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逢端午节

阅览3080 作者:炎焱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313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端午节快到了,故乡的小镇似乎比以往更加热闹。小街两旁的摊子一字儿摆开,芦苇叶、菖蒲、艾蓬、香囊……除此之外,肉摊和卖大红枣、赤豆等的生意也开始红火起来。端午节快到了,乡人们各自挑选喜欢的东西带回家。

关于端午节,儿时常会哼儿歌:五月五,买条黄鱼过端午;插艾叶,挂香囊,还煮鸡蛋和鸭蛋;吃粽子,撒白糖,去看龙舟喜洋洋。这首儿歌,总在我的耳畔萦绕。

小时候,每年五月端午前夕,母亲总是会拿了镰刀到屋后面的水塘边割几把艾蓬和长在水边的菖蒲,经过整理后就往门和屋窗口的地方插上,菖蒲和艾草的清香味儿很醒脑,十分好闻,我们总是会走近,用鼻子多吸几下,悠悠的清凉,好像这种味道会透进全身的血液里去似的。母亲说,艾草能避各种邪气,菖蒲古代老祖宗留下的“斩妖剑”。后来从老师那儿才知道,原来唐代的魏征梦中得斩蛟龙剑,用的就是菖蒲。相传从那以后,各种瘟神恶鬼妖魔邪怪,见了菖蒲就害怕。所以端午乡下家家都要插菖蒲,一直流传至今。

端午节前一天晚上,乡间家家开始用芦叶包粽子,粽子大多用糯米,包的种类也多,有肉粽、赤豆粽、白米粽、酱油粽、麦片粽等。包裹好的粽子就放在铁锅里用水煮,这些粽子有三角粽子、小脚粽子、方粽等。煮粽一般都用硬树条燃烧。在煮粽子时,还要放上鸡蛋和鸭蛋,这样煮熟的蛋就有清香。

端午那天早晨,粽子和蛋先要敬灶神,然后才能自己吃。孩子们是最快乐的,大家会自发组合在一起开展斗蛋活动。有和孩子不懂斗蛋方法,总是用大的一面与别的蛋斗,结果总是失败,原因很简单,煮熟的蛋大的后面有空间,而尖的部位是实心的,所以两个鸡蛋碰到一起,蛋后部位总是被击碎。有的蛋上还用彩色绘上老虎或者是自己的属相,居说会驱逐邪气的。有的还要用线或麦秸编成漂亮的蛋袋,把蛋放在其中,然后挂在胸前。

在端午节的午饭后,家长要给孩子带上香囊,在手腕上扣上五颜六色的丝线。香囊就是用艾草、雄黄、棉花等做成的。可以用各种花布头剪成正方形两块,对角折叠好,用彩线缝在一起,再用各种颜色的毛线在下面做须须。挂在脖子上,既香又漂亮。母亲常说:“这香囊也是避邪的,还可以防毒虫和蛇。这样的挂一直要到农历七月七日的鹊桥相会之日才能剪下来,然后扔到屋顶上。母亲会打趣地说:“喜鹊会把这些袋袋衔到天上去,送给牛郎织女搭桥,让他们在幽幽的香味中相会。于是,每到七月七那天傍晚,我们都要把香袋扔到屋檐的瓦片上,扔时还要闭上眼睛。到了晚上就目不转睛地盯着屋顶看,希望能看到有喜鹊飞来衔走香袋。长大了才知道,其实这是人们对牛郎织女这对有情人的美好祝愿。

过端午节,乡间的茶馆里常常要举办故事会。一些艺人还会拍着木块讲述与端午有关的故事,他们讲屈原诗人是怎样去跳汩罗江的,讲伍子胥为国忠舍身忘己的故事,讲曹娥是怎样成为一名孝女的……这些传统故事常常吸引人们围着去听,而且是百听不厌。

当然,端午节期间,故乡家家会泡些雄黄酒,用于涂抹在孩子的鼻孔、耳眼旁边。都说雄黄能驱赶毒昆虫毒蛇的,孩子们抹了雄黄,一年四季的毒虫就不会躲到身上咬人,是安全的保护神。

端午习俗是民间的习俗,这些习俗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地方已开始在现代的声韵中渐渐消失。但是端午的民俗文化传统是永恒的,永远记忆在我童年的岁月里,怎么也抹不去……

➥ 本文由(影子)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友情无所求的飘落

友情的错位,来源于我们自身的混乱。 一些珍贵的缘分都已经稍纵即失,而一推无聊的关系却仍在不断的浇灌。你去浇灌,它就生长,长的密密层层,遮天蔽日,长的跟如罗网。不能怪它。 谁也没有想到,从期盼友情开始的人生,却被友情塞到不知自己是什么人。川瑞康成自杀时的遗言是“太拥塞”了可见拥塞足以致命...

妈妈,你在他乡还好吗

母亲离开我已整整十三个春秋了,现在的我也已为人母,母亲来不及享受人生的天伦之乐就离我而去。 我常常努力地回忆与她在一起的点点滴滴,把它们拼凑起来印入记忆相册中;我常常期待着梦中能与她相遇,重温我们未完的母女情;我常常幻想着能穿越时空,扑进她的怀里,向她倾诉我对她的思念之苦!我多希望有来世...

朝阳升起,扬帆起航

朝阳升起,我们也迎来了属于我们三下乡的第一天。这一天,是满怀着期望的一天,是我们放飞梦想的一天,是我们踏起征程的一天。…… 晨起,我们充满激情地收拾行李,为我们杨帆启航做着准备;中午,车来了,我们行李也搬到了志道苑的楼下。我们的指导老师也在楼下等着我们,为我们的启航送行,祝愿;然后...

忽而的流光

1 2016年1月14日下午,收到父亲的短信,他在信息中说二伯生病了,叮嘱我周末一定要去看望,去时记得要带给二伯一本他新近刚刚出版的《中华诗词曲对仗大辞典》。 在我看到这条短信的时候,已经临近黄昏。 父亲说他拨打了好几遍我的电话,我都没有接听。 我再看手机,确是好几个未接的电话,其中一个是哥哥打来的...

劝喝酒恶习必须要改

劝喝酒恶习必须要改,因为它是一种变相强迫人的行为。它打着热情、好客的旗号,向对方灌酒,或使同仁与对方豪饮。最可恨的是有的人利用权势或威势或经济上的优势,强迫下级或对方豪饮。当然也有人热情过头,强迫人豪饮。 这种恶习真的必须要改。为什么呢?因为酒尤其是白酒含有大量酒精,它只能由每人根据自己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