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悟二则

阅览32 作者:枫林过客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3007 阅读时长:大约 6 分钟 ☑

【前言】

少时即垂青于中国笔墨所演绎的艺术作品,一如国画书法,热情爆满时四处逡巡拜访名家总希翼偷得半点遗墨,也曾经历研墨铺纸的快乐时分,然则命运多舛,一生精力常奔波于谋生,至老一事无成,常为友人所讥,“誉”我为梦界书画家。其实我心里明白追求艺术一事必须要有恒长不变的“破釜沉舟”精神,要具有向“不归路”前行大无畏的决心,否则便是流星一现,徒然遗人笑柄了。当然,久不习书画的我总不放过任何一个亲近书画艺术的机会,常常流连于书画艺术大师的个展会上,并以并不专业却又痴狂可笑的书画艺术观“冒犯”一些大师的作品。

近期录得画悟二则,算是我对二位绘画大师的胡言乱语,姑且记之。

(一)周宗岱其人其画

不识周宗岱先生,却识周宗岱先生夫人刘冀湘。受盛邀,九月金秋观看了周宗岱先生的国画展览。我尤感兴趣的是宗岱先生一生命运多舛,备尝“右派日子”的风刀霜剑的况味却矢志追求书画艺术,甚至可说他是书画界一自学成材的标兵,这让我在解读宗岱先生作品的同时,多了一点历史的厚重,也融入了一点对生命价值的思考。在逆境中,人不能仅仅止于随遇而安或说是苟安于世,这只是庸人的活法,对自己酷爱的艺术,即便是“锋刀霜剑严相逼”的环境也得榨干自己最后一点心血矢志追求直达成功,这大约是宗岱先生唯一的意愿。于是他的这一次备受业内著名人士称赞的个展也成了他人生一次最精彩的演出。

《姿笔纵横》八尺山水轴如黑旋风一般迎面扑来,峰峦凶险,雄峙而垂压;重墨渲染,模糊而满塞,心头悚然一惊!暗忖此公的画作莫非也带入了个人命运的某种叙事策略了?观画者如一眼将所观画面看穿,大约此画应属平庸之列了。无论书画,倘作者施之以重墨,弄不好会招人讥为“墨猪”,此公甘冒风险,不惜重墨泼之,必大有深意焉。此画疑似颓败而凶险的动机结合了超现实梦境的光线、色调,将冷漠、神秘、荒凉通过散落的几处民居与环境的对比而召唤出来的意韵却不是每一个人都看得懂的。譬如文学艺术中的意识流,要寻觅作者为文的深意恐怕得殚精竭虑地去苦思文外音了,不幸的是此类作品常常谢绝一般的读者。我突然激动起来,我不是一般的“读者”吗?

从展厅百余幅画中,所涉及的不外山水、花卉、鸟雀,大者气势磅礴,抽象中见具象,峰峦环立,仿佛为集结军令号所召唤,让人肃然伫立用心揣摩画面那些时隐时现的符号,堕入万劫不复的神游境界中去了;小者则精致可人,几枝秋菊,一簇野果,重墨以叶,枯笔状径,画面疏密有致,弥漫着东方的氤氲之气,其内核是以小见大,以物状人,无不体现那种生命虽屡经秋霜却昂然向上的精神,其构图精致又如细小的瓷器,令人触之而不忍。慨观今之书画界、蜚声艺林者不少,但亦有功夫不到,造诣不深却故作高深者。此类人即使得一时名利,亦如过眼烟云,不足取也。宗岱先生于绘画,刻意求精,孜孜不倦,师古人却又不拘泥古人,大胆突破,创立个人风格。观其广泛涉猎而能众善皆陈,不以诡异求轰动,不以怪诞博声名,务实专精,笔不厌熟。故其作品,工笔则色彩艳丽而沉静,行笔稳健而灵活;写意则墨韵淋漓而浓淡合度,行笔如流水泻出而转折得势。即或随意点染,亦归雅正,令人观后有回味无穷之感,宗岱画作真文士之作也。

