欣看黄河三峡

阅览2594 作者:金笛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573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桀骜不驯的黄河,从青海的巴颜喀拉山奔腾而下,一路浩浩荡荡、推涛作浪,到了小浪底却迥然有异地换了模样,变得温柔婉约起来,变得清丽妩媚起来。一座赫然而立、固若磐石的大坝锁住了黄河的暴烈秉性,锁住了黄河的泛滥成灾,同时也锁出了一幅“高峡出平湖、山川如彩图。港湾飘渔歌,绿树满坡岭”的秀丽画卷!

这画卷,山水一色,有漓江的神韵,又不失北方山水的雄健与阳刚。

说到小浪底,不能不说治水;说到治水,不能不说大禹。大禹治水到“丹阳”,见“丹阳”南、北、西三面是山,黄河流此阻滞不畅,两岸田园淹没,村舍倒塌,人畜漂没在洪流中。大禹忧心如焚,组织劳力凿开西山,让黄河水一泻千里,奔流到海。“丹阳”让大禹悲喜交加,铭诸肺腑。后来,大禹将“丹阳”之地赐名为“小浪底”,小浪底至此增添了一道神秘的光环。

小浪底有座神鳌山,山上有一株茕茕孑立,形影相吊的古柏。古柏身粗二抱,郁郁葱葱。传说这棵古柏是大禹治水莅临此地所植,明代嘉靖年间被雷殛,随后又神奇复生,枝繁叶茂。浅见寡闻的百姓将古柏称为神树,祈福不断。然而,祈福不断的百姓并没有祈福出黄河的安澜,横行无忌的黄河依旧泛滥成灾,水患不断。

千百年来,历代王朝为征服黄河,耗尽银两;堵堵疏疏、疏疏堵堵,方法用尽,却无法从根本上治理水害。直到今天,气贯长虹的当代“大禹”,用自己的智慧和胆量,采用以堵为主,疏堵结合的办法,真正使“悬河不悬,黄河不黄”变成了现实。毋庸置疑,小浪底综合枢纽工程的功绩,不单单是治理了黄河的泛滥成灾,而是将一方水利做成一方风景。

小浪底风景的精粹说到底,就在于用自己洋洋洒洒的浩瀚之水与气势磅礴的王屋山脉相交相融,孕育出了美丽的黄河三峡。黄河三峡像一位不谙世事的小家碧玉,静处一方,隐鳞藏彩;随着小浪底的名声大振和赫赫扬扬,黄河三峡也附骥名彰地享誉四方,在无数惊讶与感叹的目光中不卑不亢地张扬着自己的魅力。

我们拾阶而下,乘船河上,向黄河三峡缓缓前行。秀水明山扑面而来,把我的眼睛点亮了,把我的情绪点燃了。顷刻间,我的精神鲜活起来,思绪流动起来。我雍荣闲雅地伫立船头,面对爽心悦目的水影山姿,神摇意夺,不能自抑。

游船驶进号称“万里黄河第一峡”的八里峡,两岸怪石嶙峋,形销骨立,山、水、崖用自己卓尔不群的风格勾勒出天然巧趣。八里峡的魅力,不单单是旖旎迷人的自然山水,而是附着在自然山水里的历史故事。鲧山禹斧、犀牛望月、孟良活地、京娘化凤、石人顶石山、章公背章婆等景观里的历史故事,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八里峡不但熠熠生辉而且充满传奇的色彩。蓄水前的八里峡,水流湍急,沿河有滚锅碛、盘马碛、硬石窝、乱滩花、夫人躔等急流险滩,航运不便;蓄水后的八里峡,河水坦荡如砥,碧绿如镜,青山、云影肆意地写意在水中,船行到此,仿佛驶进了梦幻的世界里。

龙凤峡峡长7.5公里,南北走向,曲曲弯弯,古称“九龙湾”,与峡内凤凰台相对,故名龙凤峡。龙凤峡分别有皇冠岛、情侣岛、相思瀑、龙凤潭、秋雨池、桃花洞、双龙瀑、同心树、凤凰台、吴家寨、卢家寨、兄弟岗、姊妹峰等景点组成,这些风格各异、相映成趣的景观,用自己独特的语言述说着昔日的风花雪月和儿女情长。峡尾有宋时普救寺遗址,流传千年的《赵匡胤千里送京娘》的传说就发生于此峡,此峡又有“爱情峡”之说。

群峰竞秀的孤山峡,峡长6公里,峡谷蜿蜒逶迤,山势跌宕起伏。峡内有犀牛望月、旗杆山、双轿峰、玉玺石、石狮守门,还有黄河大佛、孟良寨、焦赞坪、神仙洞、八角山、老禹洼、清河渡、翠屏峰、玄天洞、夫子堂、祖师庙、老君洞、娘娘洞等众多景观,真可谓三步一景,五步一观,为中原地区精典峡谷。

船驶离黄河三峡,眼前迷蒙恍惚起来,山和水,景和物,都变的飘飘渺渺、模模糊糊。尽管黄河三峡在我的顾盼中渐行渐去、转瞬即逝,但记忆的刻刀早已将那一幅幅精粹的山水画面雕刻在我的心底里,永远也拂之不去……

➥ 本文由(青石)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姥爷

姥爷在世时,他是我们镇上中学的校长,嘴唇上面鼻子下面侧脸颊哟一颗很大的痣。他喜欢喝白酒,用很小的酒盅,大概就那么两三厘米高,有点像东方高脚杯的缩小版。拿一个瓷碗,把倒了白酒的酒盅放在上面,沏上半碗煮沸的水,让酒盅半浸没在沸水中。 姥爷和家里人的关系不太好。总感觉记忆里面他没有跟我说过话...

那一串绿绿的葡萄

每年一放暑假,走进爷爷奶奶家的小院儿,映入眼帘的总是那片绿色的葡萄架。架子上满是圆溜溜的翠绿的清新的一串串葡萄,和一片片都能看得清叶脉的葡萄叶。这一架子的葡萄为这农家小院增加了多少美啊! 每当我一走进屋子,爷爷总是迎上来问我:“香香,(老家话想想是我的小名)吃饭了吗?香香,热不热?香香你想吃什么呀...

一场深冬里的雪

轻轻漫漫,洋洋洒洒,流年若雪,给我一份雪白的韵味。一寸光阴,若一片飘雪,柔柔,淡淡,美丽而浪漫,轻缓而飘逸,就这样滑过指尖,一种几乎察觉不出的冷,灿若木棉的飘絮。流年,醉一场深冬里的雪,柔美清淡,若有若无,那份雪白里的美,静静流淌在时光的深处,一朵,两朵,飘雪里长出一朵红艳艳的雪梅...

冬日晨雾

秋声散尽,白露初临,雾就在极度静怡之际覆盖了世间万物。从澄明万里的长空,到丰收寂静的大地,都在飘逸的迷雾中安详地找到了归宿,把整个世界都点染上含蓄淡雅的隆冬神韵。 推车驶出家门,路旁的杨树婆娑着朦胧的影子,若隐若现,亦幻亦真,于是心中顿生一种虚无缥缈之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样的仙境。路上的行人...

后沟村,有我们的文化乡愁

这一刻,我感觉自己站在时光隧道里,回到世纪初。 十几年前,我还在自己生命的50年代。当我走进这个小小的依水环山、人文深厚、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便深深地爱上这里。这个深藏在黄土高原皱褶里的小山村,不声不响地经历了600年以上的岁月,不经意地成为了农耕历史和人文的经典。 于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