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手工布鞋

阅览2198 作者:烟如素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140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今天收拾房间,在一个柜子里翻出来一个包裹皮,里面居然还有块条绒的三尺红布,被叠的规规矩矩,整整齐齐。这红布突然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小的时候,物质匮乏,没有新衣服,新鞋子,买不起漂亮的文具和书籍。那时候,脚上穿的每一双都是妈妈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妈妈用这样的红布,给我做了漂亮的鞋子。我特意去外面跑了一圈,向别人炫耀着。

鞋子软软的养脚,很舒服。从孩提时代一直到初中,我的脚上都是这样的鞋子,依稀的记得,妈妈坐在那里画鞋样,纳鞋底,鞋子的颜色和花样也越来越多。昏黄的灯光下,妈妈的影子被拉的很长,在橱窗上一闪一闪。

妈妈的鞋子温暖了我孩提的所有时光,也丰盈了我一颗爱美的心!小升初后,第一次我背著书包踏入了新学校的大门,穿着自己得意的妈妈做的新鞋子!走出了乡村,所有的一切打乱了我的人生观世界观。城里的小姑娘穿的带的,尤其是脚上一双双漂亮的运动鞋,明晃晃的刺着我的眼。心就在一天天里迷失了方向。我也开始吵着闹着要一双漂亮的运动鞋。

记得那一年,李宁牌运动鞋成了校园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鞋子最终还是买了,我没有注意到妈妈失落的眼神。我只是发现,从此妈妈没动过一针一线,没在做过鞋子。在以后高中,大学,脚上的鞋子换了又换。参加工作后留在了外地,再后来就是结婚生子,那段妈妈做鞋的日子已经被时光淡漠了。早在孩子还没走路时,就听婆婆说孩子的第一双鞋子很重要,一定要舒服,养脚,而且鞋上一定要有眼睛,表示孩子会走路,看的清。可是,朋友们买来的鞋子,不是硬就是没有想要的那种,放在那里,左看右看,也说不出什么感觉来。也就突然的想起了自己小时候。我都多久没有穿过妈妈做的鞋子了。我打电话给妈妈,说能否给孩子做几双带眼睛的学步鞋。妈妈居然欢喜的答应了。我一直以为她还在生我的气。没想到第二天,她就背个包来了,进了屋,连鞋子都没顾得脱,就絮絮叨叨的说,其实你看这鞋子,我早就做好了,就怕你不要。那一双双小鞋子,有着不同的图案,每双都有动物的小眼睛,栩栩如生,心头一阵暖。我说,妈,你给我来双吧。妈妈诧异的抬了抬头,我笑了:买的鞋子是时髦,可是就是没有妈做的穿着舒服。妈妈笑了,眼睛红了。忙说着,只要你想穿,我做动了,就一直给你做。

后来,朋友看到了我宝宝穿的鞋子,喜欢的不得了,也缠着我,问可不可以也给她宝做两双,我想,妈妈是欣喜的!如今,孩子的脚上不知道换了多少双鞋子,妈妈也一直乐此不疲的做着。那些穿过的小鞋子被我刷干净收了起来,而这块剩下的条绒布也被我小心的珍藏在箱底,因为这不仅是记录着妈妈的体温和岁月,也记录着她对儿女与子孙的浓浓的爱意!

妈,有空在做双新鞋给我吧!电话这头我撒娇的说。

本期作者烟如素文字轻灵素雅,如烟雾缭绕于心头,喜欢随性创作,以文字侵润泡茶,“我笔书我心”是其追求本真的真实写照。

➥ 本文由(桜雨)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感恩四季

你从江南的悠长小巷走来,携带一场细雨,没有征兆,不露痕迹。你从冰封的深海慵懒的探出,寒意中透着丝丝和煦,无声的延续,直到花儿都明了,是该姹紫嫣红了,直到我明了,是该重新出发了。我也希望撑着一把油纸伞,和你偶遇在青石板街,温习你的温柔;希望坐看细水流长汇成大海,和你一起细数清澈的池塘底下鱼儿几许...

心灵絮语

夜拉开帷幕,我沿着自己心的历程走向今夜。月儿清瘦,风儿冷清。捋一把初春的思绪,将夜的深情慢慢铺展拉开。 多想在这春风撩拨的夜里,只为你抒写一首爱的小诗,温情浪漫,爱意满满,可是却让不眠的心语扰乱了思绪。 黑夜,安静无眠,她张着温情的大嘴,貌似是要吞噬凡尘中那些驿动的心...

有关伤感爱情的散文欣赏

爱情是飘着的云,总是飘浮不定,来去自由,变幻莫测,一会将天空装扮得绚丽多姿晴空万里,一会又乌云压城风雨满楼。下面是阅读网小编整理的有关伤感爱情的散文欣赏,希望我们的文章你能喜欢。 有关伤感爱情的散文欣赏篇一:你是我红尘修行的劫 不想去打断连绵的雨声,她站在窗户下出神地看雨水冲刷每一片落叶...

精选三篇描述七夕节的爱情散文

七夕节是中国传统的情人节,承载着牛郎织女的动人爱情故事。这个浪漫的节日让人们重温爱与思念的美好。以下是对七夕节的深情描绘,愿它唤起你心中的浪漫与温暖。 描述七夕节的爱情散文篇一:七夕,天上人间的浪漫 北方,天气已经渐渐地转凉。在这个微凉的时刻,迎来了七夕,这个节日的到来,让我对你的思念更甚...

杨绛散文集《怀念石华父》

石华父是陈麟瑞同志的笔名。他和夫人柳无非同志是我们夫妇的老友。抗战期间,两家都在上海,住在同一条街上,相去不过五分钟的路程,彼此往来很密。我学写剧本就是受了麟瑞同志的鼓励,并由他启蒙的。 在我们夫妇的记忆里,麟瑞同志是最随和、最宽容的一位朋友。他曾笑呵呵指着默存对我说:“他打我踢我,我也不会生他的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