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祖父的端午节

阅览1711 作者:袁秭东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586 阅读时长:大约 1 分钟 ☑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屈原故里的端午节,也莫不如此。

每逢端午佳节。曾祖父都会提前备上那么几壶诱人的雄黄酒。倘若说这酒是用来喝的那你就大错特错了。曾祖父生平不好酒,所以只能“暴殄天物”。会不顾你任何形象将你当众扒光,涂得你全身都是那怪怪的雄黄味儿。起初我不理解,恨的牙痒痒。后来长大后方才知晓,原是为了端午驱虫赶蚊之效为我好。

雄黄酒过后,便是让我头疼的包粽子。曾祖父会提前去竹林取那么几片稍大的竹叶,然后泡在水里。待到包粽子时,才会新鲜,蒸熟后才会发出淡淡的清香味儿。论包粽子,可能是我天生愚钝吧,无论怎么包都包不出那个让人一看,就有食欲的样。为此,不知被曾祖父念叨了多少回。

蒸完粽子,曾祖父都会塞满我们的口袋。带上我们这几个平辈的重孙,前去凤凰山上的屈原祠拜祭下屈老夫子。也难免会有几个粽子被依依不舍的“充公”用于供品。每次我们都是强行被拖出祠堂,一副身在曹营心在汉的模样。让人着实心疼不已。

拜完祠堂自然少不了去江边一探赛龙舟的盛况。记忆里每次去,似乎都很难挤到前排。用人山人海,摩肩接踵来形容如此盛况,似乎都绰绰有余。用古诗:“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来形容方才知晓其状之盛,其景之惊心动魄。

用曾祖父的话来说:“老朽这一生,世与屈大夫同桑梓足以”。

➥ 本文由(笔墨)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感恩之心,相伴一生

感恩是陪伴人一生的良好品质,感恩会让我们用一颗真诚的心面对生活。 因为感恩,我们才有了温暖的亲情;因为感恩,我们收获了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我们拥有了恒久的爱情;因为感恩,我们创就了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我们才会懂得生命的真谛。 对于自己贫困的出身,我也曾抱怨,也曾自卑。抱怨别人出生就拥有的东西...

启发学习,游戏带动

高尔基曾说过:游戏是儿童认识世界的途径。 ——题记 2017年7月12日,“我们的队伍向太阳”社会实践队迎来了三下乡活动的第四天,这一天,我们的激情仍旧不减半分,依旧早早出发,迎着阳光,踏着轻快的步伐,再一次出征。 经过几天的磨合,我明显感到了游戏是儿童的本能性活动,是儿童内心世界的反映;哪里有儿童...

未到结局,不下定论

今天在码字的时候,脖子累得慌,于是就抬头扭一下脖子、四处张望。正好看到,对面的墙壁上,一场精彩的戏剧已经开演了。剧情如下:打左边来了几只蚂蚁向右走着走着,从右边也来了一群,向左跑着跑着。此时左边的蚂蚁所在高度距地面大约半米,而右边的呢,则有一米多,也就是两队蚂蚁完全不在一条水平线上。...

折纸

折纸 今天,大雨纷纷,离下乡结束还剩下三天,归家的迫切和别离的不舍相互抵斥,变得愈发强烈,我已经半年没有回家了,可十天的师生情我该怎么割舍,我怕在我某天睡醒找不到那些看到我就呲牙大笑的调皮孩子,我怕我想把他们抱高、背起,却找不到他们的踪迹。 文艺汇演快要开始了,今天停课我就找准这个机会设计服装...

三下乡第一天心得

七月四日,这一天是一个令人激动的日子,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来到了荷花一中。这一天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我们自己准备的第一顿饭。 我们来到荷花一中的时候已经差不多三点了,我们来到自己的宿舍,然后整理了自己的东西。四点钟的时候我们就去开会,首先是邓校长发言,她为我们介绍了荷花一中。其次是政教处主任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