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有爱才永恒

阅览1380 作者:潮仙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210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昨晚,收看了CCTV1的《2018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颁奖盛典》。

在两个多小时的晚会时间里,我一直被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和群体温暖着,感动着,泪水无数次的溢出眼眶,心灵无数次的激荡起伏。

“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分别是:一生致力于扶贫和教育的卢永根院士,用自己的“辛勤指数”换来群众的“幸福指数”的廖俊波书记,灭火救援英雄杨科璋,为祖国守护数千平方公里国土的卓嘎、央宗俩姐妹,一代航天英才刘锐,一心报国的黄大年教授,把“台湾梦”融入“中国梦”的卢丽安,热心公益,大爱无痕的王钰,脱贫攻坚的模范黄大发,以及28年无怨无悔照顾残疾妻子的谢海华。

2017年度“感动中国”人物特别致敬的集体是,在“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荒漠沙地上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创造了荒原变林海“人间奇迹”的塞罕坝林场建设者们。

的确,这些“感动中国”的人物和群体,用他们的光辉事迹,温暖了中国,感动了我们。

说实话,“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个个让我敬佩,人人令我景仰,但最让我震憾和感动的则是——谢海华,一个普普通通的长沙市民,他没有华丽的背景,没有灿烂的光环,却彰显出人性的崇高和伟大。

今天早上,我给母亲打电话。她告诉我,昨晚她也收看了《2018感动中国2017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我问她:最让你感动的年度人物是谁?她脱口而出:谢海华!果然,母子同心,人同此情。

谢海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坪塘街道敬老院的一名保安员。29年前,他的订婚对象谢芳在见义勇为时被窃贼砍成重伤,落下残疾。刚刚从部队复员回家的他,面对谢芳日益严重的后遗症,顶着亲戚朋友的巨大压力,毅然选择了与她结婚。因为,他认为“不能因为她残疾就抛弃。”

28年来,谢海华一直悉心照顾妻子谢芳,每天早上6时准时起床做饭,帮妻子穿衣服、洗漱,端屎端尿,擦洗身体。一日三餐,都是把饭菜送到床头喂她吃,还经常用轮椅推着谢芳外出兜风散心。谢海华说,他就是妻子的手和脚,“没有他,我活不到今天。”

如今,谢海华上有年老父母,身旁有妻子需要照顾,但全家的经济来源仅靠他在敬老院做保安的微薄收入。即便如此,面对窘迫的生活,谢海华依然无怨无悔,依然保持着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他还把这份阳光的心态,传递给了妻子谢芳。

在此,我真要为这个情深义重的好男人点赞!这么多年来,他用默默无闻的行动,用温润如水的爱心,诠释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真爱真情,他的高尚品德,坚持精神,足够感动你我,感动中国!

冰心老人说过:“爱在左,情在右,在生命的两旁,随时撒种,随时开花,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使得穿花拂叶的行人,踏着荆棘,不觉痛苦,有泪可挥,不觉悲凉。”

也许,对谢海华来说,这样的选择,少了些生活的安逸,夫妻的欢爱,却多了一份真情的芬芳。是呵,人生在世,心里甜,命就不苦;爱若在,人就幸福。

不离不弃,是一生的承诺;相濡以沫,是半生的深情;相依相伴,是最长情的告白,胜却人间无数!

谢海华,难得的好男人!向你致敬!

➥ 本文由(绮思)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下江南第一天

10月21日秋高气爽。 第一站池州港,我们吃完早餐跟随导游上岸,岸上两边有欢迎人群和接送我们的汽车。这次是两条旅游路线;一条去黄山,另一条去九华山,我因晕车选择近道九华山。 到达景区8点多钟,换乘景区游览车,我特意选择靠窗户的坐位,好坐在车上观山景。 生活在平原湖区的人,看到巍巍群山...

坐拥书香滋味

今天我休息,真正是呆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啊!成了真正的“坐家”。 是啊!今天我在家里看了就算一天的书。早上五点半就起床,锻练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了我的一天读书生活。先是怕打扰了老婆早睡,我就坐在厨房里朗读《资治通鉴》。通鉴上的文章全是原汁原味的古文,读起来朗朗上口,讲述得道理则精辟透析...

双头俑

扬州双博馆,进入大厅第一眼看到的是一尊双人头蛇身俑。巨大的雕塑陈列在大厅的中央。左边,扬州历史博物馆;右边,扬州雕版印刷馆。扬州双博馆由此得名。双头俑的两个脑袋,分别指向两个博物馆,仿佛指路的箭头。 双头俑,或者说双头雕塑这种艺术形式,在古代中国的出土文物里,并不少见。中国的人文始祖伏羲女娲...

一座楼的传奇

中国四大名楼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都是因了文人的诗文而名扬天下,天下的名楼多矣,正如天下的寺庙多矣,可是有哪一座寺庙能有普救寺有名?还不是因了才子王实甫的《西厢记》使然。从古至今,从南到北,朝拜这四大名楼的游客络绎不绝,可谓车水马龙。个中原因,我想除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上升以外...

拭去半世哀伤

千年时光,谁为我?抹去那眉眼间的那份落寞。谁对月长叹过无边思绪? 灯火灰暗,谁为我?点亮一颗星辰。谁执灯一盏照明我来时又去时的路? 花落飘零,我为谁拭去眉间落花?拭去半世哀伤。 细雨轻撒,我为谁执一把油纸伞?遮你一世风霜。 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谁带来一片孤寂,一片思念? 尘埃落地,洗尽铅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