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童年时的端午节

阅览701 作者:失落的草帽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438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作为六零后这一代人,童年时过端午节显得相当寒酸。那时物资贫乏,除有客人来外,一般一年只能吃两次鸡蛋:一次是端午节,一次是过生日。现在的粽子满大街叫卖,大枣五仁蛋黄肉粽花色层出不穷,小孩子们还都不爱吃。而那时只有经济状况好的家庭能包起粽子,还不一定是粘米的,一般的家庭只能是一早熬点黏米粥了。

小时候,农村家庭虽然养鸡,但鸡蛋都是用来卖钱补贴家用的,谁家也不舍得吃。端午节的头天晚上,家长会一遍遍地催孩子早睡,端午节一早好踏着露水去采艾蒿,据说带着露水的艾蒿能保佑孩子健康吉祥,一年不生病。往眼睛上擦一擦,能让人耳聪目明。孩子们在这天晚上都是兴奋的,跑来跑去,即使勉强躺在床上,也是想着明天的鸡蛋,久久难以入睡。所以端午节的早晨罕有孩子跟着大人去采艾蒿的,一般都是大人已经采回艾蒿挂上门框,煮好鸡蛋和粽子,孩子们才会大惊小怪地起来,后悔不迭地埋怨父母。其实,父母也都知道带露水的艾蒿只不过是晒干做中草药药效更好,挂在门框上最大的作用只是驱赶蚊虫罢了,所以对于孩子的晚起也并不生气。

那时,家里一般最少三个孩子,所以起床第一件事便是挑鸡蛋。男孩子要挑皮厚结实的,女孩子要挑圆润好看的。一旦抢起来了,难免吵嚷叫唤,就得大人出来调停。一般家庭每个孩子一个鸡蛋是常态,两个鸡蛋是奢侈。这个鸡蛋的第一个用处是拿到学校去顶鸡蛋,女孩有的还要用红纸把鸡蛋染成红色,所以吃早饭时孩子们都不会吃鸡蛋的。

端午节到学校的第一件事,孩子们见面先要比鸡蛋,谁的大,谁的结实,然后不服气的便开始顶鸡蛋。鸡蛋被顶瘪的孩子,虽然蔫头耷脑的,但可以先吃鸡蛋。而鸡蛋结实顶赢的鸡蛋,也经不得久战,一会儿还是会被顶破的。聪明的孩子往往都是先鼓动别人顶,自己最后以巧取胜独占胜利果实。

早晨的时间过得很快,顶鸡蛋的游戏刚开始不久,上课铃就响了。这时鸡蛋还没顶坏的男孩子就会鼓动同桌的女孩子和自己顶。女孩子一般是不屑于玩这种游戏的,他们更喜欢圆润鲜红的鸡蛋。鸡蛋不被顶破,男孩子是不会安心听课的,所以会再想办法要女孩和自己顶鸡蛋。一旦被老师发现了,轻则罚站,重则鸡蛋没收,一场喜剧演变成了悲剧。所以那时候端午节的第一节课,每个教室里都会有几对被罚站的孩子,也就不足为怪了。

顶蛋游戏的重量级选手是鸭蛋和鹅蛋,鸡蛋和鸭蛋顶起来,鸡蛋必败无疑,鸭蛋和鹅蛋顶起来,鸭蛋必败无疑。所以很多孩子便央求家长要鸭蛋,最好是鹅蛋,宁愿舍弃平时的其他利益。这时便到了家长和孩子讲条件的时候了,如每天按时完成作业、考试要进入前几名等。

等到孩子们都改带鸭蛋、鹅蛋了,游戏规则就变了,必须同一重量级的在一起比赛。要想享受只赢不输的乐趣,高年级同学只能强迫低年级的学生和自己顶蛋了,然后在他们的哭声中扬长而去。

到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换了一个下乡知青给我们当老师。那一年的端午节,她给我们讲了两个故事。一个是粽子节的来历,是屈原死后老百姓怕鱼吃了屈原的尸体,向江里抛粽子喂鱼;另一个是白娘子和许仙的故事,两夫妻本来过得好好的,法海和尚却偏偏看不惯,骗许仙在端午节这天和白娘子喝雄黄酒,让白娘子现出了原形,把许仙吓得昏死过去。白娘子历尽千辛万苦到天上盗来灵芝草后,才把许仙救活。

从这以后,每到端午节都会想起这两个略显沉重的故事,对顶鸡蛋、吃粽子的乐趣便也小了许多。如果那一天大人高兴,炒菜喝酒,就会劝大人不要喝酒,生怕会弄出点什么意外来。又不敢直说,直弄得大人也莫名其妙起来……

现在,物资已经极大丰富了。和孩子们说起我们小时候所过的端午节,他们是很难相信的……

➥ 本文由(梦吟)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暖源社会实践队调研组总结

时光荏苒,暖源社会实践队的三下乡活动已经大致落下帷幕,调研组的准备工作通过前期的策划和中期的素材收集进行的差不多了,如今调研组的成员们正为后期的论文撰写阶段做准备。在整个活动中,调研组主要分为两个阶段:准备阶段与撰写阶段。 第一个阶段的准备时间主要在三下乡活动前以及在三下乡活动进行期间...

快乐是一种能力

快乐是一种能力,在任何时候都保持一种快乐的心情需要智慧。西方一位哲学家说过,人有避苦趋乐的本性。现实生活中,人人都追求快乐,但结果大相径异。为什么?因为快乐是一种能力。 人活得快乐与否,全凭他主观意念所断定,它不取决于外在客观条件,而是取决于内在心理变化的历程。所谓人生景不同,就是这个道理...

三下乡的第一滴眼泪

我想,直到三下乡结束了好几个月,今天落泪的场景仍会历历在目的。 事件的起因是一只蜜蜂。当时,作为新闻组组长的我准备去办公室处理一上午拍下来的照片,结果,意外的在经过一颗大树时,忽然有一只蜜蜂飞到我身边,紧随着耳垂一阵穿心的痛感传来,我情不自禁地啊了一声。但我耳边的“嗡嗡声”却像魔音一样响个不停...

冬至漫忆

古屋 吴妈从古城区挤了半天的公交车来到我居住的城西,单为了告诉我一件事情:家里的老屋要拆了。吴妈说这话的时候,竟眼含泪花,语音哽咽。她原不是个脆弱和容易伤感的女人,我父母卧床的那些年,她拖着弱小的病体,前后一人照料,没见过她流过一滴眼泪,现在却为家里老宅的消去而暗自伤神。吴妈的眼泪让我想起父母的眼光...

我给父母写封信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谢谢! 感谢你们给了我宝贵的生命,让我来到了这美丽世界; 感谢你们给了我健康的体魄,让我享受了这五彩生活; 感谢你们给了我执着的精神,让我勇敢地面对挑战。 爸爸妈妈,我想对你们说:你们辛苦了! 给了我温暖的抚触,你们的手却变粗了; 给了我挺直的脊梁,你们却弯下了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