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至说着远行人

阅览1455 作者:浮山雨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030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想得家中夜深坐

还应说着远行人

今天下午,忽然接着老家二哥的电话,说“父母的坟我已祭了”,我蓦然记起日子已近冬至。今年的冬至日是12月21号,显然二哥是提前祭祖了。冬至,是我国农历中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制订出的一个,是我们的先人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用土圭观测太阳测定出的。冬至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黑夜最长的一天,过了冬至,白日一天长一线,是阳气回升的吉日,故为节,当祭祖。

今晚小雨,窗外滴滴嗒嗒,看书看不进去,直想着二哥的电话,心情一时难平。忽想到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的诗来: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这是一首游子思家的绝句,字字浓浓乡愁,恰似江水东流。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800年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着”,“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

“诗歌合为事而作”,白居易合为自己不在家过冬至一事而作《邯郸冬至夜思家》的诗,千古传诵,当为精品绝句。精在何处?一是语言直率质朴——冬至客居他乡,抱膝面灯影伴;想着家人夜坐,一定说着我这个不在家的人。明白如话,感情真挚。二是立意新颖奇妙——平平淡淡地写出家人“应说着远行”的我,从而显示“我”的思家心切。这与杜甫《月夜》“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三是构思别致独特——绝句无一“思”字,平实道来,却字字流露不尽的“思”情。“抱膝”画出“我”的孤独;“灯前”烘染着“夜”的静“影”;一个“伴”字怎了得,使“身”“影”相对又统一而更显孤零;“想着家人”想象出家人也在想念自己,“说着”远行的“我”,更加激起我的思家之情缠缠绵绵。在唐代,冬至当然是一个重要的节日,是一个穿新衣,家人团聚的日子。恰这天,白居易在河北的客店里孤独面灯,其思家的体验可想而知。

窗外小雨依然,风好像大了些,窗玻阵响。读《邯郸冬至夜思家》的诗,自然我也思家缠绵起来。冬至节,我们老家的习俗如清明节,都要祭祖,或修坟,或培土。于是,我读着白居易的诗,便就想象二哥如何“抱膝”于先父慈母坟前烧纸,如何嘴里喃喃低语“说着远行”的我,如何合掌祈祷保佑后人平安的画面。不过,比起古人白居易来,我们幸运得多了,有了现代化通讯,思家的情绪被空间的无线电波稀释了许多。冬至,阳气回升的吉日;冬至,相互祷告安康的吉日。

➥ 本文由(无悔)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从孩子的角度出发,用心教学

今天又去跟了一些小老师们的课堂,那是一节五年级的英语课。 五年级的孩子真的好闹腾啊,好几个老师都镇不住他们,一直往外面跑。小孩子的天性还是喜欢玩耍吧,一刻也不能安分下来。孩子们太闹腾了,从不间隔的吵闹声让我的头特别痛。老师在讲台上讲课,他们就在下面说自己的事情,那时我的火气在刹那间上涌...

尝试一切

我想在这次下乡活动中令我深有体会的应该就是这句话了:尝试一切。有没有觉得很熟悉?对的,它就是一首跳广场舞的配乐。 在广场或者街边看到大妈在跳广场舞的时候,自己怎样也不会想到终有一天我也会站在其中教她们跳,在这次的三下乡中我被安排到教广场舞的队伍中,原本就没有舞蹈天赋的我心中当然是觉得慌乱和抗拒的...

三尺讲台,桃李情

今天下午,作为启航社会实践队的一员,我们开始了第一节课--自然课堂,虽然只是短短一节课,但为了这堂课备了好久好久,从成为师范生的那一天,大家目标就是成为一名好老师,想带给学生更多不一样的快乐。尽管到最后这节课上的并不那么想象中的那么好,但它作大家的第一节课仍值得我们细细回味,反思里面的问题。...

心理学教你如何看懂人心

1。那个人突然不联系你了,很正常;那个人突然又联系你了,也很正常,这什么也不说明。这句话就如同,别人访问你主页并不代表别人想念你或者对你感兴趣,也有可能别人正在给身边人举例解说什么是傻B。 2.原谅是容易的。再次信任,就没那么容易了。所谓的百毒不侵,也不过是人麻木的表现而已。 3.“爱”和“喜欢...

同学情,一生情

说实在的,现代通讯真好!能把天涯海角的人联系在一起,只要你愿意。我们时隔二十年的师范同学又重新聚在一起。建立微信群的同学当然是功不可没。也许是人心所向,大家相互转告,没几天功夫,一班同学齐刷刷入群,有同学提议聚会,大家纷纷赞成。于是定下时间、地点,大家翘首期盼。 我们携带二十年的时光走进了彼此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