宗岱先生喜欢读书、写文章,曾陆续在《书法研究》等杂志上连续发表论文,他的一些涉及艺术的美学观后结集为《美辨》出版,显然这是一位勤于思考的艺术家。

每一位艺术家都是一个“个体”,他们都在穷一生的精力和智慧探索艺术成功之路,如何期盼在自己的作品中挥洒自由地指挥自己的潜意识,在创作成功的那一瞬间形成强大的合力,从而让作品积淀为一种静止而永恒的形态,这却是大有讲究的,你有无娴熟的技艺只是一个方面,你对人生社会的深刻体察和顿悟却是作品高下的最终裁定。彩墨仿如一滴美妙的液体滑落纸面,它的浸润面积有限,却在不经意间释放了其种符号。因此,如何把握住那些被时间锈蚀的事物,并深入到过程中去,由眼睛传达出人的记忆将那种隐秘的个人情感揭示出来,这对画者绝对充满了挑战。

如果说吴昌硕、张大千等大师是一座座巍峨的山峰,高入云端,后学周宗岱正沿着崎岖的险道努力攀登,此刻他离峰顶己是渐行渐近了。

(二)观陈乃广的水彩画

草圣张旭那力透纸背且舞影婆娑的狂草,据说是借鉴了舞者汪洋恣肆的舞姿,其成就己再无来者;乃广水彩画中的那些仪态万千的舞者戏剧人物则肯定与舞者有关,因为乃广自己年轻时就是一名较专业的舞者,甚至很多年来俩夫妇都持续参加舞蹈演出。然而,近来乃广的画风陡变:改画山水了。大凡画者能娴熟掌控技巧,运用传统方式精确而生动地表现所画对象,这己经是难能可贵了。乃广怎么了?原来乃广习画精益求精只是他的第一步,他的艺术野心不仅仅止于此步,他要彻底地颠覆自己己然娴熟的领地,昔时信手拈来的舞者戏剧人物渐次消失,接目而来的是运用心灵感应天人合一的物景奇幻画面。乃广水彩画创新的蜕变究竟有何新奇之处?抑或其创新手法是否为观画者所接受?这终究是一个谜。

甫走进月湖艺术中心陈乃广水彩画作品展厅,一幅幅风景画作:《山语系列》、《山风》、《山月》、《乡音》等画面依次撞入人的眼帘,但见那画面:山色空蒙,湖水如镜,渔舟近泊;高天寂寥,秋色撩人,涧流飞溅;山重水复,燕雀归巢,山庄隐现……

感觉中,乃广的画人物极少,注重的是山水天地的语境,他以莫大的悲悯注视着人和自然,赋笔下物景以生命。从以前仅仅注重色彩造型而向陌生而全新的创新挺进。手法上,强调多色叠加互为渗透,以求凌厉的艺术效果。乃广悍然颠覆了自己固有手法,其中既有色彩的色相差别又须兼具张扬生命力的冷暖变化;既要表现物景对象的型体感又要兼容水彩的质量感及三维空间感。显然,眼前的画作是逼肖对象的具象又是激发观者想象的抽象。如此通过用笔的层层罩染和颜色的叠加,于是造就了一个美妙奇幻的世界。这让人感佩乃广的勇气,不能不赞叹其手法新奇大胆,其画蕴多元而引人暇思,其用笔大开大阖,其用色厚重强悍。以中国诗境为灵魂,寄托情思与神韵;以西洋画的色彩体现秩序与和谐,以中西合壁之源流为背景,紧随时代步伐,创造更瑰丽更清新的水色世界。看来乃广的野心委实不小。乃广的画所追求的目标是本土性和世界性的统一,纵向与横向的统一,静感与动感的统一,率性与理性的统一,意韵单元与意韵多元的统一,人与自然的统一,艺术风格上厚重与淡雅的统一,艺术视觉上铺天盖地的冲击与空灵飘逸的表现的统一。这让人对乃广水彩画艺术人生多了一些预期:画者以生动而忠诚的表现,以远超平庸的创新,贴近生活,脚踏实地,轻装上阵,洒脱飘逸,更加彰显画者的人生态度。

