元代青花梅瓶。这是人工的艺术杰作。梅瓶,没有被安放在大厅,一个简单的木俑,居然登堂入室在最显眼的地方,为什么?大禹治水,天下分为九州。扬州占了其中之一。有人说,那个扬州不是现在的范围。我不认为,就算是那个扬州比现在大得多,中心地依旧在这里。今年是扬州建城两千五百年,有名有姓有记录。不间断的人文历史,不间断地发展,木俑,便是扬州文明的证明。

蛇,冬藏春出。没有四肢却可以行动自如,古人感到它有神奇的能力。他们不知道蛇的蜕皮,反而以为有死而复生的本领。对于生殖的需求与崇拜,蛇的两栖生活能力也被古人觉得了不起。更重要的是,蛇与龙,在古老的年代是合二而一的。中国人对于龙的崇拜,龙图腾的至今可见,蛇身,便不奇怪了。伏羲女娲的人首蛇身,既是不死,也是充满生命力的象征。古人希望,人类的繁衍,有蛇的能力。

专题展厅里,第三次展出隋炀帝陵的出土文物。每一次我都观看,希望有新的发现。然而,好像新东西并不多。这一次,我忽然注意到以往被我忽略的两件木俑,两件同样不算精美也不够宏大的木俑。与大厅里放大俑的原件差不多。其中的一件,造型也差不多,同样的双人头蛇身俑。两个人头脸对脸相望,一条蛇的身体连接起两个人头。在前胸处,各有两只说不清是前肢还是双脚的支撑。木俑表情宁静祥和,头上有高高的发髻。他们好像在倾诉什么,又像是什么都没说,只是会心地微笑。

另一个木俑,更有意思,为双头人鸟身俑。双头人背向造型,鸟胸脯处为支撑点。从肩膀向下,逐渐过渡为鸟的翅膀。两只鸟的尾羽连在一起,构成了双人头鸟身俑的全部。木俑的两个人头,表情大差不差。他们很安静地背靠背,相依相靠了一千多年。他们的头上戴着高冠,坚挺的鼻梁,大大的眼睛,是隋唐时代的美男子吗?他们是羽化登仙的代表,还是可以随时随地上天入地的神仙,就不知道了。

这两个俑,虽然躯体连接在一起,一眼能看出来,它们还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博物馆大厅的双头俑,跟它们有一定的区别。它们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伏羲女娲,因为它们的身体支撑点只有一个,在雕塑下方的中心位置。这里,是整件艺术品的重心所在。从重心两边往外,圆柔的线条勾勒出两条蛇的身体。两个身体在脖子处相交,连接起又分开了两条蛇的脑袋。从造型上看,这尊木俑更加简单。它们的脑袋上,既没有冠,也没有高耸的发髻,更类似蛇脑袋的光溜溜。它们的表情不那么清晰,五官的立体感也没有隋炀帝陵出土的那么鲜明。我们可以看出来,它们更加古老,有一种拙扑的美。

仔仔细细看了三个双头俑,真可谓是各有巧妙不同。相同的是它们在同一个时空,汇聚在扬州的历史博物馆,让我有机会得以欣赏古人那种天人合一、神人合一的哲学观。

➥ 本文由(影子)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有关爱情散文精选名篇

爱情是容易被怀疑的幻觉,一旦被识破就自动灰飞烟灭。下面是阅读网小编收集整理有关爱情散文精选名篇,以供大家参考。 有关爱情散文精选名篇一:流年明媚一味相思谋 流年明媚泪却下,一曲骊歌唱离愁。 一味相思谋相见,待到重逢话当年。 也许对你来说,毕业意味着你可以大展拳脚,实现你的梦想...

旧上海滩的一个小故事

十九世纪末的一个初春,内蒙古乌兰察布草原上刮起了立春以来的第一场暖风,厚厚的积雪下面,涓涓汨水在草根间渗淌,被大雪覆盖了整整一个冬季的植被,听到了春的召唤后,几株性急的花草探出头来,最先见证着草原季节的又一度轮回。 赛汉塔拉镇上的一家客栈里,来自天南地北的商贾们熙熙攘攘热闹非凡...

有关水的散文描写水的美文

水是自然界中最美的元素之一,它无处不在,赋予了生命和灵动。无论是涓涓细流,还是滔滔江河,水以其独特的方式展现着无限的魅力。让我们一同领略水的诗意与美丽。 有关水的散文:水的味道 捧一捧清泉洒向天空,阳光下的你也会成为一道彩虹,不知是你装扮了彩虹,还是彩虹为你圆了七彩的梦.正如虫儿亲吻蜘蛛网...

感悟人生

感悟人生 闲坐窗台,品读季羡林散文集,不觉渐入佳境,思随文走。 季先生95岁还坚持写作,他老而不朽、笔耕不辍的精神让我无比钦佩,他对人生的参透、笑面人生的态度更是让我信服。潜心细读他谈人生、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不完满才是人生、世态炎凉、走运与倒霉、缘分与命运、做人与处事、容忍、成功、知足知不足...

佛国色达红色藏地

很多次提笔想写下关于色达的记忆,那个红色藏地的佛国,盘踞在脑海里,时隐时现的红色,如丝绸缠绕着梦萦回旋。不离去的佛音,惊艳的红色世界,虔诚的修行,来自心底的震撼,和追寻那寻找放下的根因。一切在眼前,不曾走远。时隔大半年,写出成行的文字,祭奠那红色的圣神。 有些记忆会随着岁月的消失越来越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