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的元宵节

阅览3556 作者:骆瑞生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2101 阅读时长:大约 4 分钟 ☑

在我的故乡,正月初一早上和元宵节早上都要吃汤圆,大概是讨个团团圆圆的意思,但是现在我们那里有些人家不吃汤圆了,而是做饺子,馄饨来代替。但我家每年都做汤圆吃,从来没有改变。小时候我还在被窝时,就被我母亲唤起来,她常用扬起的调子给我说,懒猪,快起来放鞭炮吃汤圆咯,我听到后骨碌一下从床上翻起来,跑去放鞭炮了。

我家的汤圆都是父母做的,他们在元宵节这天起得很早,烧水,和面,包馅子,煮好后天才刚亮,而这时我都在睡觉,我现在想来,我竟然没起来做过一次的汤圆,都是他们做的,我不知道他们为什么每年都起得这么早,有几年我故意早起,以为他们还没做呢,可是走进厨房,就闻到水烧开的味道,他们周围雾气缭绕,一副人间温情的样子,他们会对我说,时间还早,你再去睡会,煮好了叫你。

这是一种遗憾又温柔的心境,虽然我年年长大,但是这种温情却从没有变得少。

今年正月初一我说要帮忙做汤圆的,可是到底没起得来,他们总是太早了,我反倒在汤圆煮好后让他们催了两三次才爬起来。

我家的汤圆都是自家做的,没去买过超市卖的,今年母亲说早起煮汤圆太累,就去超市买了三袋速冻汤圆来,却终究没有煮,他们依然早起烧水,和面,包馅子,煮汤圆了,不知何时何刻,煮汤圆成为了我家一种温柔的约定,如果正月初一或元宵节没吃自己做的汤圆,就感觉不踏实。

我家的汤圆只有两种馅子,一是黄糖的,一是猪肉馅的,从我小时到现在就从来没变过。将黄糖和猪肉剁碎,不加任何调料,直接放入汤圆皮里包,再用隔夜的篙水煮,再打几块豆腐下去,煮熟就好了。这篙水两字我不知道是怎么写的,且这么写,篙水是沥清后的豆浆,这豆腐是完全煮好了的,并不是豆腐花,所以这豆浆相当清澈爽利,豆浆隔了一夜后,便变得有些酸,煮了之后又带点甜,所以很适合煮汤圆。

煮好的汤圆要去祭饭,先让祖先吃了之后我们才能吃,这个仪式都是我祖父主持的,他还会磕头,小时我常争着去磕头,觉得这是无上的荣光,祭祖时女人是不能磕头的,只能在旁边看,我小时磕头,妈妈姐姐就在一旁笑我,说我磕头的姿势不对,可是现在这一幕再也不会发生了。我爸从来不磕头,一要磕头就溜走,而现在我也这样,磕头时我就跑出去放鞭炮,我祖父给祖先磕头的背影让我很心酸,犹如是一个时代行将逝去的苍凉的背影。

我现在回想,我的家族情结就是在这一次次的祭祖,一次次的传统活动中养成的,我常数着族谱上各个祖先的名字发愣,我想象着他们是怎么度过他们一生的,他们是否会知道在几十年几百年后,有一个流着他们血的人在回思着他们,这该是多么奇妙的一幕啊,有着同样血脉的人在相互遥望,穿过时间的鸿沟。

我们那里的元宵节是和正月十四一起过的,正月十四是我们那里的大年,这一年会再吃一次年夜饭,会大规模的祭祖,会去给祖先的坟头上亮烧香,会在家里的每扇门边插上蜡烛与香,这叫做守岁。小时我常跟在祖父和父亲后头做这些事,一根蜡烛燃起来了,我就高兴得拍掌,我的眼睛倒映着烛光,倒映着一种古中国的影子。我现在想起这些来就变得伤感,似乎那烛光,那欢声笑语,祖父与父亲的背影,都模糊起来,都渐渐远去。

那晚我还会得到一只小灯笼,我记得几年前我家的阁楼上还有灯笼的骨架子,有祖父为我们做的,有父亲为我们做的,祖父是木匠,做得很好看,父亲的手艺差,做得歪歪扭扭,这灯笼的底板是可以往下拉的,在上面点上烛,将灯笼架子用透光的白腊纸缝了,便成为了灯笼,我那夜都会提着这灯笼走来走去,和小伙伴一起比谁的好看。我为了显示灯笼的作用,我会不让父母带手电,不会让他们开灯,我觉得所有的光亮都是从这小小灯笼发出来的。

