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毒余毒

阅览4870 作者:余攀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925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余毒

拉开沉重历史话题帷幔,走进“文革”十年动乱中的唯一的一次高考,出现了张铁生“白卷英雄”,从而导致无数知识青年“大学梦”在瞬间支离破碎。也使我们还在校园的高中莘莘学子无可适从。知识越多越反动,是那个年代提出的口号。课本一学期下来基本崭新如初便是最好的见证。

政治老师,紧跟顺应形势开讲,没什么后顾之忧的,不必担心会给扣上“反动学术”帽子。那堂关于“白卷英雄”的时政课题令人难以忘怀根深蒂固:

“……张铁生在高考中,其实交的不是‘白卷’。在最后一场理化考试中,整张试卷题他只会做3道小题,其余一片空白。”

学生甲举手提问:“那总分得多少?”

“语文38分,数学61分,理化6分。”

“这样的成绩够差……”学生乙议论。

顿课堂内舆论哗然,或曰,不必一心只读圣贤书,要管窗外一些事。或曰,不用费心用脑真惬意。或曰,万般皆上品,唯有读书低喽……

政治老师说了声“安静”又继续着:

“因他自知理化成绩不好,就在考卷背面给‘尊敬的领导”写了一封信……而后来这封信被四人帮大加赞赏,说张铁生真了不起,是个英雄,敢于反潮流!于是破例被录取大学深造……‘白卷英雄’就这样诞生!”

而数理化老师就不敢大胆开教,唯恐误入修正主义教育路线……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似教非教应付课时。布置给学生作业相互抄袭交上了事,从不批阅是与非和对与错。

走出校园正式恢复高考第一年,我在贫下中农的力荐下参加了,试题很浅,可我水平更浅。脑袋一激灵闪出一念,何不做张铁生二?于是凡在答不出的题下空白处,写了简短文字:阅卷老师,望高抬贵手,给予虚分。因我在校读书时,受‘读书无用论’的余毒太深。其实这些题让我温习几天,完全有得满分的可能……谢谢!文中还引用了一句张铁生信中原话“说实话,对于那些多年来不务正业、逍遥浪荡的书呆子们,我是不服气的……”

然而我的这封信没有发人深省,企图为搞文化考试是“旧高考制度的复辟”,“资产阶级向无产阶级反扑”呐喊助威,而成了泡影。当然不可能被破格齿录大学。

“四人帮”被粉碎后,张铁生的政治靠山消失,被学院撤销党内外职务并开除学籍……值此我受他的余毒算是彻底肃清!方知他的那封所谓“发人深省”的信,是为自己不学无术的狡辩书罢了。

翌年,我终于以优异成绩考入一所品牌大学……

➥ 本文由(朗朗)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打开幸福的盒子

“飞鸟说,幸福是蔚蓝的天际,游鱼说,幸福是清澈的涟漪……”在我的眼里,幸福就是盛开的鲜花,每一瓣都是五彩的缤纷。打开我的幸福盒子,那些沁人的芳香,就循着记忆的轨迹,款款地向我走来…… 时光沉淀,记忆如海,那些金色的落叶,早已被秋雨反复冲刷,而树上那些醉人的槐花,却黄得明媚...

有关炊烟的散文

炊烟袅袅,无言地诉说着庄户人家的喜乐哀愁,诉说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希望和憧憬。因为它是人间的未来和希望,是人们对幸福生活的记忆和向往,更是乡村一道优美而靓丽的风景。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有关炊烟的散文,供大家欣赏。 有关炊烟的散文:故乡的炊烟 我的父辈都生长在农村...

我的梦想不在远方,而在生我养我的故乡

除夕夜,漫天飞舞的烟花,此起彼伏,灯红酒绿的大都市,沉浸在欢乐的气氛中。所有的人都欢天喜地,吃年夜饭,与家人欢聚一堂。而远离家乡,飘泊在异地的我,只能独自坐在星空下,眺望家乡的方向,思念的泪水在心中流趟。我的亲人、我的故乡,我身在远方,心在家乡,你们是我永远的牵挂,我好想你们...

情深缘浅,终付了似水的流年

一直以来,都喜欢一个人静静的伫立在风吹过的窗台,静待夕阳的余辉落下,眺望远方,看那小船灯火的明灭,一如往昔,你迷蒙的眼眸,忽闪了我整个永恒而短暂的青春。 我心中的你,依旧是清纯的样子,在蛐蛐声中坠入初秋的缠绵情话,安静而又甜蜜;而你温柔的眸光,穿越了这幽幽暗暗浮华的尘世,让我心生欢喜。独自倚窗...

四月,春风渐浓

喜悦也好,忧愁也罢,就这样,岁月静好,不急不躁像水晶杯中的清水,纯净、透明,在灯光下,在那些珠光宝气的翡翠面前,在陈列柜中,彰显无法比拟的灵动,那份纯净的宁静,在灯光下那般晶莹诱人。也仅仅只是小小一杯清水,或许时光也是这般,美妙、美好,总来不及珍惜便逝去。 四月,缓缓流淌,绵绵如溪,充满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