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不出名的地方

阅览2408 作者:山里云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3119 阅读时长:大约 6 分钟 ☑

我的家乡,一个被山包围在怀中的小县城。她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定西。

对于这个名字,我无法做出过多的解释,我既不知道它的来历,也不清楚它的含义。也许是十几年对这个名字已经太熟悉了,以至于这个对于很多人很陌生的词在我的生命中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我习惯听定西人说话的语气,这给我一种亲切一种温暖;我习惯了定西人的大大咧咧,放肆的说笑,这给我一种真诚,一种豪迈;我习惯了定西炸洋芋的味道,带着孩子们童稚的气息,开心快乐热烈美好,可以说炸土豆是陪伴着定西孩子长大的伙伴,几年十几年一直未变,街头小巷随处可见;我习惯了定西人四个四个地围一桌麻将,这样坐着可以一整天,无论多少年过去了,打麻将始终是定西人的始终不变的嗜好;我习惯了每年去一趟皇庙,一个被定西人视为神圣的地方;习惯了在田间山头奔跑,用竹条扎一个风筝,这是孩子们永远不会过时的游戏。

是因为我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30年吧,对于这个在地图上都找不着的小地方就有那么深的感情。在这儿有熟悉的面孔有熟悉的街道有熟悉的味道。以至于在成都火车站听到“定西”这个词儿时,眼泪差点涌了出来。恩,好亲切好亲切的一个词儿,有家的味道。

山是这个小城的一大景点,站在城中心旋转一圈,放眼望去,看见的全是山,一座连一座,远远近近,高高低低,绵延不绝。小城就像一颗镶嵌在群山之间的珍珠,一颗遗落在人间的星星。山间的小城有良田有鱼塘有小河有人家,若是几十年以前,一大片沃土上零零散散的几户人家,鸡鸣狗吠,也许就刚好像陶潜先生的桃花源,梦幻美丽潇洒自由。

如今,山还是没变,只是小城渐渐发展,好几年以前,新城大道横穿过百亩良田,继而起了漂亮的楼房,笔直的宽宽的的街道,还有供人们闲时逛一逛的广场。小城在成长。

记忆中的小城渐渐地渐渐地有点模糊了。

不过,天还是很醉人。

小城的天蓝蓝的,像被雨水洗得干干净净的,让我这个没见过大海的孩子可以在望着蓝天时想象到海的广阔深蓝。万里无云的天空中,太阳肆无忌惮地晒着,人们也毫无顾忌地扬起笑脸面对温暖。因此,小城的人皮肤黑黑的,脸上还会有深深浅浅的晒斑。中学时,常常坐在窗前望着窗外蓝得有点不真实的天,想象着自己变成一只鸟或一只蝴蝶向那一片深蓝飞去。逐渐模糊了视线,逐渐忘了忧伤,身体连同思想都一齐溶释在那一片蓝中。看见这样虚幻的天空时,会让人深深地、深深地感慨,生命短暂,世事无常,当物是人非时,天空依然潇洒的蓝着。滴下来的泪水瞬间便被风干了。

夜晚的天空缀满了星星,让人心醉,这是在别处见不到的美。仰望夜空,寻找着那几颗熟悉的、亮晶晶的、连缀成好看形状的、却叫不出名字的星星,感觉他们只是属于自己的。手指,在黑暗中伸向空中,将北斗七星连成了勺子。记得小时,早起上学,看天边划过一两颗流星,不知道可以对着流星许愿。看东方的山头上方启明星渐渐模糊。

天晴的定西天很蓝很美,只是风很大,吹起了尘土,让人睁不开眼。常常是天晴的下午会刮起大风,此时,街道上行人都加快了步伐,裹紧了衣服,缩着脖子,匆匆。到家,脱下外套拍拍,全是灰尘。晾在外面的衣服也给风吹得遍地都是。电线被风吹来缠绕在一起,发出响声,让人担心。光秃秃的枝条在风中疯狂地挥舞。

