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节文章]那些花儿

阅览1122 作者:鄢超英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2149 阅读时长:大约 4 分钟 ☑

是什么样的思绪在安静的夜晚里悄悄泛起,随即那一点牵挂便涨满了整个心房?是什么样的感动在一个毫不相关的瞬间突然掠过心头,让我们不由自主地回忆?是祖父抚爱我们的粗糙的手掌,是外婆慈祥纵容的笑容,是童年不苟言笑的父亲的脸,是母亲没完没了的叮咛,是兄弟姐妹互相争吵嬉闹的画面一张张平凡如水的剪影沉淀在岁月之河的深处,随着时间的流逝和年龄一起慢慢变得深沉耐读。在我的印象中,那一年的秋天或许是多少年来最温暖的一个季节。那年,为了生计,父亲去了外地打工。这一去究竟多少个年头,对于童年的我来说早已记不清了。可是对于我母亲,那段过去的日子一定格外刻骨铭心。那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傍晚,母亲牵着我往家走,夕阳落山,农家炊烟袅袅。一个孩童手拿着月饼,边走边啃。我停下了脚步,眼睛死死的盯着孩童手上香喷喷的月饼,沉默着。三岁的我那时便已经明白,家里没钱,父亲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给家里寄钱了。母亲总是对我和哥哥说:爸不容易,咱们咬咬牙,日子就过去了。母亲是一个勇敢、勤劳的女人,在我年幼的心中,有时候觉得母亲更像一个男人:她做了女人能做的事,她也做了男人能做的事。在我的印象中,每到夕阳落下的时候,母亲总是拖着疲惫的步子行走在门前那条巷子幽长、静谧的青石板路。这条路很短,也很长。

第二天清晨,天还未亮,母亲便匆匆出门。我和哥哥以为母亲去田里忙农活了,便没有在意,继续沉浸在我们甜蜜的梦乡里。一直到傍晚,才看见母亲提着一个麻布口袋回到破旧不堪的家里。

第三天,母亲依旧早出晚归,这一次却回来得更晚,错过了为我们做晚饭的时间,我和哥哥淘气的对着母亲大哭大闹。母亲没有说话,依旧平静的放下一个被塞得满满的麻布口袋,尔后走到灶房,为我和哥哥、爷爷做了一碗香喷喷的素面。

这天夜里,疲惫的母亲早已睡去,我却对母亲这两天带回来的两个麻布口袋产生了兴趣,我甚至和哥哥悄悄的打了赌,两个两小无猜的孩子猜测着这个神秘的口袋里装着究竟是什么宝贝。

我悄悄的下了床,蹑手蹑脚的走到口袋前,借着夜空只那轮明月,我看到两个麻布口袋里装着满满的玻璃瓶。

第四天就是中秋节了,对于有钱人的孩子来说,每一天都是节日,可是对于我们来说,每个节日都是普通的日子。母亲早早的回到家中,她招呼我和哥哥到她跟前。母亲突然变戏法似的从包里拿出四个月饼。母亲将月饼递给我时,我看见了她手上血泡。母亲对我说:这个给你,这个给哥哥,这个给爷爷和奶奶。

我们接过月饼,开心的吃了起来。吃到一半,我才看见身旁的母亲正入神的盯着我们手上的月饼,我问:妈妈,你有吗?母亲说:我吃过了。听完妈妈的回答,我又津津有味的吃了起来。我是后来才知道,母亲为了给我们买月饼,自己居然丢下脸面去四处拣玻璃瓶来换取买月饼的钱。母亲究竟是否真的吃了月饼,或许已经不再重要。因为我分明的记得母亲当时的眼神。那独属于母亲的眼神。

那年的中秋,那年的月饼,都深深的烙入了我的的心头。

如今,母亲和父亲依旧在外地共同为生活打拼着,每年过年回一次四川老家。今年春节,我见到了母亲,却怎么也高兴不起来。眼前这位节俭的母亲为了孩子甘愿付出一切,自己却多年来没买过一件象样的衣服。母亲节就要到了,我想要在这一天里给母亲一个惊喜,一个别人看似再平常不过的礼物:给母亲买一身漂漂亮亮的衣服!

