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最浓是回乡

阅览4501 作者:刘嘉敏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676 阅读时长:大约 1 分钟 ☑

小辉和阿花是一对来自江西的夫妇,来高要打工十多年了。刚认识他们的时候,他们才刚结的婚,在我家门前搭了个棚子,做着打棉胎的生意。

一捆红白蓝彩条布,四个柱子绕一圈,就成了最简单的店铺和家。几块木板搭建的床,既是他们的工作台,也是他们休息的地方。电是临时接的,水是井里挑来的。寒风裹着雨水钻进来,扯得帐篷呼呼作响,但是邻里乡亲们都爱聚在他们的帐篷里闲聊。

秋去冬来,他们从这个村搬到那个村,来打棉被的人也换了一家又一家,但凡嫁女娶亲的,旧被翻新的,添被过冬的,大家总爱留待他们的到来。由于买票难,要转多趟车,每年他们都会赶早在春节前帮乡亲们做好被子,然后夫妻二人,开两天的摩托,冒着风雨和严寒,大包小包地,回家过年。

我们已经习惯了每年盼他们来开档,依依不舍地送他们回乡,又满心期待地等他们归来。听他们讲路上的见闻和家里的情况,仿佛,那是我们远方的一户亲戚。每每讲到孩子们的听话懂事,小辉都是掩不住的自豪,重复着他常常说的话只要家里老人健康,孩子有出息,我们在外面多辛苦都值得。

如今,他的大儿子将要上大学了,成绩拔尖。他们的业务范围也扩展到床垫床品,还购进了先进的生产设备代替全手工的操作。淡季的时候,就到高要的厂里打工,旺季的时候,就辗转各村为大家做床垫做被子。他们的家人朋友也来到了高要工作,高要对于他们,是第二个家,也是一份难以割舍的情怀。但,故乡的根,还是他们恒久的牵挂。

送完这些床垫和棉被,我们就回家啦。小辉讲着一口流利的高要话,开着新买的小货车,又踏上归家的旅途。

纵隔万水千山,最念仍然是故乡。再冷再难,都抵不过团聚和牵挂。有了牵挂,日子就有了奔头。

➥ 本文由(落花)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同窗深情,万古长青

本来想要写一段很长很长的话祝福你生日快乐,但是真的到提笔时千言万语都难道你我之间的情谊。 我们认识了快一年,做了半年的前后桌,又做了半年的同桌。 我们曾激烈地讨论着“渣男”与“励志”的故事(关于那本你觉得买完之后感到无比懊悔的书),也曾一起用着同一副耳机听着歌走在放学的路上...

我的故乡

我的故乡,坐落于沂蒙山腹地的一个小山坳。这里风景怡人,春季山花烂漫;夏季流水潺潺,秋季瓜果飘香,冬季白雪皑皑。这里的山虽不是很高,但一环环的,层层叠嶂,秀丽挺拔,山上怪石嶙峋,山涧纵横,好不壮观。这里盛产花生、地瓜、玉米,最出名的要数这里的蝎子,这里以生产长有八条腿的沂蒙全蝎而闻名全国,乃至出口国外...

四月,一起聆听雨

又到四月,江南的雨纷沓而至。时而淅淅沥沥,酣畅淋漓;时而又柔声细语,依偎缠绵。犹如母亲怀里调皮捣蛋的小婴儿,纤细的小手不停地在母亲的衣服上拨弄弹奏;粉嫩的小脸蛋黏腻着母亲的额头呢喃细语! 聆听雨,最好的去处莫过于是依山傍水的农庄。在那里远离城市,没有喧嚣和尔虞我诈的游戏纷争,一片宁静。在闲情雅致之时...

妈妈的手工布鞋

今天收拾房间,在一个柜子里翻出来一个包裹皮,里面居然还有块条绒的三尺红布,被叠的规规矩矩,整整齐齐。这红布突然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 小的时候,物质匮乏,没有新衣服,新鞋子,买不起漂亮的文具和书籍。那时候,脚上穿的每一双都是妈妈一针一线缝制出来的。妈妈用这样的红布,给我做了漂亮的鞋子...

有关青春的哲理散文朗诵

一生经历一次的青春,目的只是听一次花开的声音,看一次花落的寂然,然后散场。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青春的哲理散文朗诵,供大家欣赏。 有关青春的哲理散文朗诵篇一:青春随笔 浮华风雪,夙愿已陌。苍白的记忆谱写着过往的繁华与落寞,一首单曲循环的旋律轻舞,默叹,这一世为谁卑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