记忆中的捉过蝌蚪的小沟不见了。是小城在变?是人在变?或许两者都有吧。

却依稀记得,多年以前,期待着周六周天或放假,到家拿一个瓶子便蹦蹦跳跳地向田野跑去。小沟旁你可以看见三两个光脚的孩子,小一点儿的拿着瓶,瓶里还有几颗蝌蚪条“亮眼睛”,大点儿的在小沟里胡乱地捣。太阳在晒,大人在远处喊回去吃午饭,而这些都毫不影响孩子捉蝌蚪的热情。总是要到太阳都下山了,天色渐渐暗了下来,远处灯火都亮起来了才依依不舍地告别了田埂。拿着装有拥挤着小蝌蚪的瓶子回去了。到家了一边被大人骂着却有一边炫耀着手中的战利品。饿了一天,手还没洗干净,还穿着满是泥浆的衣服就大口大口的吃起饭来了。这一夜,睡得特别香,梦里还捉到了一只大松鼠勒!第二天起来,数了数昨天捉到的蝌蚪,嘿!有一只小青蛙,有的蝌蚪却死了没关系,吃了早饭又去,今天捉只黄鼠回来!

呵呵,这是我童年的一段记忆,像一个五彩的梦,回首,觉得一切好不可思议。

是的,回忆中的定西是一条孩子们捉蝌蚪的小沟,是孩子们光着脚奔跑的田埂。

只是如今,有小蝌蚪的小沟不见了,也不再见田间拿着瓶子、卷着裤脚的孩子的身影。那些欢乐的碎片也只是在自己的记忆中隐隐出现。

定西不是一个古镇,没有悠久的历史。只不过,当你看到土墙青瓦的残破老屋子时也会感到岁月的沧桑;走在泥泞的乡间小路上会觉得踏实,却又似乎在梦里,那么美好得不真实。

定西不是一个大城市。在这里,你可以从城中心花半个小时到田野去散步,或到山脚,伴着初升的太阳爬到顶上。呼吸清新的有松脂香味的空气。躺在山顶的草地上看蓝天白云,听林间的鸟鸣。或是在田野间散步,踩过窄窄的田埂,看绿油油的麦苗还有田埂上鹅色的小花,看远处的山连山,看静静的村庄升起了袅袅炊烟,听浅浅的几声狗吠鸡鸣,看夕阳渐隐,留下浅浅的一抹彩色。

到定西来,有一个地方你一定得去——西岩山。

无论你信不信佛,那儿都值得一去。你会得到的不仅仅是心灵的洗礼,还有感动,感动自然给了你这样一片净土,感动于那儿的一草一木,感动于那儿的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感动于那一声声清脆的鸟鸣…….

从林荫道步行上去,你可以放肆地近大自然,无论有多少的烦恼都可以抛却了。走在被树枝遮掩得只剩点点光斑的石头的小道上,听着林间的鸟儿的鸣叫一声高过一声,如此亲近。水声哗啦啦的一会儿近一会儿远。林子里不时会有一两只小松鼠蹦出来,挡住前行的道路,也许是在找掉落在林荫道上的野果吧。然而当我们拿着手中的相机悄悄靠近时,它们又警觉地竖起耳朵,一溜烟窜进了林子深处,留下我们慌忙地按动着手中相机的快门。喏,你看,都不见踪影了。可是,过不了一会儿,你又可以看见它们在树上蹦跶了。这一群调皮的孩子!

春夏来可以赏花,秋冬来可以品一片片落叶的静美,当然,还有不少野果可以摘的。春夏去的时候看见漫山的叫不出名字的白的粉的黄的红的紫的蓝的花,我感到自然的神奇,它竟可以让这个世界如此多姿多彩。秋天,林荫道上开始堆积起了落叶,这一季的循环又在人们还在为花儿的凋谢惋惜的时候开始了。也许生命就像这一片片的叶子,在我们还没有准备的时候就悄然飘逝。会留下遗憾,但最后的最后,又有谁在乎呢?我们只是千千万万片落叶中的一片。来年新叶长出来,即使还是循环,却再也不是去年看到的那片了。

