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永恒的春色

阅览3879 作者:格桑卓玛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657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在湿地公园栽满树木和草的坡堤上,偶尔能看到一些野生植物,比如地黄,兔子草,米米蒿等。看到这些小植物,我感到特别亲切,因为那是我童年时非常熟悉的,就如我儿时的玩伴。

小时候,我家宅院外的东北角,有一大片荒地,那里有毛毛叶,还有很多地黄,记忆里,那里是我们的乐园,光是地黄就带给我们很多乐趣。首先,我们会摘那些小喇叭花儿来把玩。最有趣的是挖来地黄根,把剪成一条一条的白色塑料放在一起,用小锤子翻来翻去地锤,直到把白色的塑料染得黄黄的,匀匀的,再洗去地黄碎末,晾干,然后用来扎头发。其实,那时有头绳,有皮筋,也有买来的带着竖道道的塑料带子。我们自己动手来染色,纯粹是为了好玩儿,我也并不记得,到底有没有好好地去用那些自制的发饰。但是,地黄这种植物却永远留在了我记忆的瓶里。以至于现在看到她们,不亚于看到名贵的花卉,甚至想着,湿地公园怎么没有专门属于它们的一方土地?

2、疙瘩草

疙瘩草在湿地公园是有很大面积的,也被称为草坪。疙瘩草一团一团,挨挨挤挤,整个看起来像是绿毯,夏天还能抽出很多穗,看起来就像燕麦。公园的草是人工栽植的,有专人管理。童年的故乡,也有很多疙瘩草,就在小村的岗地上,那算是荒地,一大片一大片,长得那么好,细雨的天气,草根上还能生出一团团形似黑木耳一样的地曲连儿,我们总会捡拾一些,妈妈一遍一遍地淘洗,然后和鸡蛋一起炒,做成柔软有弹性的美味,至今怀念。现在有些干菜店也有,只是不好碰到,我也在万仙山看到过,被称为地皮菜。让我不曾想到的是,儿子然然也爱吃这种野味,所以我曾把干地皮菜泡开,一边一边,甚至一、二十遍地淘洗,掺了鸡蛋炒一炒。现在又有好长时间没见过地曲连儿了,再碰到,我还要买一些,再给妈妈送一些。湿地公园很多疙瘩草,却是不会生出地区曲连儿,但是我看到这些草,依然亲切,依然会感到童年一样的纯净。

3、兔子草

公园的草坪间,偶尔有兔子草,贴地伸展的叶子,向上的细细花径,金黄金黄的小花儿,碎碎的小花蕾,清风抚慰,轻摇身姿,蜜蜂飞来,亲吻花朵,好美的画面

小时候,我们说兔子草是好草,意为牲畜爱吃的草。像我这个年龄段在农村长大的孩子,大概小时候都割过草,都知道什么草牲畜爱吃,什么草看都不用看。像嫩嫩的兔子草、抓地龙等都是极好的草。现在,看到兔子草,我想起了童年的我们割草时的趣事。有的伙伴踏实认真,总会很快地割满篮子的草,而有的伙伴割的就少。割得累了,我们会玩赢草的游戏:每人拿出一把草,放在地上,并把草画圆圈,用石头剪子布轮流站在一定的位置,用镰刀或者木棒投向草,谁投中了,那把草就是谁的。就这样一次次地拿草,一次次地投,割草少的伙伴竟然会赢来满篮子的草,而割草多的伙伴则会失去不少草

4、七七芽

童年的记忆里,还有一种很亲切的野菜,就是七七芽。对于七七芽,我知道鲜嫩时候能食用,但是小时候这种野菜我们吃的并不多。我吃较多的七七芽,是在怀着然然的时候。那时,有一次去小城西边的河湾里玩,无意间看到好多好多嫩嫩的七七芽,于是我拔了一些,也拔了好几次。后来我听一位朋友说,孕妇是不能吃七七芽的。于是,我再也没有去拔过。并且对已经吃过的七七芽很有顾虑,也很无奈。虽然定期做检查,结果都是各方面很正常,但是直到孩子生下来,我才放心。当然,就是没吃七七芽,我也会做检查,也会想很多,总想让孩子身心健康。

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吃过七七芽,但是我看到这种野菜,依然感到特别喜欢。浴佛节,我到山里去,在古禅寺,我看到好大一片七七芽,这时的七七芽已不能食用,都开满了花,那一朵朵浅紫色的花好美好美,很多蜜蜂在花间采蜜,所以,一点都不用费神,随意都能拍到有着蜜蜂的花朵,甚至一朵花上两三只蜜蜂

浴佛节的仪式还没有开始,我在花丛中拍了这一朵,拍那两朵,甚至是三朵我像一只蜜蜂,在尽情地采取一点点花蜜又如童年的我,在故乡的草地里,采摘一朵朵野花

能勾起我童年记忆的野花野草还有很多,比如湿地公园的米米蒿和水草,比如古禅寺前面山路旁蜜蜂萦绕的黄蒿,比如古禅寺草地上的蒲公英,比如轩辕湖草坪上小小的蘑菇这些都会把我带到童年,让我想起童年的玩伴

➥ 本文由(青石)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名人难傍

名人难傍 各种各样的讲座,我很少参加。其实,我的想法很虚荣,也很现实,也更坦诚。对我一个快六十岁的一事无成之人来说,不管是讲互联网,还是讲创业,还有养生,甚至文学,都兴趣不大,唯一的收获,就是跟讲者合影。我长得既不轩昂又不帅,还不上相,照片发出去没人欣赏,那我去干吗呢? 尽管我的这些想法有些功利性...

故乡的年味

到了农历的年末,有一些商场内挂满了玲珑华美的红灯笼,玻璃橱窗上也贴上了各式花样的剪纸,这些都是年的符号,也是年的名片。我内心深藏的年味儿犹如一只脆弱不堪的老酒坛被这些符号与名片猛然击碎。老酒倾泻满地,浓郁醇厚的味道漫然飘散。 我小的时候,盼望着过年。从农历的腊月二十三开始...

坐拥书香滋味

今天我休息,真正是呆在家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啊!成了真正的“坐家”。 是啊!今天我在家里看了就算一天的书。早上五点半就起床,锻练了一段时间后就开始了我的一天读书生活。先是怕打扰了老婆早睡,我就坐在厨房里朗读《资治通鉴》。通鉴上的文章全是原汁原味的古文,读起来朗朗上口,讲述得道理则精辟透析...

回忆抒情散文:浓浓蚕豆香

前些日,突然想起小时候的怀旧零食——农家自产干蚕豆,于是忍不住让母亲从老家带了一些解馋。 晚上,我便学着小时候母亲炒蚕豆的样子,在煤气灶上不停地翻腾炒熟。待蚕豆皮焦、拍锅声音清脆时,出锅,凉冷后,享用。一碗干蚕豆,还是熟悉的模样,黑乎乎沉甸甸的,顺手抓上一把,轻轻一嗑,吐出薄薄的外壳,咬上去...

杨绛散文集《干校六记》

一、下放记别 中国社会科学院,以前是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简称学部。我们夫妇同属学部;默存在文学所,我在外文所。一九六九年,学部的知识分子正在接受“工人、解放军宣传队”的“再教育”。全体人员先是“集中”住在办公室里,六、七人至九、十人一间,每天清晨练操,上下午和晚饭后共三个单元分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