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绝响

阅览760 作者:张丙银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1105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绵延的夏日犹如一首悠扬动听的曲子,从诗经里浅吟低唱到唐诗宋词中引吭高歌,美丽的音符行走千年,恢宏的乐章在天地间的五线谱上拉开序幕。

太阳红艳的脸一早就融入了激情的旋律,沉睡一夜的万物瞬间被点燃了希望。布谷鸟率先张开了喉咙,欢快的啁啾声从寂寥的天边覆盖下来,穿过郁郁葱葱的树林,穿过高高低低的屋檐,一声又一声地传进人们的耳朵。

“麦子快割,麦子快割”的催促声,瞬间又落入池塘里,化作阵阵涟漪向岸边蔓延过去,倒影里映出一张张笑脸,伴随清脆而有节奏的棒槌声,一段新的音乐开始了:东头的寡妇,西头的老汉,村长的新房子,阿公家的小黄狗……没有江南水乡的烟雨朦胧,也没有小船穿过水巷的摇橹声,只有青石板上捣衣时溅起晶莹的水珠和女人们的嬉笑声,如一首亲切感人的家乡戏曲在不断地传唱。

“叮铃铃”是闹钟的提示,“噼噼啪啪”是灶火的兴奋,“哐哐当当”是锅碗瓢盆的协奏,惬意的早餐在这诙谐的音乐中品味出浓浓的香味。

从上半夜就开始忙碌的知了早已饥肠辘辘,也不愿做吸风饮露的金蝉仙子,不顾形象地大喊着“饥饿”。它的声音很快吸引来孩子们的目光,一根长竹竿,一个简易的网兜绑在另一端,便开始在浓密的枝叶寻找“歌手”的身影。知了似乎也感觉到危机的来临,屏声敛气地在枝干间挪动着步子,整个世界好像静止了下来。“逮住了,逮住了。”孩子们兴奋的呼唤声一会儿又打破了沉静,只剩下心有不甘的知了拼命地振动薄而透明的双翼,声嘶力竭地鸣唱。它要做夏天里永恒的歌者,哪怕这次再也无法使用脱壳计。

孩子们的游戏还只是刚刚开始,逗弄知了的兴趣消减后,小小的池塘很快又成了他们新的乐园。三个一群,五个一伙,带着充气后的轮胎,向池塘进军了。“扑通”、“扑通”的入水声传来,一个个小脑袋从水中探出来,打水仗又开始了,你泼水过来,我击水过去,“哈哈哈”的笑声在水中荡漾,洋溢在那一张张天真无邪的脸上。

太阳公公被孩子们的快乐感染得不想挪动脚步,但黑色的天幕还是慢慢地笼罩下来。皎洁的月光如水般地流泻,夜晚大合唱即将上演:最兴奋的应该是“青蛙王子”,它早已在荷叶间搭起了舞台,“呱呱”的声音此起彼伏;草丛间的蟋蟀也悠闲地拉着小提琴;一阵清风吹过,树叶沙沙作响……

劳作一天的人们可没心思倾听大合唱,搬来凉竹席,围着大槐树,一边摇着蒲扇,一边听村里的老人讲着稀奇古怪的故事。

夜渐渐深了,人群渐渐散去,有忠实的听众打着哈欠想听故事最后的结局;有的已经在凉席上酣睡,节奏感极强的呼噜声引来善意的浅笑;还有的嘴里咕噜着含糊不清的梦呓。乡村夜晚的安眠曲也是如此的美妙,整个天地又恢复了一片宁静。

夏日,原本色彩斑斓的画卷,在反反复复地吟唱中,多了些灵动的音符和华丽的注脚,渐渐飘渺成遥远的绝响!

➥ 本文由(茶香)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时光如水再不见

我总是在最深的绝望里,看见最美的风景。 第一片叶子开始落下的时候,你说你要来。于是我坐在仍还开有一片蝴蝶的树下等你。 你看秋天多美,每天都有无数羽黄在我眼前飘飞。我试图把它们全部收进我的匣囊,然后等待你的归期。 当指尖触碰不到温暖时,我知道归期已尽,而你还未到。 多盼望地第一抹阳光来临时...

初中生的哲理散文阅读

昨天是一张作废的支票,明天是一张期票,而今天则是你唯一拥有的现金。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初中生的哲理散文阅读,供大家欣赏。 初中生的哲理散文阅读篇一:财富离我们有多远 赚钱而把钱花出去所获得的,有时只是一种方便,而非幸福。 譬如买车与备手机,好处是代步与吸纳传播资讯...

丰富多彩的童年

童年,是一副山青水秀的油彩画,是摇曳心头的诗篇。是大鹏展翅的翱翔,是花儿娇艳怒放的自然奇观。童年,在无忧的天地里缠绵,在顽皮的戏耍中追逐着一抹斑斓。又象奔跑得小马,找寻着属于自己的碧草蓝天——题记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草丛边的秋千上,只有蝴蝶停在上面。黑板上老师的粉笔...

有种守望叫乡愁

每年大年初二总要回趟臧林老家,向还留守在那里的阿姨、叔叔等亲戚们拜年。 弯曲而宽敞的公路,像条脐带,一头连着城市,一头系着故乡。 我不喜爱打牌,和亲戚们共同的话语也不多,总喜欢独自踯躅于大街小巷那些儿时熟悉的地方,徘徊于乡间阡陌小径。 村庄曾经热闹过,繁荣过,城市化浪潮使这里显得衰败和凋蔽...

正衣冠看铜镜

扬博,正在举行一个展览,“菱花镜影”,唐代的铜镜。大唐三百年,林林种种的创造,每一个都是了不起的奇迹。大唐的铜镜,有这样的毫光? 今天的玻璃镜子,锃亮、明澈,不止正衣冠,巅毫之处,看得清清爽爽。脸上有没有斑点,不敢看了。古人的镜子没有现代工艺,他们用的是铜镜。铜镜出现在四千年前,最早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