到寺庙里时,你的目光会被大殿外的那几棵高大的古松吸引住。也不知他们究竟在那里站立了多少个春秋。部分枝桠已经干枯了,表面粗糙的皮肤仿佛在给人们讲述它们曲折的生命。他们就那样静默地呆在天空之下,仿佛翘首远古的记忆。

到寺庙的后面去听山涧“哗哗”地奏响清脆的乐章,鸟声也一声长一声短地传如耳中,风吹过,树啊草啊花啊温柔地抖动起来,仔细听,似乎可以听见他们的悄悄话哦。到被遮光了天空白云的林间,捡起野生的板栗;到水边,捞起水中的石头,你会发现,在水中那么美丽的石块原来如此普通,并非像玉一样有水一般的光华,也许是这一泓清泉给了它生命吧。

或许我们喜欢它的原因不仅仅是这里的那个有着传奇色彩的“皇爷”,这里的每一抹色彩都那么迷人。仿佛可以让人着魔般地忘乎所以。我爱这里的水声鸟声,这里的清泉野花,这里的松树古树……

在这里,世界很安静很祥和,心灵很恬静很美好。

恋上一片土地,想念时会有温暖的气息萦绕

恋上一片土地,念叨时会有激动的泪水打转

恋上一片土地,回忆是一幅幅安静的画面

恋上一片土地,耳边是熟悉的温暖的语气

恋上一片土地,天好蓝云好白,天空下的麦苗青翠欲滴,田埂间的小黄花星星点点;农人荷锄,背着大竹篓,赶着老黄牛,在夕阳的余晖中渐渐模糊了背影。

➥ 本文由(念念)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七月骄阳温馨和煦

站在5190米的那根拉山口往西望去,只见七月的西藏,丽日蓝天,温馨和煦。羊绒般的白云,无依无靠,飘飘摇摇;披着皑皑盔甲的圣山念青唐古拉山、紧紧地拥抱着碧蓝的圣湖纳木措;湖畔葱绿的草原上、紫红的野花,长毛的牦牛、白白的羊群、转经的藏民、五彩的经幡、星星点点……无不给人以飘浮在空中的虚幻之感。...

佛国色达红色藏地

很多次提笔想写下关于色达的记忆,那个红色藏地的佛国,盘踞在脑海里,时隐时现的红色,如丝绸缠绕着梦萦回旋。不离去的佛音,惊艳的红色世界,虔诚的修行,来自心底的震撼,和追寻那寻找放下的根因。一切在眼前,不曾走远。时隔大半年,写出成行的文字,祭奠那红色的圣神。 有些记忆会随着岁月的消失越来越淡...

古代的抒情散文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古代的抒情散文,希望您喜欢! 古代的抒情散文一:诚告诸友书 吾家世累耕,安贫乐道,不喜华靡,独尚俭素,久慕诗礼。 父敦厚仁义,尚节修身。常称人之善,而咎己之失;从人之长,而明己之短。能称闻乡里,盖世衰道微,能以节立身者鲜矣!后终得治学为师...

十指铅华,一段流觞

剑,戎马一生,刀,问路江湖,人,红尘坎坷,路,三生奈何,缘,彼此一瞬,聚,再也不见,梦,芳心难懂。 晓风残月,多年凋零,人间是非,苦苦哀求,一段往事,一段忧伤,恨不成,人难眠,爱几人,伤几回,悠悠我心,巫溪江风,断月山河,看人间寂寞,错过太多太多,一份成熟,一份黯然,失去衡量,对酒惆怅,情多少...

两关今昔

一、史说 这里提到的两关,指的就是敦煌市西南的阳关和敦煌市西北的玉门关。 汉武帝元狩二年(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率轻骑绕道河西走廊之北,奔袭千里,迂回敌后,在今天的张掖与河西匈奴主力展开决战,杀敌3万余人,打败休屠王,缴获祭天金人,取得决定性胜利。史称“断匈奴右臂”。占领河西走廊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