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晨雾

阅览2101 作者:佚名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180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秋声散尽,白露初临,雾就在极度静怡之际覆盖了世间万物。从澄明万里的长空,到丰收寂静的大地,都在飘逸的迷雾中安详地找到了归宿,把整个世界都点染上含蓄淡雅的隆冬神韵。

推车驶出家门,路旁的杨树婆娑着朦胧的影子,若隐若现,亦幻亦真,于是心中顿生一种虚无缥缈之感,仿佛自己也置身于那样的仙境。路上的行人,影影绰绰,一片雾袅袅中,感觉自己走进了一个充满朦胧诗意的仙境,偶尔听到说话声和走路声,却未见其人,仿佛天外来客,隐隐约约,空灵莫测。这浓郁的冬雾,用空灵淡雅的白色,勾勒出如此一片神秘玄妙的美丽世界。

行走在大街上,薄纱笼罩,浅浅淡淡的烟雾携着料峭的寒意迎面拂来,雾水触在脸上,润润的、滑滑的、凉凉的……浸润着心里,感觉是那么的清新舒畅。在这洁白无瑕的雾气中,自己仿佛早已羽化成仙,无欲无求,心中没有一丝的尘垢和龌龊。所有的郁闷,失意都随雾飘散,一种超凡脱俗,宠辱皆忘之感油然而生,仿佛这个世界已消失在白雾茫茫之中。唯有这可视而不可触的白雾,包围着清晰的自己。

人在雾中行,心在天上飘,一路上与晨雾相拥相吻,携手同行,雾水触在脸上,有一股淡淡的湿润,也浸润着心里,感觉是那么的清新舒畅。恍惚中,宛若雾就是我,我就是雾,犹如身心相融。在洁白轻盈的晨雾中,静下心来,胸怀一颗坦然淡定的心投入其中,才可安度人间困苦,品味沧海变桑田的快乐。因为,雾是大地的精灵所化,涤尽人间的虚伪和丑陋。

记得前不久与朋友相约登上天堂寨,爬上了半山腰,向上看,山中云雾飘渺,薄薄的,淡淡的,太阳不知藏哪儿去了。半小时后,我们上了山顶,从山上往山下看,脚下云海茫茫,有如腾云驾雾一般,雾正从山下缥缥缈缈地升起,无数飘逸的精灵漫天飘舞,不断地飘移、延伸,直上九重云霄,充满了神奇梦幻色彩,把人带入了一个如梦如幻的奇妙境界。面对此情此景,我忍不住大声呼喊,回声萦绕于空山洞谷间,心中便涌动着一阵阵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情。

冬日的雾,痛快淋漓地充盈在乾坤之间,也在悄悄地雕琢这人间美景。她把美丽挂上了树梢,那一棵棵树的枝头上形成的雾凇,简直就是能工巧匠们精心的玉雕。她把幸福贴在了窗户上,那结在玻璃上的一幅幅冰花,仿佛是手巧的姑娘们细心剪裁的漂亮窗花。她把对人间的祝福架在了电线上、落在了屋檐上、甚至献到了你的头发和眉毛稍上。

“大雾过后,就是晴朗温暖的好天气吗?”儿子问道。是的,我们的眼睛不要因雾迷茫,我们的心也不要因雾潮湿,要明白,大雾散退后便是灿烂的阳光。你看,太阳开始呈现出光环,那些高耸入云的商业楼显现了顶层。晨雾像轻柔的薄纱在慢慢褪去,一轮红日从雾气蒸腾的楼群间冉冉升起。平日清澈的世界愈发显得柔和明媚,冬日的心情也显得特别温暖起来。人影依稀可见,欢笑声不绝于耳,小城于是又恢复了平日的繁华。

冬日的晨雾,从远古走来,又带着人们的美好愿望走向未来。永远那么虚幻,永远那么圣洁,永远那么令人遐想翩翩……

➥ 本文由(月影)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焕夏凉

炽热的阳光炙烤着大地,闷热得人透不过气来。就是在路上走着,脚上穿的鞋也是烫的人脚疼,树上的叶子也是一动也不动,有很多老人都躲到了树荫底下,扇着扇子聊着天下着棋,喝着茶吃着西瓜。只是听见那知了的一阵一阵噪鸣,简直是让人心里烦热得更厉害。 在大街上,到处都是衣着暴露的男女,他们恨不得穿得更少一点...

当代描述舍得的哲理散文

舍得既是一种处世的哲学,也是一种做人做事的艺术。凡是大善之人都能舍,凡是大智之人都敢舍;有舍有得,不舍不得;欲求有得,先学施舍。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当代描述舍得的哲理散文,供大家欣赏。 当代描述舍得的哲理散文:学会舍得,放下才有收获 我们的欲望,把长虹绚烂的色彩,借给了只不过是烟花般的人生。...

小满,刚刚好的幸福

小满就像一位“聘聘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的妙龄女子,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似一枚夏熟籽粒已渐饱满,但尚未成熟的果子,悬挂在节气的枝头。 小满是指麦类等夏熟作物灌浆乳熟,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没有完全成熟,故称为小满。小满,是小小的满足,是人生的留白,是刚刚好的状态。 《菜根谭》有云:“花看半开...

卡和故里行

先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700多年的楚国。 说是大荆山下住着一个樵夫名叫卞和。他上无父母,下无兄弟,孤身一人靠打柴为生。 卞和的隔壁住着当时楚国的大夫子阳,子阳因看不惯朝政腐败,便躲到这风景如画的荆山来隐姓埋名。 卞和不知道他做过朝廷的大官。因此不存在距离感,再加之子阳先生性情温和...

一番刻骨铭心,最是情难自已

离开校园时候是五月中旬,春天的气息很是浓厚,而这样的天气也恰恰很是暖和舒适。那一天倒当真是记得真切的,前一晚还是毕业酒会,然而隔天便是各自拎着大包小包,缓缓淡出了校园。于是,那一刻,忽然对这个待了四年的学校有了不舍。这在四年前,几乎是无从预料的。我们当中没有一个人会想到四年之后会对这个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