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起了端午节

阅览5176 作者:沁香一瓣 来源:楚普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576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童年时代,对每年的端午节总是充满了期盼。当春天的阳光斜射到河面上,当河圹里的芦苇顶开薄冰露出尖尖的芽时,我们就开始盘算着怎样可以过端午节了。

河里的芦苇长得很快,到了四月中旬,已经长得亭亭玉立了,那宽长青薄的叶子平平地斜伸开来,在微风中散发着浓郁的清香。

踏进碧清的河水,我们开始采摘芦苇杆上的叶子,这是用来包粽子的天然品。我们把一张张叶子整理好,然后用稻草扎好,放进锅里用烧温的水洗一下,再煮一遍。这样的过程结束之后,再把浸透了的糯米用酱油香料等拌在一起,我们就开始学习包各种形状不同的粽子。那时候,农民的生活很俭朴。生活虽然不是很富裕,但每到端午,总会用积余的款去小镇肉摊上剁几刀肉,用于包在粽子里。当然还有放进花生米、黄豆、赤豆等东西的。包粽子是十分有艺术的,把二至三张芦叶并列地排在一起,卷成一个圆锥形的筒状,用右手抓糯米等物,双手一压,就可以制成各种形状的粽子。用稻草茎或纱线扎好的粽子有三角形的,小脚形的,菱形的;有大的、也有很小的,包成的粽子有肉的、红枣的等。然后,每五只一串地放在锅里煮。煮的时候,里面还要放鸡蛋,鸭蛋,过端午节除了吃粽子,还要吃蛋、玩蛋。

端午节时,正值江南农村割麦插秧的农忙时节。乡里有这样一首民歌唱得很有味儿:“五月五,吃了粽子割麦子;割了麦子插秧子,”家家户户显得十分忙碌。然而,家家户户都会记住这个传统的节日。因为大人小孩都知道这个节日是纪念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的名字叫屈原。农忙时节的端午节,也是海洋黄鱼丰收的季节,人们要买几条大黄鱼。“五月五,买了黄鱼过端午…”很是真实地反映了当年农村的过节情况。

这个节日,农村里也把它当作驱邪的好时机,因此,家家的窗台上都摆满了艾蒿草和菖蒲。这些香香的草能熏赶蚊子和其他的爬虫,所以深受农家喜欢。有趣的是:每家在吃粽子前还要搞一个仪式,家里的长者先从锅里拿出粽子和蛋,放到灶头的一角。再点上几支香,意在敬屈原和灶神。然后,再敬祖先,敬天地。这其实也是乡间的的一道很有色彩的民间民俗文化风景。做完了这些仪式后,全家人才围坐一起,剥开粽叶美美地品着。剩下的粽子挂在竹篮里,放在通.风的地方,这样的节日年年过,沿袭着传统,充满着民俗风情。

端午节最快乐的是乡村里的孩子。大家上学的时候,都带着粽子当饭吃。中午,谁也不回家。除了吃粽子,还都带着的鸡蛋和鸭蛋。这些蛋放在自已编织的五彩网袋里,一般都是放二只,多的放三只。最有趣的是在上学路上斗蛋。大家三五成群地聚在一起,拿出自已认为最坚强的蛋,捏在手里,露出三分之一。斗蛋开始前,由裁判作好检查,然后一对一地开始斗。只听到“朴”的声音,失败的就剥开壳把蛋吃了,胜利者又开始了一场争斗。真正的斗蛋王最懂得用蛋尖的一方向外撞击。而年龄小的伙伴总是上大个头的当,把蛋圆的那部份向外撞。其实,煮熟的蛋圆的地方里面是空的,等到谜底揭开,斗蛋已经结束。大家在笑声中走向学校,迟到的学生也不少。但老师从来不批评。在斗蛋过程中,也有一些滑头作弊的。他们斗蛋时突然用大拇指撞蛋,虽然胜利了,但总会在众人的指责声中涨红了脸。

与端午节相关的活动还有挂香袋。小小的香袋缝制得很漂亮,女孩子们都很喜欢。这些香袋形状各异。有圆的、长方形的、鸡心形的、五角星的,袋下还会打一个火红的中国结,很别致。里面装有朱砂、雄黄、香药,散发着浓郁的香气。据说这也可以防止害虫的叮咬和防瘟疫、避邪气。

端午节的这一天,小镇里还开展划龙船表演赛,龙船有三到五艘,打扮得五彩缤纷,吸引了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去观赏。龙船上,桨手都是壮小伙子。他们坐在船的两边,喊着号子,有的还赤着,胸口画满了古代武将的脸普。他们还猛力挥动桨板,在溅起的浪花声中相互赶超,平台上还有唱歌和跳舞的,也有装着家禽和生猪的,预示着农村来年的好收成。这也是乡村欢庆端午的一道特别热闹的风景。

端午节,永远络在我心中。

➥ 本文由(弦月)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多给母亲打电话

母亲不识字,但那天凌晨,我却给她发了一条让我愧疚不已的短信。 父亲去世后,母亲一个人住在老房子里,我让她搬过来和我们一起住,她却执意不肯。没办法,我只好给她买了一部老人手机,万一有什么事情,可以互通一下信息。 开始,母亲并不同意买手机,她说:我又没读过书,手机的倒顺我都摸不着,买来做什么?于是...

宁再军的文学梦

宁再军 安化县大福镇东山管区东山村人,本刊又一次推出的一位草根文学青年。高一起痴情于文字,是典型“书中自有颜如玉”理念信奉者。在颠沛游离的间隙,拼命地节省时间来读书和创作小说。作品发表了不少,却基本收不到样刊,更无从谈稿费收入。与现代纯写小说者不同的是,这位年轻人还颇通老祖宗的格律...

写给博友的文章、感知博友

网络是一个虚无缥缈的世界,如何从虚无缥缈中看到真实?这实在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话题,从对网络的一无所知,到今天的略知一二,着实是一个很大的进步。 大千世界,茫茫人海,能够在这浩瀚的网络与你相遇,是上天注定的缘分,我虽然没想大家都像我一样,袒露真实的自我,但是,我感觉在任何时候,人和人之间都需要以诚相待...

三下乡经历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三下乡已经结束了一个月了,回顾往昔,我感慨良多,留给我们的不仅是感动,还有成长。对比以前,感觉自己成长了不少,变得更加成熟、勇敢、自信。生活像是一位慷慨的老者,让我在付出一点点的时候却让我收获了很多,学会了如何独立自主地去生活,学会怎样与别人更好的进行团队合作和为人师表,这些都是我人生不可缺少的财富...

上了大学,还是最想念家里的米饭香

情绪千变万化,思念最为惆怅,唯恐游子盼归家。味道千差万别,饭香最为独特,唯有炊烟似想念。 离家前,母亲为我办了一个温馨的家宴,桌上堆满了我喜爱的菜。那顿饭大概是我离家前吃过最丰盛的一顿,所以吃得特别舒心。然而,在那晚仅是一碗米饭使我感动得一塌糊涂,还连吃了好几碗。 那时妈妈还以为是我饿得太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