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火纷飞看今朝

阅览1470 作者:弘毅厚德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3288 阅读时长:大约 7 分钟 ☑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我们乘京沪线高速列车在枣庄站下车,再乘薛城至韩庄的汽车到里张阿汽车站,下车后搭乘三轮摩托约一公里便到了码头,再乘轮渡就到了微山岛。

当我们第一步登上微山岛时,向往已久的微山湖现代革命斗争纪念地远远地吸引住我们的眼球。在抗日战争时期,以微山湖为根据地的“微湖大队”、“运河支队”、“铁道游击队”等革命武装,出没在这千顷芦苇荡里,活跃于津浦铁路线上,创造了许多可歌可泣的英雄战绩。电影《铁道游击队》就是在这里拍摄的。想当初,这部电影我们不知看了多少遍。电影插曲《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使微山湖名扬中外,我们越唱心里越激情满怀。西边的太阳快要落山了,微山湖上静悄悄......我们的心早就飞向那《芦花荡》!仿佛又看到一个老头子撑着一只小船,在白洋淀里无数次地穿过了敌人的夜间封锁,为游击队运输粮草、护送干部。他不带一枝枪,只靠那只灵巧的篙和水鸭子似的游水本领,在万亩苇塘里穿梭,从未发生一次意外,靠了他,游击队才维系了淀里淀外的交通联络。站在微山湖岛上,看着眼前平静的湖水,静悄悄的芦苇塘,我们不禁再度为这里的人民英雄精神所感动,芦花荡就是这样美丽而感人的圣地。

我们去的正是时候,一年一度的荷花盛会,每年8月在荷花景观最集中的小微山湖举行。在微山湖百多里的湖面上,生长着十万亩的荷花。荷花面积百亩、千亩、万亩、大小片不等,接天连壤,十分壮观,可谓微山湖一道靓丽的风景线。而且这里的荷花纯系野生,一眼望去,湖面上花团锦簇,争奇斗艳,荷香袭人,沁人心脾。红的嫣然如霞,白的清丽典雅,荷花荡面积如此之大,早已成为微山湖上一大独特的自然景观,这一幅壮观的荷花荡衬托着芦花荡的大写意画卷,让我们久久地看着回味无穷,更有微山湖上归来不赏荷的感叹!

按原定旅程,我们又去了台儿庄。台儿庄现在是山东省枣庄市的一个市辖区,位于津浦路台枣支线及台潍公路的交叉点上,扼大运河的咽喉,是徐州的门户,在军事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素有“山东南大门”之称,因1938年春的一场激战,中国军队在此血战击退侵华日军而闻名,史称“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古城被世人誉为“中华民族扬威不屈之地”。

1938年4月8日发生的台儿庄大战,使这座古城化为废墟。从2008年起,在纪念台儿庄大战胜利70周年活动时,枣庄市投巨资恢复台儿庄运河古城,着力把台儿庄古城打造成为中国第一座二战纪念城市。现在是古运河畔唯一一座南北交融、中西合璧的文化名城,它将八大建筑风格融为一体,七十二座庙宇汇于一城,是京杭大运河上唯一一座古码头、古驳岸等水利工程遗存完整的运河古城。城内留存有3公里明清时期的古运河,被世界旅游专家称为“活着的运河”、“京杭运河仅存的遗产村庄”,是中国唯一一座东方古水城,拥有7公里古水街水巷,可以舟楫摇曳、遍游全城,来此观光的游客络绎不绝。

去台儿庄就不能不去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参观。

台儿庄大战纪念馆,坐落在风景如画的古运河畔,与大战时的火车站隔河相望,总面积34000平方米。馆前三十八级台阶,意为一九三八年发生了震惊中外的中日台儿庄大战;二十四根主柱支撑着白色天棚,象征着中华民族顶天立地,永远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纪念馆的馆名匾额,由著名书法家启功先生题写;主体建筑物前矗立着台儿庄大战纪念碑,碑名由原国防部部长张爱萍将军题写;碑文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程思远撰文,著名书法家权希军书写。整个纪念馆内有展览馆、书画馆、影视馆、全景画馆,气势雄伟,庄严肃穆。台儿庄大战纪念馆,这里已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为弘扬民族精神的一座丰碑,肩负起昭示历史,激励当代,教育后人,开拓未来的神圣使命。

我们出来站在台儿庄纪念馆前,感慨万端,心被洗礼,面对当前这大好时光,有习主席带领我们走上复兴之路,我们有何理由不慷慨激昂呢?历史见证:抗日战争的胜利向全世界表明,中国人民是不可欺侮的!

回放当年的《铁道游击队》片段,一幕幕著名战例展现在眼前。

著名战例——飞车夺药:鲁南军区主力由于长期作战,药品匮乏。当时鲁南军区司令员、政委命令铁道大队务必想法搞到药品。10月的一天,临城车站的内线搞到了一个重要情报:有一列装载药品的货车将由青岛开到临城,然后向南行驶。铁道大队立即行动,做好了夺药品的准备。当晚10时,列车从临城站开出,游击队员飞身上车,找到装载药品的车箱,列车行驶到沙沟与塘湖站之间,战士们迅速将药品掀下,由埋伏的队员运走。铁道大队把这些药品及时运到鲁南军区。

著名战例——巧截布车:为了解决鲁南军部队冬季穿衣问题,11月初,铁道大队与运河支队、滕沛大队、微湖大队、边联支队联合行动,在塘湖站附近成功截获日军布车。共截获棉布1200匹,军装500余套,皮箱200只,缎子被100余床,发动沿湖十几个村庄的数百名群众帮助搬运。游击队将这些物资藏于湖中,后来鲁南军区派骑兵连运往抱犊崮山内的曹流井村军区被服厂,解决了军区武装越冬缺少棉衣的困境。

