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方,我亲手植下的荷

阅览104 作者:李仁君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874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我爱碗荷,从心底喜爱。我觉得这种小巧玲珑的东西更适合人把玩,池塘里的荷家里根本种植不了,种在大缸里也只长几片叶,开一两朵花罢了,这样的荷早已失去了荷的风骨,可碗荷不同,一个大玻璃缸就可以种植,三两株碗荷,就是一方荷塘,在盛夏长几十片叶子,开七八朵花不成问题,月下的荷,沾露的荷,含羞的荷,这样的景摆在家里,别有一翻风雅。

家里曾有方碗荷,是朋友送的,刚送来的时候很萧条,荷叶褶皱,茎有些泛黄,根须也不长,泡在水里,一点生气也没有,朋友说他实在侍弄不了这位病美人,送给我,希望我能将他养成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

我把荷分成五株,换了新泥,换了清水,掐去了枯黄的叶,栽在玻璃缸里,侍弄荷真是门学问,几天后冒出了嫩芽,长出了尖角,叶子还没展,我把它移到烈日下,没到一天卷了角,这荷真是位病西施。

一个月后荷叶长满了玻璃缸,几个小骨朵点缀这荷的美丽,含苞待放,晚饭后必做的事就是把玩这荷,施肥,换水,在荷边弹琴,说起弹琴,这荷更勾起我对一段往事的追忆。

那夜月光流进屋子,淌在了荷叶上,这荷静静伫立在那,仿佛在等什么人,微微的风,摇动了她的衣裙,那冠顶雪白的花,在月下被衬的极其凄美,飞来几只萤火虫,停在叶角,一闪一闪泛黄的光亮,点缀了这少女的衣裙,这样的夜无眠。

拨灭了烛蕊,光影响的月色,取来早年珍藏的酒器和酒,斟一碗,满满的一碗,酒入喉,有些哽咽,眼角湿了,指尖凉了,此时不抚一曲怎对的起这夜色,书案旁的七弦琴,也感受到夜的美,一拨一挑,弦微微的颤,心也微微的颤,曲还未终,弦就已经断了,虽说这曲没弹完,可这琴意早就终止了。

萤飞走了,月光移了,少女拉长了影,她还在等未归的人,我真怕她堪不住这思念,这情深的伊,会在红尘中化作一缕青烟飞去,我在荷中滴进几滴酒,来陪我一醉方休。

这荷就像我喜欢过的姑娘,爱的极深,可最终成为陌路人。

后来我离开家,出去闯荡,回来的时候,荷已十分萧条了,母亲说:家里没人侍弄它,都想扔掉了,怕你回来找,就一直放在书案上。我伫立在那里,我心爱的姑娘走了,去寻她心爱的郎。

七弦琴落满了尘,弦还断着。

这一方,我亲手植下的荷,植下了我的爱和怀念。

➥ 本文由(梦溪)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卡和故里行

先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700多年的楚国。 说是大荆山下住着一个樵夫名叫卞和。他上无父母,下无兄弟,孤身一人靠打柴为生。 卞和的隔壁住着当时楚国的大夫子阳,子阳因看不惯朝政腐败,便躲到这风景如画的荆山来隐姓埋名。 卞和不知道他做过朝廷的大官。因此不存在距离感,再加之子阳先生性情温和...

一壶春茶,千年月

乡村的月光,如白玉盘一般,盛满千百年的沧桑,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吟咏,游子的离别,情人的相思,或者将士慷慨赴沙场,或者兵荒马乱、烽火狼烟……人间,无数故事在这轮月光中演绎,往事越千年,但乡村仍在,故乡也在。 乡村有太多的悲欢离合,鸡毛蒜皮让它从初一忙到十五,把忧伤抹去,擦出一个圆圆的笑靥...

中秋民乐会

昨天刚下乡回到办公室,小杜妹妹就转给我一张王光辉老师送来的请柬。打开一看,原来是音乐协会和民乐学会准备举办一场“邀明月?赏中秋?迎国庆”民乐赏析会,这可是个好消息,正好是周末,一定抽空去。 对于传统文化,我是情有独钟的,古诗词、汉服、书画、乐器,虽然还是门外汉,但特别喜欢。关键是,穿什么衣服去呢...

吴门墨韵一叶间

《姑苏行》——吴门墨韵一叶间 文/淡水泉 在苏州的这两个早晨过的真好,一是天天睡到自然醒,二是早餐都有好东西吃,虽说有点俗,但事实如此,而且谈到苏州,倘若不讲到这一点,我想不免是个罅漏。若问好东西是什么,其实只是些清粥小点,但贵在雅致精洁,看了便食指大动,还不曾细问种种名号。每道都已吃得干净。...

杨绛散文集《林奶奶》

林奶奶小我三岁,今年七十。十七年前,“文化大革命”的第二年,她忽到我家打门,问我用不用人。我说:“不请人了,家务事自己都能干。”她叹气说:“您自己都能,可我们吃什么饭呀?”她介绍自己是“给家家儿洗衣服的”。我就请她每星期来洗一次衣服。据我后来知道,她的“家家儿”包括很多人家。当时大家对保姆有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