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听雨

阅览4045 作者:左氏春秋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735 阅读时长:大约 1 分钟 ☑

我爱听雨,爱听故乡的雨。

静夜听雨,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当,当,当,雨滴落在屋瓦上,清脆悦耳,轻盈得像一首首空灵的小诗;嗒,嗒,嗒,屋檐上的雨滴落下来,幻化成一串串悠长的梦,伴我酣然入眠。

最妙的,莫过于在故乡听雨。下雨天,哪儿也不去,泡一壶香气袅袅的清茶,趴在窗台,看竹,看树,看远山。这时候听雨,竟能品味出奇妙的意趣。院落外的几竿翠竹,经雨更油亮,墨绿。细雨淅沥,竹韵萧萧。秋风起,几片竹叶飘落窗前,带来丝丝凉意。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清代大诗人郑板桥由听竹联想到民生民情,他胸怀天下,必系苍生的民本情怀,令人肃然起敬。

南墙下的两株梧桐,在秋雨的润泽下,似乎更茁壮了,一点也看不出这个季节应有的萧瑟。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梧桐和雨,好像牵扯出永远绵绵不尽的愁绪,成为文学作品中最永恒的意象。而我听雨打梧桐,雨打芭蕉,更多品味到的却是一份温馨,一份闲适,一份宁静。

远处,是层层叠叠的山峦。烟雨迷蒙,雾气氤氲。松树们都静默着,在接受秋雨的洗礼。一层秋雨一层凉。秋风起时,松涛阵阵,这时,你才真正感觉到秋意浓了。时近傍晚,暮色四合,萧萧雨歇。远处的群山只剩下大致的轮廓,隐约可见莽莽苍苍的青黑色。远远传来喇叭声和时明时暗的光柱,那是盘山公路上的运输车辆,它们打破了夜的宁静,山的宁静,村庄的宁静。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宋代词人蒋捷的这首《虞美人》,以听雨为主线,将人生不同时期的境遇,淋漓尽致地表达了出来,有浓重的沉郁感和沧桑感。听雨,我虽听不出这么多的感伤,但仍爱极了这首词。

我爱听雨,爱听故乡的雨。不管我身在何时,何地。

➥ 本文由(风吟)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墙,隔不断爱。就象那相互吸引的力,在彼此的爱中相互的吸引。此时就象穿墙而过,默不作声的爱,在无声无息的传递。此时两颗心,在吸引,在传递,就象那爱不分墙里和墙外,都在吸引,彼此就象有一种默契,一种分也分不开的恋。 屋里的对流在传递,就象那美丽的气温在升高,就象从墙里穿过墙外,然后又越过墙顶,扑面而来...

坚持吧,胜利一定来到

坚持吧!胜利一定来到 坚持吧!胜利一定来到!因为只要我们在奋斗中坚持,只要我们在前行中坚持,我们的祖国一定更加强盛,我们的人民一定更加幸福! 坚持吧!胜利一定来到!因为中国梦的实现定会有许多困难,定会有许多险阻,定会有许多挫折;……只要坚持,我们就能战胜困难;只要坚持,我们就能排除险阻;只要坚持...

我的父亲母亲

我们家兄妹六个,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一大家人的生活就是沉重的负担。 那时候家里种了12亩地,除了种地,母亲还开荒种菜,养猪喂鸡。猪栏旁边一棵大树,母亲种的丝瓜藤会爬上高高的树梢,用竹竿绑上镰刀才能摘下长长的丝瓜。房子侧面的小水渠,母亲种上了南瓜,南瓜可以储存起来慢慢吃...

关于父亲的散文

父亲给了我一种启示,给了我教训,给了我一种暂时无法理解却收益终身的爱。而这种爱是父亲一生的付出。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父亲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关于父亲的散文:父亲的手 记得读小学的时候有篇课文叫《陈秉正的手》,里面有句话对我印象非常深刻:“手掌好像四方的,指头粗而短,而且每个指头都伸不直...

名人难傍

名人难傍 各种各样的讲座,我很少参加。其实,我的想法很虚荣,也很现实,也更坦诚。对我一个快六十岁的一事无成之人来说,不管是讲互联网,还是讲创业,还有养生,甚至文学,都兴趣不大,唯一的收获,就是跟讲者合影。我长得既不轩昂又不帅,还不上相,照片发出去没人欣赏,那我去干吗呢? 尽管我的这些想法有些功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