我想用照相机,把母亲的春天带到城市,洗成彩色的照片,母亲的春天,多么的朴实。青青的麦田里,童年锄草的母亲若有所思,远处的山峰若有所思,身后的白杨若有所思,生命在春天的来去往返中逝去。临风而来,是雪的芬芳,轻轻触动我心底最温柔的一隅。记忆仍在梦境中闪耀。

母爱没有隆重的形式,没有华丽的包装,它逶迤在生活的长卷中,如水一样浸满每一个空隙,无色无味,无香无影,于是也常常让我们在拥有时习以为常,在享受时无动于衷。亲情是饭桌窗前的晏晏谈笑,是柴米油盐间的琐碎细腻;是满怀爱意的一个眼神,是求全责备的一声抱怨;是离别后辗转低回的牵挂,是重逢时相对无语的瞬间。常常,一个简单的电话,一句平常的问候,都是对亲情最生动的演绎和诠释。没有荡气回肠的故事,没有动人心魄的诗篇,从来不需要费心费力地想起呵护,却永远如水般静静的流荡在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悄悄滋养温暖着我们的身体和心灵。

母爱是最朴素最美丽的爱,它不像爱情那样浓郁热烈,也不像友情那样清新芬芳,却是那么的缠绵不绝、余韵悠长。它不似爱情那样缘于两情相悦,也不是友情那样有着共同的需求,它和我们的血脉相连,与我们的生命相始终。爱情也许会流散死亡,友情也可能反目成仇,只有亲情永远是我们心中最温柔的角落。虽然常常我们会因为它平常而忽视,常常因为它朴素而会忘记,可是当我们伤痕累累,满心疲惫之时,最先想到的只能是我们最亲的亲人,只有他们可以不计得失敞开胸怀的接纳我们。母爱不是浓烈的醇酒,不是甜美的饮品,它只不过是一杯纯净平淡的白开水,虽然无色无味,却是我们生活中不能须臾离开的。它不会让我们兴奋,却能让我们安静;它不会给我们刻骨难忘的体验,却始终为我们提供着不可或缺的营养。亲情中自有一份纯朴和自然,不用刻意的雕琢,在我们意识到时,它早已悄悄浸润在我们的指尖脉络中。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当有一天,我成为母亲的时候,我一定会告诉我的孩子,那年中秋月饼的故事。

➥ 本文由(飞絮)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死猪不怕开水烫”论

(一九八三年)四月十五日下午,厂里的书记、厂长偕各单位要员来学校检查卫生,发现处处不合要求,于是唤来校长、支部书记进行批评。校长、书记笑脸相迎,颔首恭听,虔诚地表示“欢迎批评,一定改正,……”厂领导怒目圆睁:“不要死猪不怕开水烫!”看来,学校领导确系“死猪”,你当时什么话也不说...

妈妈的节日

母亲节到了,心里寻思着给远在家乡的老妈怎么表达一下感恩。但细想,自己太了解自己的妈妈了。在她的意识里,全年所有的节日都是她自己的,是属于她的。 是的,全年的节日都是母亲的。 每逢过节,无论大小,母亲总是很高兴的。每年从大年初一的春节开始,母亲总是最先准备着、迎来了清明节、端午节...

三叔的故事

由于是地主成分,三叔只上了小学就没有读书了,在家兄弟姐妹四个,他是最小的,今年已经有六十岁了吧! 三叔是个勤劳手巧的人,现如今都那么大年纪了,还在工地上做事,每年回家,我和他喝酒的时候就会听他讲某某工头对他怎样怎样好啦,某某人怎样尊重他啦!总之不喝酒他就会耷拉着眼皮坐在一旁抽烟。别人讲话他只是听...

回味我的三下乡

7月2日到7月7日,岭南师范学院“助学圆梦”社会实践队前往湛江市遂溪县城月镇城月中学,开展了以“国家资助和助学贷款政策下乡行”为主题的三下乡活动。在开展活动的这几天里,队员们为此次助学贷款宣传活动,先后举办了开设宣讲会,市场调研,设点宣传和入户走访等活动。 开设宣讲会 开设宣讲会是这次下乡的首要任务...

又是一年元宵节

晨,我还在睡梦中,外面噼里啪啦的鞭炮就响个不停,原来今天是元宵节。躺在床上,儿时过元宵的画面不时在我脑海闪现。 儿时,每当过节,家家户户早早就要做打算。就拿元宵节来说吧,不像现在有现存的汤圆,就是糯米粉也要先做。如果附近有加工厂的还好,将糯米淘好,晾干,去加工厂加工即可;如果没有加工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