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植春天,心载希望

阅览4923 作者:佚名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1030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春,美好的字眼,语意希望,代表新生,新的开始,生命的繁衍。当“春风又绿江南岸”,一切便会满园春色关不住。十里桃红,一朵挨着一朵细语春天。初春,嗅着温暖的气息,不远处,黄土地里,萌发着生命,柳枝上舞摆着新芽,风过传来春雨的消息。很喜欢这样清新袅娜的感觉,万物初始,一切在眼前,什么都刚刚开始,于是盼望着,盼望着,春燕衔泥,春天来了!

初春里,聆听每一季的尾声,细酌一路,回望曾经的跌跌宕宕,有烦恼困惑,有快乐欣喜。泪水里打转时,选择了站在笑靥的正面,或许微笑可以吞噬阴雨,内心强大了,就可掩埋冷清,挥别昨天。错过今天,还会有明天,不要让阴霾,气馁了新生的希望。须知“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萧寒时,心里要始终装着春天!

心植春天,装着希望,卧薪尝胆告诉的,不仅仅遇事要忍耐,还要心植阳光。越国被吴国打败后,越王勾践轮为奴,忍辱负重,刑满归国后,又励精图治,睡草席,尝苦胆,时刻提醒自己,终于在二十年后打败吴国,一雪前耻,是不灭的希望支撑,他坚信“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是勾践心里一直存生春天!

走出卧薪尝胆的故事,想起了如今习主席号召的中国梦。古往今来,无数仁人志士为了这个中国梦,抛头颅洒热血,前赴后继,只是为了春天的希望。十万里长征路,饥寒交迫,翻雪山,过沼泽,越草地,是这一缕阳光的梦在心,根植着一个春天般的中国梦,支撑许多英烈,浴血奋战,不屈不挠,最终获得了新中国的胜利。

植入一季春天,一个希望,为了小爱,为了大爱,坚强些,阳光些,能屈能伸。坚信,凉薄压不倒阳光的决心,风雪催不到春天的希望,不论何时何地,春天植入心。“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阴雨天,始终手握一把伞,庇护人生。大山般承载葱绿的生命,天空般拥抱梦想的五彩,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熟知我们都可做人生的主宰。

世间从来不乏冷清,只是缺少战胜的勇气,选择了阳光,便要面朝大海,迎接晨曦。蜿蜒曲折是人生的况味,不要被黑暗染色了本原,不要被萧冷寒寂了初春的温暖,多些宽心体谅,多些果敢的勇气,人生的不同在于,心藤栽植的绿圃,面朝阳光,自会向阳盛开。

没有一帆风顺的船,没有永远平静的水面,波澜起伏,才是生活的真实。薄凉的冬季也是一季的精彩,心里始终装着春天,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春天的窗台,新生长成,站在日出的了望口,迎着笑颜,让一季的春天,伴随希望相拥。静许心植阳光永不退色,绣下春暖,载着希望,奔赴锦绣之歌!

心植春天,心载希望,阳光就在,花开就会来!

➥ 本文由(风吟)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伟大的猛士

从小学五年级读到鲁迅先生的《少年闰土》,到中学时代痴迷于能够找到的鲁迅先生的所有作品,到师大中文系聆听张永延先生主讲鲁迅,一直到工作至今,我对鲁迅先生始终怀有最深最热烈最真诚的仰慕和感佩,鲁迅先生始终是我最敬佩最崇拜最仰慕的伟人,没有之一。 我看到内山完造的回忆录里,有鲁迅先生的一张照片...

三峡瀑布纪行

三峡瀑布纪行 4月15日,我们宜昌市夷陵区龙镇小学的70多名教师,抛开了工作中的烦恼,远离了都市的尘嚣,随旅行社组团,来到了三峡大瀑布。饱览这里山山水水,静静地享受大自然的这份舒适与悠然。 导游小姐极力劝导我们每人掏20元,买票乘坐观光旅游车至景区。仅仅3分钟时间,观光旅游车便戛然而止,其实...

年味糖嗑

仰首,又是新年。陌上糖嗑,历四季痴痴守候,经吟味久久打磨,郁香曼舞,弥醇弥甘。 轻漫时光蹊径,口水肆意泛滥。那趟深山沟屯的糖嗑,四海之内独一无二。它产自乡人嘴里——含着糖球,嗑着瓜子。过年时能有,有经济才有。 新年了,糖嗑是心仪的期盼。家里条件好点的,小火慢烘,炒上一锅葵花子;精打细算...

关于友情的经典散文

友情,让我们听到了清泉的欢唱;在我们孤寂忧伤的时候,给我们慰藉和温暖,即使在黑暗的角落,也能感受那束光的灿烂。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关于友情的经典散文,供大家欣赏。 关于友情的经典散文:对友情的感悟 朋友,是你高兴时与你分享快乐;是你幸福时使幸福增倍;是你困难时使困难分解;是你孤单时帮你赶走它...

山沟里的变迁

说起变迁就是和做梦一样,可以说是如梦如幻。在几十年的时间里,由一个偏僻荒芜的小山沟变成了一个,集教学实习生产基地。最后又回归了以前荒凉状态的过程的。这些都是我亲身经历过的事情,当地的老百姓,从贫穷到富裕再次的回归到了贫穷的过程的。事情是由国家当年的号召开始的,当时是六十年代末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