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惊蛰春始开

阅览1332 作者:雨辰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109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当蓄势已久的第一声闪雷划破早春的夜空,悠荡于旷野中的那一阵阵季风便日渐和畅起来,薰梅、染柳、催桃,土地变得松软了,冬眠昆虫蠢蠢欲动,“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惊蛰,好似一个万物复苏的动员令,天地之间的浩瀚生机突然勃发,春天也由此拉开了序幕。

在这个时候,天色如孩童变化无常的脸,或阴阴晴晴,或细雨蒙蒙,水汽的悄然升腾驱散了料峭轻寒,小草为大地铺展了浅浅绿意,一种清新、温润的气息在四周弥漫,让徜徉其中的你,感觉浑身通泰甚至有些许迷醉。在某些地区,春的步履姗姗来迟,然而“冻雷惊笋欲抽芽”,地下的植物已被唤醒。这一切无不表明,“春到人间草木知”。

在江南水乡,“天开地辟转鸿钧”,万千条抽芽的柳枝经微微春风的吹拂,越发轻盈柔美,一片片鲜绿从芦苇丛的枯枝败叶中蹿出来,贴地而长的荠菜、马兰头、艾草、泥胡菜,仿佛一个个玲珑的乡村女孩,争相点缀着千里沃野。

此时,行走于园林绿化带或杂草丛生之地,还得提防害虫的侵袭。在江浙的某些地区,惊蛰到来之际有除虫习俗,人们把随带的扫帚插到田间地头,以示驱除虫害保护庄稼之意;或者在自家墙基、畜栏、厕坑等处撒上石灰末,在果树下洒上石灰水等等。记得少儿时代常听家母念叨:“金(惊)蛰银蛰,人吃狗食。刚出洞的蛇虫百脚是顶顶毒的!你可要当心哪!”

那时候,我们全家居住在一座墙院里,步出后门即是与菜园相连的一个池塘。原本静静的水面,到了惊蛰,就会稀稀落落地响起蛙鸣,轻轻的,听起来像在敲着蒙布的小鼓。深潜水底的鱼儿,偶尔也会浮游上来,一甩尾巴又不见了踪影。耕耘菜园,铁耙翻起的蜂窝状泥块上,能看到好多条蚯蚓像幼鳝一样激烈地蹿跳。公鸡打鸣似乎也不择时间了,冷不丁会拍动双翅啼叫起来,跃跃欲飞。在隐蔽的墙脚边,还可发现蛇不知什么时候蜕下的皮,软不拉耷的一条,孩子们见了惊得大呼小叫。万物跃动争早春的态势正在生动地上演着。

向来靠天吃饭的农家,诚然不会在这晴雨交替的时光只顾陶醉于人间春色而坐失耕种的良机。在长三角地区,此时普遍一派“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之光景了。犁田的机器轰鸣声、锄地的人声、高处的广播声,已在田地里喧腾起来。小麦大多已经拔节,青青油菜即将开花,禾苗茵茵似绿色锦缎,一爿又一爿,在艳阳的映射下鲜亮夺目。农谚道,“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到了惊蛰节,锄头不得歇”。此时,施肥、培土、适时灌溉对于农作物的长势是十分关键的,而同样不能有丝毫疏忽的还有对秧田的防寒措施。如能将这些环节真正把握好,加之风调雨顺,农家期盼的一年好收成就不会是梦。

惊蛰时节,虽然还没有百花争艳,没有燕舞莺歌,但它是春天的使者,引领人们去捕捉春的诗意,去理解生物的奥秘以及“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意义。

(作者:雨辰)

➥ 本文由(暗香)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感受初春

初春,裹着浓浓的年意悄然地来了。随着报春的迎春花那一抹黄色,春天加快了脚步。 春光、春雨、春风、春花、春耕组成春的主题。 虽是乍暖还寒,但比起冬日那难得一见的暖阳,初春已是春光明媚,风和日丽,天气逐渐转暖,只是我们还要提防那偶遇倒春寒。 初春的雨,柔美细如丝,像多情敏感的少女飘柔的发梳,梳理着大地...

我们以刘胡兰为榜样

“五零后”这代人也不知道咋的了,“老天爷”总是盯着不放,一次次地让我们做出牺牲!不是吗?在前些年各地自行出台的“一刀切”政策就又让我们躺枪了。 在刚参加工作的年代,那时还大讲特讲论资排辈。俗话说“多年媳妇熬成婆”,可是天云莫测,就当排队快要排到我们这辈的时候,由“年轻化”转向成“一刀切...

家乡的变迁

家乡的变迁 走在家乡宽阔的水泥路上,看着两旁的行道树和紧密相连的路灯。“黑灯瞎火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这样看着想着冷不丁从我身边窜出几个相互追逐嬉闹的孩童,看着一张张稚嫩而陌生的面孔,一个声音在心底蹦出:“老了,真的老了!”世事变迁,时间这根魔棒使天真无邪的我一晃步入中年,原来低矮的草房...

再次独自逛书店

三月里面我又一次逛了书店,自己的心情特别的好,在书店里我转了一圈之后,没有看到自己喜欢的书籍。我于是就问书店的工作人员,有没有那本书,而工作人员就指了方向,我便在那里寻找那本书,当我找到了自己喜欢的书籍时,心中特别的高兴。那是又一次和老婆带着孩子去县城洗澡时,顺便买的一本书自己喜欢的书籍...

不灭的精魂

夕阳已在西边的山上,洒遍了落晖,窗外的梅树叶子还依旧盛开,远处隐约传来的是古琴的乐音,调子像是《平沙落雁》。 在小窗处凭栏祈望,我看的早已熟悉,听的也早已熟悉。乐音终了,可依然在我脑中回荡,是的,悲戚而郁沉一弦一颤,仿佛是在表露着心声。 再过一月,便是端午了。啊,端午。又想到了屈原,报国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