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说周榜

🥈 小说月榜

🥇 总热度

大老爷的寿礼

阅览6496 作者:陌雨桑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966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从前,有一位大老爷,家财万贯,富饶一方。

他有三个女儿,大女儿嫁了个古董商人,二女儿嫁了个皮货商人,小女儿嫁了个乡下庄稼汉。

有一天,大老爷在想:我那么富有,也不需要孩子们给什么,他们能给我什么呢?大老爷在想啊,想呀……

大老爷六十大寿准备来到,他叫来三个女儿,对她们说:“我六十大寿那天,你们谁送的礼物能博得我一笑,家里的财产就可分得三分之一。”

大女儿和二女儿听了,开怀大笑说:“这有何难,我们从商走遍天下,各种奇珍异宝都有,随便挑一件给爹爹大人,就能让您高兴得开怀大笑。”

可是却苦坏了三女儿两夫妻,他们想:我们两个种庄稼的,又恰逢连年大旱,吃了上顿没下顿的,我们能拿什么献给大老爷呢?……

那一天,大老爷六十大寿。府上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炮竹声声。各地的财主、宾客,纷纷临门。好生热闹!

大老爷,脸上堆满笑容,盛装坐在大厅中央,接受各路宾客的贺寿。

一群人抬着一个大箱子,缓缓走来。原来是财主的大女儿和大女婿来到。

那么大的箱子,里面到底有多贵重的东西呢?众宾客都围而观之。大女儿和大女婿命人打开箱子,随之引来一片惊叹声。原来他们送来的是一只五彩釉的青花瓷,色彩均匀细腻,闪闪发光,上面的两只寿桃描绘得活灵活现,好一个绝版的上品!

他们夫妻俩露出了得意的笑脸,并一起走上前给老爷祝词:祝愿大老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大老爷看了看,只是微微点了点头。

二女儿和二女婿也来了,她们俩呈上一张皮裘,打开一看,原来是一张上等虎皮,毛色、工艺,都非常好。

大老爷起身,让仆人把虎皮放在太师椅上。这时,突感一阵强风穿堂入室,咋一看,恰似一只栩栩如生的猛虎扑在那,这是何等的威严!

大老爷拈了拈胡须,脸上露出微微的笑容,心满意足地坐了回去。

等了好大会儿,还不见小女儿前来。大家都往大门口方向翘首张望。过了一会,突看见小女儿夫妻俩抬着一个大大的菠箕,迎门而进。

可是,门口太小,菠箕太大,夫妻俩左一摇右一摆地在那里弄了好久,最后才勉勉强强挤进了门。他们扭转滑稽的样子,让众宾客一阵阵哄堂大笑。

走近了,大老爷一看那菠箕,便也禁不住哈哈大笑起来。原来小女儿夫妻俩抬来的是一只烧焦了的小田鼠。那只田鼠被烧烤得牙尖嘴裂,两颗尖尖的门牙夸张地凸显在外面,仿佛是在大笑着给老爷祝寿,又好像是在向老爷祈求着什么?

最后,小儿女夫妻俩得到了大老爷三分之一的财产,从此过上了富足美好的生活。

➥ 本文由(云烟)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住在香山出租屋,挺好

一 六年前,曾小达研究生毕业,从湖北老家一路北漂来到大城市北京,先后在四家民营小企业打工。 两年前,曾小达从大城市北京一路南漂,去了湖北老家一个小城市的股份制上市大企业工作。 两年后,曾小达从湖北老家小城市的股份制上市大企业一路北上,又漂回了大城市北京。 两年前,曾小达不是不想呆在大城市的民营小企业...

回忆录:过去的这二十七年(十七)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我也与张涛同过桌,那时,父亲有一本增广贤文的旧书,那本增广贤文破旧不堪,我时常的将那本破旧不堪的增广贤文拿出来和张涛一起看,张涛也喜欢看那本增广贤文。早读课的时候,我会和张涛一起读增广贤文里的内容:“昔时贤文,诲汝遵遵。集韵增广,多见多闻。观今易鉴古,无古不成今。远去金成铁...

先生哥

在我的儿时的记忆中尽是病,身体非常的糟糕,一场病接着一场病,好像就没有不病过。 在我发生那场病之前,我的印象里,全天下的医生就只有一个,他是我的一个远房的堂哥,一个连小学都没毕业的农村青年。有一段时间,村里不见了他的踪影。当他在村里再次出现时,他就变成了一个医生。据他自己说,这段时间他到城里去了...

医道圣手 - 第1章 美女你有病

陈明背着一只破旧的双肩包,挤上昆仑山下百里之内唯一的一趟火车,该死的老头子莫名其妙的塞给他一张只写了地址和电话号码的纸条,让他去东海市。 上了火车,陈明看着手中被自己攥的皱皱巴巴的火车票,扫了眼喧嚣的车厢,看着拥挤的人,他有些无奈。 因为这里是首发站,而且又地处大西北最深处,经济条件相对要落后...

发生在地铁口周边的故事

为了让我小说中的每一个人物都能活得尊严,请原谅我略去他们的名姓。 ——前言 电视台报道:地铁口三号线一带,最近有不良人员组织并利用未成年人向行人讨要。希望引起相关部门的注意并重视。 三号线地铁口前,有一个流动的面包摊,每天天亮前赶着上班的人流过来,又赶在下班的人流前离开。卖包子的是一位中年妇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