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如好好写写诗词

阅览772 作者:于公谨啊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157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不如好好写写诗词

现在的人,无论做什么,都是喜欢“快”,也讲究“快”。但是,很多事情,并不是“快”就是好的。而很多人当“快”不起来的时候,就会开始糊弄,开始着用自己的方式来解释着某些东西,是否得到了认可是不知道的,只是图一个“快”,或者是图一个“糊弄”。对一些事情来说,是可以糊弄过去的,或者是“快”就是好的。但是,对于另外的一些事情,则并不可能会是“快”就是好的,也可不能会糊弄过去的,比如说创作对于传统诗词的创作。

创作诗词,并不是要求很高的,而是很简单的,有一句话说得好,“背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做也会吟。”这也说明了创作诗词是很简单的事情,因为门槛低,所以,很多人都可以创作的。就像是现在普通的写作一样,小说,散文,议论文等等,这些门槛都是很低的,并没有多少要求,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创作的。但是,尽管大家都可以创作,可是想要达到精品,就很少了,比如散文中的《荷塘月色》、《背影》等足以流传下来;而有些散文,看了都是让人生气,自然就会没有存在的必要;而有一些则是看过了就是看过了,并没有多少印象的。

诗词也是一样的。现在,很多人作诗词都是做了,而不是想要怎么做,怎么想要做好;无论大家是否能够讥笑,或者是嘲笑,都会这样的做,也不怕露出自己的丑。事实上,很多时候,我们看古人的诗词,那些深远的意境,与优美的旋律,让我们沉醉其中。但是,反看我们现在所创作的诗词,有些西皮流水,不值一提的。这可能与我们现在的社会环境有关,也与我们的生活的节奏有关,一切都是浮躁的,没有丝毫的沉重。

但是,这并不是我们可以编造诗词的借口。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我看到很多的诗词中都是创造而已,而不是考虑着诗词是前人的智慧结晶,也不管其他人有什么想法,是否认同,只是胡乱地写一通的。同时,不知道自己的是否懂得诗词格律和韵味,就开始自己进行创作;不是创作,而是进行创造,很有一代宗师的味道。但是,这样宗师越多,岂不是说明这些创作者问题越多?也代表着这些人的问题越大?

唐诗宋词,是古人的智慧,也是精华,是文化宝库,而不是让后人来糟蹋的。那些古人,就是那些读书人,他们在古代的时候是不识稼穑的,一门心思是读书;唐诗宋词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每一句诗词的创作,都是他们竭尽心力所做的,而不是靠心情。这就像是我们手里的工作一样,需要认真地对待,绝对不可以马虎,否则就很容易出错的。在这样的基础上,才会有了创作诗词的杰出诗人代表,比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苏轼等人。

有一个古人曾经做了一个比喻,说作一首诗,为了其中的一个字,就很有可能会夜不能寐,就会捻断几根胡子。从这里就可以看到作诗词的不易。还有,“推敲”二字的由来是最应该说明问题的,也可以证明创作诗词的不容易。却并不可能会是简单的吟唱几句,胡诌几句,就是一首诗,然后就挂出来,让大家看着。丢不丢人?

➥ 本文由(青衣)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关于同桌的抒情随感散文

每年的毕业季,又到了和同桌道别的时候。回想昔日的种种,同桌的你又留给了我多少美好的回忆。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同桌的抒情随感散文,供大家欣赏。 关于同桌的抒情随感散文:我永远的同桌 点开闪烁的qq,一个行医的高中同学给我发来一串信息,说我经常打问的同桌精神上恰亏了,许多事都忘记了...

农夫、青蛙与心理框架

一、跳高,特殊培训与潜能激发 有一个很有跳高潜能的男孩,教练发现后如获至宝,对他进行精心培养和训练。三个月下来,男孩有了长足进步:已经能越过1.89米,成绩足足提高了二十多厘米。教练非常高兴,因为再提高一厘米,自己的弟子就能破市纪录了。可就是这一厘米,却成了无法逾越的障碍。教练想了各种各样的办法...

卡和故里行

先讲一个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公元前700多年的楚国。 说是大荆山下住着一个樵夫名叫卞和。他上无父母,下无兄弟,孤身一人靠打柴为生。 卞和的隔壁住着当时楚国的大夫子阳,子阳因看不惯朝政腐败,便躲到这风景如画的荆山来隐姓埋名。 卞和不知道他做过朝廷的大官。因此不存在距离感,再加之子阳先生性情温和...

杨绛散文集《控诉大会》

三反运动期间,我在清华任教。当时,有的大学举办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图书展览,陈列出一批思想腐朽的书籍。不过参观者只能隔着绳索圈定的范围,遥遥望见几个书题和几个人名,无从体会书籍如何腐朽,我校举行的控诉大会就不同了。全校师生员工大约三千人都参加,大礼堂里楼上楼下坐得满满的。讲台上有声有色的控诉...

不如相忘

夜渐渐地深了,遍地的热浪已经销声匿迹,朦朦胧胧的夜色里一片无言的寂静。环顾四周,沉沉的夜色似乎在悄悄地吞噬着连绵不绝的峰峦。一棵棵枝繁叶茂的树木在无边的夜色里无言地肃穆着,四周围好像一个即将凝固的世界。远处迷迷蒙蒙的田野里,偶尔,一两声清脆悠扬的“呱呱——”声巧妙地穿过暗夜里的缝隙,清清楚楚地传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