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冬季的小镇看雨

阅览3518 作者:谢凤姣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887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午夜梦回时,听窗外雨水潺潺,滴落在荷塘。想那一树树的深红浅黄,经雨后怕是颜色愈发鲜艳了。连绵的雨,已经下了很多天,不见日头,连心都变得潮湿起来。江南,便是与雨水结了不解之缘么?从春落到夏,从秋落到冬,四季变成了被雨水模糊的窗玻璃,看不真切、看不分明。

冬的讯息是从路边那些盛开的白茶花开始的,然后,银杏叶子一片片变得金黄,像蝴蝶般片片飞落了。江南总是有着那么多常绿植物,所以,冬天也就变得不那么萧条。总有色彩斑斓的花与叶,在季节的最深处讴歌,与时光共舞,身姿曼妙。在这样的季节,我还会怀一颗温柔的心,静静看窗前的雨,淅淅沥沥、潇潇洒洒。纵然第二天,看到凋零的花落在烂泥里,也想着,她能化作来年的春泥,护一缕花魂。

远方的朋友,在加拿大,天涯相隔,这个季节,听说那里,也是烟雨蒙蒙。而我在江南的小镇,遥想着,烟雨,不仅在江南,还在她们居留的地方。离乡的人们,想家么?记忆中是否仍有江南的模样?是否仍有童年的模样?

幼时的冬天是寒冷入骨的,纷纷扬扬的雪落,覆盖了田野、村庄,可还记得去打扫仗、堆雪人?可还记得呼出的一团团热气,萦绕着红扑扑的脸庞?可还记得玻璃上的霜花、屋檐下的冰凌?可还记得往结冰的河面丢石块,听冰破的声音?可还记得从井水中打起的水,水面蒸腾着一层水气?可还记得盼过春节的心情,像春天的鸟儿般雀跃?

烟雨中的加拿大,即将迎来圣诞节。烟雨中的江南,也在装点着圣诞节。世界,变得那么小,思念,变得那么长。圣诞与春节,都是一年的更替,代表着我们,又老了一岁。纵然是年华老去,心,却依然年轻着。所以,才不觉得冬日凄冷,反而觉得,岁月静好。

也许,难得看到雪了,却怎么也忘不了那首诗:“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你在燃烧的壁炉旁烤火吗?我已没有小火炉,却仍然希望,你回来时,能与你共饮一杯。

我撑一把油纸伞,从古街的青石板上走过,粉墙黛瓦,流过雨,飞过烟尘,轮换过沧桑。我们这里,仍是古朴的小镇,寂静而安详。可是,她无疑,已经变得越来越美,与你记忆中的样子,已经完全不同了。

冬季的小镇,下着雨,山笼寒烟,水笼纱。冬季的江南,我还在,你随时,可以穿越时空来找我。

➥ 本文由(梦旅)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梦圆南京·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这首刘禹锡的“乌衣巷”。是在课文中学习了他的“陋室铭”之后看到的,但却令我对南京这座古城神往。原本对南京的了解和记忆大都是“纸上得来”且多为零星碎片,今日“躬行”到此方知,身临其境的重要:计划是谒拜夫子庙之后再逛乌衣巷...

新年登高捡柴

以前的农村流传一句话:“正月酒,二月柴,三月四月农活来……”意思是说,正月就是开心喝酒过年,二月才砍柴,三、四月才开始春耕,描写出乡下的悠闲生活。尤其在靖州苗乡侗寨一带,不出正月份,就还算在过年,人们是很少忙工作的。 但也有例外,新年的那几天,人们总是要选一个良辰吉日出门,到高山上去砍柴...

村庄·河流

河流是村庄的河流,村庄是河流的村庄,在乡下,这两者的关系有点像锅和盖或者碗和勺。就像在刘家坪的每个人心里,河流就是我们村庄的河,滋养着村里的牲畜和庄稼,也滋润着每一个村庄的孩童,春来了下河扑蝶,夏来了游泳洗衣,秋天听蛙鸣看满池的荷花……因为有了村庄,河流则生生不息,呼吸着村庄的味道与人气...

杨绛散文集《记杨必》

杨必是我的小妹妹,小我十一岁。她行八。我父亲像一般研究古音韵学的人,爱用古字。杨必命名“必”,因为“必”是“八”的古音:家里就称阿必。她小时候,和我年龄差距很大。她渐渐长大,就和我一般儿大。后来竟颠倒了长幼,阿必抢先做了古人。她是一九六八年睡梦里去世的,至今已二十二年了。杨必一九二二年生在上海...

六月抒情散文

微微拉开六月的帘幕,柔风轻轻,雨丝飘逸;轻轻拉开六月的帘幕,花香满满,海浪欢乐。月光下,含情的双眸中闪动着爱意;林荫里,随风扬起的秀发拂动着甜美的私语;下面是有六月抒情散文,欢迎参阅。 六月抒情散文:六月,我们一起前行 六月的清晨,清凉的空气弥漫在世间每一个角落,阳光透过树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