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满街羊肉香

阅览2378 作者:何民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912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满街羊肉飘香,冬至又到了。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冬至吃羊肉成了老百姓的习惯,以至到现在成了民风民俗,冬至不吃羊肉,这个冬天就没有过好。

报载,成都小关庙一条街,冬至一天就要吃掉20000斤羊肉,约1000只羊。而另一条与小关庙齐名的橡树林街,冬至这天也吃掉差不多800多只羊。据说有商家在空地上摆出了200张桌子,场面颇为壮观。

成都最负盛名的吃羊肉的地方当数双流黄甲。每年夏秋之季,黄甲便开始了筹办“黄甲麻羊节”,一入冬,“麻羊节”就拉开大幕,招徕四方食客。冬至这天,更是车水马龙,人山人海,四面八方的人都赶到黄甲来吃羊肉,以至于交通堵塞,交警也出来维持秩序。整个黄甲镇,到处都是羊肉汤锅,高峰时,更是一座难求。常常是你坐着在吃,旁边早早的就站着人在等到候,一轮过了二轮,二轮过三轮,一直吃到深夜。吃着的人津津有味,站着的人急不可待,那场面,令人难忘。

都江堰当然也不例外,冬至一到,各处火锅店纷纷推出羊肉汤锅,虽不及黄甲的盛况,却也是人满为患。

今年冬至又到了,到街头上一转,到处都是羊肉的香味。一打听,吓你一跳,80块钱一斤,那价格就象孙悟空驾起跟斗云,一个劲的往上翻。到店一打听,没有预约定座,对不起,没位子,恕不接待。想起那年在半边街吃羊肉汤锅,排队等座位,站在旁边看着别个吃得香,直是咽口水,难受啊。

吃,还是不吃?犹豫一阵,决定今年不吃了。

翻看资料,冬至原先也不是要吃羊肉的。冬至就是我国农历二十四个节气的其中一个,从这天起,白昼一天天变长,夜晚一天天变短,阳气开始上升,阴气开始下沉,故古时对冬至有“贺冬”之称。《汉书》载:“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冬至过节,北方吃饺子,南方吃腊肉,没有吃羊肉的记载。倒是民间有“冬至不割肉,枉在世上过”之说法,意思是冬至到了,家家都要炕腊肉,做香肠,准备过年了。看到此,心里便释然了。

可到了冬至早上,大哥突然打来电话,喊大家去吃羊肉。他还真有办法,火锅店贵,且没座位,咱就自己动手嘛。为了方便他的员工,就在临街的铺子上架起了火锅,买了几百块钱的羊肉,鲫鱼熬汤炖羊肉,还买了一二十个白面锅魁,一大桌人围在一起,吃得那个香啊,连街上的人看见了都忍不住回头一望说,哦哟,满街都是羊肉香啊!

➥ 本文由(竹影)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心底最挂念的人

淡淡的笔触,纪念心底最挂念的人。 直到我十六岁离家之前,我们一家七口全睡在同一张床上,睡在那种用木板架高、铺着草席,冬天加上一层垫被的通铺。这样的一家人应该很亲近吧?没错,不过,不包括父亲在内。 父亲可能一直在摸索、尝试与孩子们亲近的方式,但老是不得其门而入。 同样地,孩子们也是。...

想起了端午节

童年时代,对每年的端午节总是充满了期盼。当春天的阳光斜射到河面上,当河圹里的芦苇顶开薄冰露出尖尖的芽时,我们就开始盘算着怎样可以过端午节了。 河里的芦苇长得很快,到了四月中旬,已经长得亭亭玉立了,那宽长青薄的叶子平平地斜伸开来,在微风中散发着浓郁的清香。 踏进碧清的河水,我们开始采摘芦苇杆上的叶子...

乱世红尘中的爱恨情仇

于乱世中的一段旷世爱情,让人唏嘘不已,灵魂的纠缠,斑斓了他们的回忆……喜欢张爱玲,不仅喜欢她的文字,喜欢她的傲与冷,更恋上了她对于胡兰成飞蛾扑火般的爱情。而《滚滚红尘》则让人们更加清晰地去感受张爱玲与胡兰成的爱与怨,他们的相识,相知,相爱到相离,在那个动乱的年代,都是那么的不可能...

支教杂文

时光匆匆,短暂的三下乡即将结束了。 想起朋友说的一句话,有些事情不经历你会后悔一辈子。三下乡带给我更多的是心灵上的启发,荷花一中的那帮孩子们像天际处的烟火,在我们大一的暑假一闪而过,最后会变成我们津津乐道的故事。 初为人师,请多多指教 在一节体育课上,我遇到了一位八年级的女生,刚刚和她靠近时...

日常的美

日常的美 今天是三下乡的第六天,也是难忘的一天。 早上七点多,我的学生就来找我下去吃早餐了,于是,新的一天便开始了。来到楼下办公室前,映入眼帘的白茫茫的一锅粥和泛蓝泛绿的一颗颗咸鸭蛋。洗好饭盒,盛了半碗粥,拿了半个咸鸭蛋,便站在一边吃了起来。白粥的淡搭配鸭蛋的咸,淡浓中和,两种味觉的冲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