著名战例——擒贼擒王:日军在枣庄和临城组建铁甲列车大队和铁道警备大队。日军还专门从济南调来特高课长高岗,在临城组建第五特别侦谍队。面对日军的步步紧逼,队长洪振海想到了一句古话:擒贼先擒王。一天夜晚,铁道队分成四个小组,化装成日军士兵和搬运工分别潜入临城车站。10点钟,担负攻击任务的第一组队员刘金山等人就摸到了高岗的门前。刘金山第一枪打死了高岗的卫兵,高岗正在那里趴着写字,听到枪响一抬头,刘金山第二枪就打过去了,正好打在他脑袋上。高岗之死,起到了敲山震虎的作用,也使他苦心经营的谍报网络从此分崩瓦解。

著名战例——抗日受降:乘勇紧追穷寇,智逼顽敌就范。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然而,经过几次谈判,驻扎在临城一带的日军,始终拒绝向铁道队缴械。而日军惟一能够选择突围的路线,就是乘火车沿津浦铁路南下到徐州。当残留日军乘坐的铁甲列车,趁着夜色悄悄开出临城车站,行驶到临城南边的沙沟附近时,发现前面的铁路已经被破坏,当他们又试图退回临城时,铁道队事先埋下的炸药拉响了,日军的退路也被切断。日军在孤立无援、忍饥挨饿了3天之后,再也坚持不下去,只能选择向铁道队投降。1945年10月,枣庄和临城的1000多日军,携带8挺重机枪、130多挺轻机枪和两门山炮等轻重武器,向铁道队投降。而出面代表铁道队接受临城日军司令官投降的,是刚刚继任政委、年仅23岁的郑惕。这是有史以来军事受降中十分罕见的一幕。

血战台儿庄,震惊中外,所向披靡,史册流芳。台儿庄大捷,是抗战爆发后中国正面战场取得的重大胜利。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6万人,伤亡失踪7500人。但获得了歼灭日军1万余人的重大战果,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凶焰。台儿庄战役的结局,是日军一次战役进攻中的败退。对日军来说,这不仅是在兵力数量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折,“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更说明了只要众志成城,精诚团结,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当年抗战爆发,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猜测。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出,有的国家甚至不敢相信。显然,台儿庄战役的这次胜利,极大地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

回忆往昔,战火纷飞的年代一去不复返;喜看今朝,备战不懈的国防力量更强大。党的十九大刚刚闭幕两天,习主席身着戎装来到军委联指中心大楼,他带领军委一班人研究军委联指中心建设情况。习主席指出:军队是要准备打仗的,军委必须懂打仗、善谋略、会指挥,军委工作一开始就要把备战打仗的指挥棒立起来。习主席强调:强化备战打仗的鲜明导向,全面提高新时代打赢能力。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全国军民,团结一致,备战不懈,临战不乱,胜战不骄,一定能打败任何敢来入侵之敌!

发展是国际社会共同的目标,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相同的追求,一个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时代在前进。世事沧桑,现在是没有硝烟的战争,战火纷飞看今朝,明天会更好!

➥ 本文由(微风)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关于写水的哲理散文欣赏

水是生存之道,是人体需要的重要部分,也是地球不可缺少的。下面是阅读网小编整理的关于写水的哲理散文欣赏,希望我们的文章你能喜欢。 关于写水的哲理散文欣赏篇一:滴水不漏 水房的水龙头一直在滴水,即便是关得很紧,仍然走水。无奈,只得去传达室让楼管大爷来看一眼。大爷慢条斯理地晃悠到水房,把水阀流量开到最大...

人生感悟哲理美文三篇

聆听全世界,一切随缘。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人生感悟哲理美文,希望您喜欢! 人生感悟哲理美文一:人生如茶,好人好报 人生就像一杯茶,学会忍耐,才有信心,世上没有绝路,必须给自己退路,人生没有后悔药,经历沧桑,看清世人。吃亏,让人学会改变,吃苦,让人学会锻炼,人生这场修行,不忘世人,学会宽容...

夏特纪行

临行前夜,仍然对翌日的夏特之行心怀畏惧。十二月的疆南,虽比疆北略温暖几分,但终究是冬时,免不得寒风漫卷,瑟瑟而行,更不消说山谷露营,四下里冰雪覆盖,北风携着寒气拂面而过,那万径无踪的孤寂,只是心中想像便已寒战不已。然而,当我穿过坚冰结固的木扎特河谷,攀过满目疮痍的山丘壕沟,站在层层叠叠的冰川之上...

最念念不忘是唐宋

总是念念不忘古时的中原大地。 尤其不忘那时才华横溢的文人。工业文明未建立的时代,一切风雅诗意,一切缓慢。总想着会有一位素衣道袍的书生,点了红泥小火炉,温热一杯尚未能澄清的绿蚁新醅酒,缓缓吟一首风雅的诗。 这曾是我们的文明。 最是放不下最璀璨的盛唐晚唐,北宋南宋,盛世造诗人,如今也是太平盛世...

我的奶奶

我奶奶的生命非常短暂,短暂得只有四十九岁。 奶奶十四岁嫁给我爷爷,四十九岁去世。奶奶和爷爷共同生活了三十五年,在这短暂的三十五年里,奶奶生儿育女,忙忙碌碌,熬过了人生最难的年龄段——上有老下有小的中年,在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中,奶奶将儿女养大,将公公婆婆送走,在夹缝中生活的她,好不容易“媳妇熬成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