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听雨

阅览4045 作者:左氏春秋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735 阅读时长:大约 1 分钟 ☑

我爱听雨,爱听故乡的雨。

静夜听雨,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当,当,当,雨滴落在屋瓦上,清脆悦耳,轻盈得像一首首空灵的小诗;嗒,嗒,嗒,屋檐上的雨滴落下来,幻化成一串串悠长的梦,伴我酣然入眠。

最妙的,莫过于在故乡听雨。下雨天,哪儿也不去,泡一壶香气袅袅的清茶,趴在窗台,看竹,看树,看远山。这时候听雨,竟能品味出奇妙的意趣。院落外的几竿翠竹,经雨更油亮,墨绿。细雨淅沥,竹韵萧萧。秋风起,几片竹叶飘落窗前,带来丝丝凉意。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清代大诗人郑板桥由听竹联想到民生民情,他胸怀天下,必系苍生的民本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南墙下的两株梧桐,在秋雨的润泽下,似乎更茁壮了,一点也看不出这个季节应有的萧瑟。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梧桐和雨,好像牵扯出永远绵绵不尽的愁绪,成为文学作品中最永恒的意象。而我听雨打梧桐,雨打芭蕉,更多品味到的却是一份温馨,一份闲适,一份宁静。

远处,是层层叠叠的山峦。烟雨迷蒙,雾气氤氲。松树们都静默着,在接受秋雨的洗礼。一层秋雨一层凉。秋风起时,松涛阵阵,这时,你才真正感觉到秋意浓了。时近傍晚,暮色四合,萧萧雨歇。远处的群山只剩下大致的轮廓,隐约可见莽莽苍苍的青黑色。远远传来喇叭声和时明时暗的光柱,那是盘山公路上的运输车辆,它们打破了夜的宁静,山的宁静,村庄的宁静。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宋代词人蒋捷的这首《虞美人》,以听雨为主线,将人生不同时期的境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有浓重的沉郁感和沧桑感。听雨,我虽听不出这么多的感伤,但仍爱极了这首词。

我爱听雨,爱听故乡的雨。不管我身在何时,何地。

➥ 本文由(风吟)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希望的田野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杜牧《过华清宫》 当我去到会昌县麻州镇,湘江河畔的前锋现代农业园后,我非常期待,刘运新能成为第一个把荔枝引过岭北种植的会昌人。 一、回归会昌城 又一个晴好的秋日,阳光和煦,清风拂面,让人真切感受到了秋意的浓郁。 回到会昌...

描述放下包袱的随感散文

给自己一个理由,给自己找一个借口,放下包袱,从新启程,去寻找心中的美景。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描述放下包袱的随感散文,供大家欣赏。 描述放下包袱的随感散文:放下包袱向前看 人生道路上没有一帆风顺的,总会遇到一些不愉快的事情,这是正常的事。老人言,人生八九不如意,就是对人生最好的概诉...

二十四节气随笔:芒种

仲走出庞大如野兽的大楼,视线自然投射向远方。远处天际顶端信号灯忽明忽暗,像睡梦中安宁的呼吸,天空中明月将满未满,周围稀落散着几颗明星。空气的有一股夏夜独有的气味,细嗅起来有些清香,仲沉浸其中似乎从一天的忙碌劳累中解脱了。 道路两旁孤零零地斜着几朵鸢尾,在以前的时候,仲很喜欢这种花茎高悬的花儿...

朝圣乐山大佛

那年在泸州办完公务,我说去乐山看大佛去,大佛值得一看。我的上司是个不爱活动,不愿游玩,而且极正统极严肃的人。他看了我一眼,懒慵慵地说:“下次有机会,这次就别看了,还是尽快回去吧,家里的工作还等着我们做呢!”于是,那次我与大佛失之交臂了。这次来重庆、成都,我心里想这次决不能错过去乐山看大佛的机会...

梦里繁华老去,不见谁巧笑倩兮

忘记是因为不想被提起。 人们下决心要忘记的事只是以另一种形态存在在记忆里,沉淀成永恒。 所以我说,我不会忘记。 我看着这世界。 天空蓝成透明的梦,仿佛一场琉璃的幻境。远方曾经丰盈过的田野里,凝结着抹不去的荒凉。 处在一个被世界遗忘的世界成为一个被人们遗忘的人。一个人孤独一个人人哭泣最后再一个人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