画展全程观毕,让人眼前一亮,大呼过瘾。余不禁赞道:此公画风之变,必将在当代水彩画坛上留一席之地也!画者非着意以奇妙取胜,非滥色以视觉冲击邀宠,让观者如临画中现场,任心灵与画中物景交融,心游万里,波澜迭起,这才是乃广水彩画追求的最高艺术境界,这才是乃广画风求新求变的真正谜底。

乃广务农多年,艰苦备尝,矢志追求水彩画最高境界,然而却鄙薄艺术与金钱挂钩,这一点很得熟识朋友的欣慰。在向艺术最高顶峰的攀登中,乃广还在路上,只愿乃广向前的步伐走得更坚实。

【人物介绍】

周宗岱:原籍湖南湘潭人,国画大师,出版《周宗岱写意花鸟》、《周宗岱漫写家山图卷》等多本画册,曾获齐白石铜奖等多种奖项。(其人画界任职此处从略)

陈乃广:湖南长沙人,青年时代上山下乡,艰苦备尝。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职业画家,尤擅水彩画,曾获多种奖项。(其人画界任职此处从略)?

➥ 本文由(梦吟)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家乡四村

渔场村 红旗镇渔场东部和红鲜村接壤,南部和新建矿工人村为邻,西部和红旗镇敬老院相伴,北部和长兴乡相连。1976年11月建场,为解决七台河市菜篮子工程由市政府牵头兴建的。渔场农工是由红升三队调来的,当初是800人,后来又收些散户。建厂初期没有菜吃,就拿黄豆当菜啦。黄豆是家乡的特产,也是乡亲们的家常菜...

学会淡忘

学会淡忘 不知道为什么,总是有着寂寞,在跟随着我;总是有着许许多多的忐忑,还有心中的冷漠,伴随着我,留下孤独,还有脚下的路;并不希望自己有着好的记忆,因为那些曾经的失意,总是会在脑海里不断荡着涟漪,留下断断续续的凄迷。尽管想要保留那些甜蜜,只是那些曾经的回忆,总会有着忧伤,在脑海里面飞扬;那些惆怅...

强迫症?挺好啊

强迫症,强迫思维强迫行为。 它在医学中的属性是神经精神类疾病;可是今天,我们要谈的不是医学,不是风花雪月,更不是政治纠纷,而是鸡汤,对,没错,就是鸡汤,一碗只要十分钟,当然,一碗喝不饱?那么两个字——没了! 好了,正题。两个问题递上: 平日里,锁好门后你总会习惯性的再尝试着推一下,确定真的锁上了...

父亲的那些点滴事

落尽黄叶的深秋,我又回老房了,又看到躺在炕稍处的一个棱角周正的包裹,就情不自禁的让我想起父亲的那些点滴事。 包裹里面是父亲用过的衣物,都是些不起眼的破旧劳服。父亲去世,是母亲亲自打理好的,然后放在炕梢稍,她说就这样放着,每天能看上一眼,她心里才会安然。 父亲是木匠出身,他的衣物,总有一股淡淡的木香味...

又将独行

在我的QQ签名中,有这么一句话:“人生就是一个人孤独挣扎的过程。”这些年我一直没改过,保留至今。这是当年在某个时间回首往事,觉得自己在远离家乡的数年里,在父母去世,亲人远离,友人寥寥无几,自己感觉孤苦无依时的心情,于是便有了一句发自内心的感悟,而这句话却也在后来应验了某些事实,可谓一语成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