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万年桥

阅览1784 作者:青溪鱼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251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这次国庆回乡,听说小镇的万年桥即将拆除重建,不禁惋惜遗憾,感慨岁月沧桑,物转星移。

青竹绿柳红花,石桥流水人家。

故乡的万年桥是一座大青石拱桥,横卧在蜿蜒的甘溪河上,连接着小镇的一河两岸,造就了小镇的繁荣,与小镇百姓休戚与共已然65个春秋。平日里桥上人来人往,车水马龙。桥下河水潺潺,甘甜清澈,水落成溪,水涨成河,默默的抚育着小镇的儿女。

小时候家住甘溪河边,离万年桥不出几丈路的距离。每天早上从桥上经过去学校,看桥下成群的青鱼惬意的自在游荡,看河里的鹅群红掌拨清波,看河边浣衣的邻家姑娘青春活泼。中午到河边洗碗,欢快的小鱼点点攒动,在饭粒残羹上飞舞旋转。

下午是孩子们最为欢畅的时刻,除了到河里逐浪,捉鱼摸螺,胆大的孩子们还会爬到桥边高大的枫杨上高台跳水,释放雄性荷尔蒙带来的冲动和多余的精力。虽然有几个孩子再也没有浮出水面,但我们在惊吓几日之后,仍然抵挡不住那奋不顾身一跃而下带来的刺激,又重新站在那颤巍巍的树枝上,头晕目眩的纵身而下。

到得傍晚时分,随着河里的水气氤氲,河边两岸也渐渐炊烟袅袅。这时候阿婆们总要拄着竹仗到河边用悠扬的小调呼唤自家的鸭鹅回笼。竹仗敲击着河边的鹅卵石,发出清脆的声音,伴着鸭群、鹅群的嘎嘎声、阿婆的小调交响辉映。

晚饭过后,桥边的家家户户便搬着竹床、凉席、草席举家到桥上纳凉。桥上的河风习习,桥下的流水叮咚,消解着人们盛夏的暑气。大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胡侃海吹,天南地北。小孩们则只顾玩自己的游戏,奔跑于桥上和桥边的弄堂,笑声不断,哭声偶尔。待得疲倦,则成群的坐在草席上,听年长的小孩讲故事,偶尔有胆大的小孩侧坐在桥栏杆上摇晃着小腿边听故事,听得入神处,往往忘了脚上的拖鞋,摇晃着掉到了河里,引起大家一阵欢笑。

到得夜深,人声渐渐沉寂,满天繁星闪烁,间或流星划过天际,留下一道长长的红尾,此刻桥下的流水声愈发清脆叮咚。黄狗也安静的蜷睡在主人的床边,偶尔呜咽几声,打破夜的宁静。孩童们夜里起来撒尿,常可以看见渔夫撑着竹筏,船头打着气灯,在河里溯游而上。竹筏下的鸬鹚在追逐灯光的鱼群中穿梭进出,灵动自如,犹如在水下翩跹起舞,优美而悄无声息。桥边四下的田野里,萤火虫点点缀缀,在夜空里飘忽,蛙鸣声此起彼伏。清风拂来,稻花香四处飘散。

故乡的万年桥,是小镇的交通要道,也是我们小孩快乐的场所,但其他的实际功用也不胜枚举。因为宽敞而平坦,附近的住家经常在桥面上晒谷子,在低矮的桥栏上晒煤球。而桥的鸡公头因为少有行人踩踏,更是晒腌菜、红薯片的好地方。

如今的石桥已年近古稀,虽几经修缮,但仍然无法承载日益繁忙的交通,拆除重建的命运是不可避免了。

站在石桥上,看着溪水西流,夕阳西下,想起曾经快乐无忧的童年,不觉惆怅。桥拆了可以重建,可曾经的杨柳、炊烟、渔人、鸬鹚、浣衣的邻家少女,在桥上乘凉的大人们都已不再,故乡是再也回不去了,我也成了一名孤独的游子。

曾经有一份快乐美好的时光留在这里,我一直在好好珍藏,如果时间允许,我希望能珍藏….一万年!

谨以此文,祭奠即将被拆除的万年桥,以及我童年的多彩的梦。

➥ 本文由(高歌)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水墨皖南,只因多看了你一眼

对皖南的感情,说是一眼万年,大抵是不夸张的。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土地对山林有着与身俱来的归属感,喜欢朴素自然的东西,喜欢真诚的人和人性。皖南纯净的山水、朴实的民风、众多的古镇古村,正好契合于我,每一次去都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真山真水的原生态也能满足我对于大自然的贪心。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

描写对待工作态度的哲理散文

态度,体现一个人对事物的看法。三个人因为同一句话可以产生不同的态度。所以说,态度决定一切。下面是阅读网小编收集整理关于描写对待工作态度的哲理散文以供大家参考。 描写对待工作态度的哲理散文篇一:对待工作的态度 大多数公司聘人的标准都是敬业精神。我认为,工作是一个人生存的基本权利...

春光烂漫,细数花开

西北是个好地方,人杰地灵,尤其是在陇东高原平凉的华亭小城,那里风清,云白,山清,水秀不但有悠久的诗歌传统文化,地域独特的韵味,还有人们特有的纯朴善良都会让那方神秘的土地上常常诞生性灵,田园的诗人。 ?就像谢冕老师所说的“诗歌是名族的心灵,是时代的脉搏,当我们的身边充斥着物欲的诱惑,当精神...

捉黄鼠狼

我童年时的故乡,房子不多,院落稀少。我家老屋后面是一个园子,树木、竹林间杂,还长有野草闲花。老屋只有两间房子,一间厨房和一个客厅。三代同堂,祖父祖母、父母亲,还有我们四兄弟姊妹。有些拥挤。父辈们就做了新屋,建造在老屋北边不过五十米的地方。 那时的新房子是在偏僻的北方村头,东南方是一棵参天的大枫树...

下江南第一天

10月21日秋高气爽。 第一站池州港,我们吃完早餐跟随导游上岸,岸上两边有欢迎人群和接送我们的汽车。这次是两条旅游路线;一条去黄山,另一条去九华山,我因晕车选择近道九华山。 到达景区8点多钟,换乘景区游览车,我特意选择靠窗户的坐位,好坐在车上观山景。 生活在平原湖区的人,看到巍巍群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