在下半夜时,就是元宵节的凌晨,我们那里还会有赶麻雀的活动,小孩们会提着灯笼,一大群人跑来跑去,嘴巴里喊着:

赶麻雀,赶麻雀,

赶到山那边,赶到山那边,

不要回来吃我们的包谷。

这是古中国一种失传了的驱邪祈神的活动,那时我们却觉得这是顶好玩的游戏,我们熬到半夜不睡觉,让父母把灯笼准备着,等到有人在门外吆喝一声就冲出去。那时我的眼睛都睁不开了,我父母想让我睡,就说不去赶麻雀地好不好,我不同意,继续等着,终于有人喊啦,赶麻雀啦——。

然后我就冲了出去。

我父亲,和别人的父亲,会拿着手电跟在我们身后,他们怕我们出事,因为我们要在黑夜里跑很远的一段路,我们要跑到下一个村,把麻雀赶到别人的村去,这样麻雀就吃别人家的包谷而不吃自家的了。

而别村的小孩也会把麻雀赶回来,不准我们赶到他们那里去,双方就赶来赶去的,闹个一夜,有时两个村会联合在一起,把麻雀赶到再下一个村,热闹得很,因为如此,小孩们还打过几次架,所以后来大人们便不准小孩赶麻雀了。

我最后一次赶麻雀是在我小学时,那时已经没什么人赶麻雀了,我央求他们一起去,但没人陪我,我就自己去了,没成想走到半路就进入了别人的埋伏圈,他们朝我扔泥巴,我哭了,然后我就哭着回来,第二年就没再去,也永远不去再去了,现在这项小孩的活动已经彻底消失了。

第二天天一亮,就吃汤圆,吃完汤圆,元宵节就结束了,我们那里是没有元宵灯会的,可是后来我别了故乡,在城市喧闹的灯会上,再也没感觉到热闹,那再多的彩灯,不过是挂着的死物,没有一点东西了。

我就无限伤感起来,一切都变了,世事,中国,故乡,连同我,都变了。

➥ 本文由(楚普阅读网)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去讨论明天,明天在哪里?

去讨论明天,明天在哪里? -1- “三千风来雨落身 一寸黑气埋万骨”。 此话说来,是下午五点钟的事。院外的马路正赶在这场冬雪寥寥稀稀行人,少见的人影只是往前走,没有人敢说话只是沉默,仿佛,说话也是一个沉重包袱。 饯行吧!去讨论明天,明天在哪里? 要通过黑暗关隘。 要忍受关隘鬼石...

不信奋斗信什么

不信奋斗信什么 “史上最难就业年”,大量高校毕业生临近7月1日离校时节,工作仍无着落。看到家有“富爸爸”的同龄人,一毕业就进入企业管理层或者得到创业资助,再听到个别用人单位“萝卜招聘”的消息,不公平感从心底滋生。有人气馁,再怎么努力也没用,好工作轮不到寒门子弟。有人感叹,阶层固化严重,向上流动是空想...

写给我亲爱的他

相识两年,回首往事,还有一番回味呢 我们的关系很微妙,我曾暗恋过他,当然,最终被他知道 他是较为软弱的男子,对于我的暗恋以及追男攻势,他选择了逃避 很长一段时间我们没有说话,如陌生人,对他我也渐渐失去那时心动的感觉 这一切的转变是来自于他 兴许是他觉悟了,追他时我对他很好,而他置之不理...

梦里,有我,也有你

人的一生大部分的时间都在重复着自己的故事,就像简单的太阳东升西落一样频繁,而每一次的经历却永远不会相同,尤其是人的心理经历的过程在相似的类型中微妙而模糊变化的也不尽相同。生活是美好的,我却有一种了然神伤的自白,久久地萦绕在我的心界边缘,那个曾经一度想忘记的过去,那个一度曾经又无法忘记的过去...

如果有来生,我愿作你窗前的那一盆花

不要对我说那些暧昧的话,好吗?这是素素为了跟柯岩划清界限,常说的一句话。素素,柯岩,傲雪三个是最要好的朋友,素素以为,这只是上天给她开的一个小小的玩笑,在知心好友傲雪的身后,素素总是扮演着一个灰姑娘的角色,默默地陪在傲雪身后。而柯岩,又是那么地霸道十足,霸道得她不敢多看他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