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景散文

我想我是属于古镇的,至少我的思想和灵魂是属于白墙黑瓦,属于小桥流水的。 说来也怪,生在江南,长在江南,却依然对江南的细腻温婉有着难以割舍的的深深眷恋。尤其是古镇,更象是刻在心上的刺青,那些古朴典雅的明清建筑,那些烟雨朦胧的悠悠古巷,那些橹声欸乃的阡阡河道,那些月上柳梢的深深庭院,那些河埠拱桥,那些人文情怀,无一不烙印在内心深处,无论时光如何涂抹,都挥之不去。 水榭楼阁,雕梁画栋,桨声灯影里...
分类
自泸沽湖经丽江去香格里拉时,我就看到这里的高速公路服务区修得奇怪,在公路上面修建了一座高高的廊桥,横跨两侧的服务区。这个廊桥到底有什么用呢?难道只是为了方便两侧服务区间行人的互相走动?这成了我心中不解的谜。 后从香格里拉回丽江,趁在高速公路拉市海服务区加油小歇之机,我特意去服务区探了个究竟,终于解开了心中不解的谜。原来,这个巍峨壮观的廊桥竟然是观景廊桥。 我们开始是被服务区的牦牛雕塑吸引的...
分类
说我吃过海味未免有些汗颜,吃过一两样倒是有的,而真正让我体会到什么叫吃海味,却是三十六年后的事。我生长草原地区,虽对大海有过向往,也听说过大海是如何波澜壮阔,无边无际,却一直未见到过。今年初春的一天,我去烟台开会,使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 我们一行五人,先乘火车到大连中转,一下火车,当地林副产品贸易公司的友人就前来接站,这是我们事先邀好的。公司的冷老板热情的接待了我们,并设宴为我们接风洗尘...
分类
方言是语言的变体,就地域方言而论,她是全民语言的不同地域上的分支,是语言发展不平衡性的反映。方言通俗的讲就是地方话,是土语,是乡音。“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催”中的“乡音”就是指方言。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而一方人就孕育一方通用的语言。方言就是乡音,乡音就是乡情。不管你在天南地北,只要听到熟悉的乡音,一股浓浓的乡情就会充满心间。方言就成了俩位同乡认识的媒介,是沟通心灵的桥梁和纽带...
分类
雪后 雪后一幅画,铺张在脚下。麻雀儿叽叽喳喳地在雪漏的草棵子里捡拾食物,声音里传达出莫名兴奋。是的哦,连我都兴奋的恨不得能跑到雪地上打个滚,它们怎么能不高兴!去年以来戈壁小城没有来过几次像样的降水,更别说雪了。今年不知道是老天开恩还是小城积下了大德,雪在一个初冬晚上悄悄地把整个城市吞没,给所有人一个惊喜。早上一出门,就是这幅壮美的水墨山水。柳,杨,红柳,胡杨在一缕清风里静默无语,风沙不离不弃的身影...
分类
中秋节,老沔阳把赏月也称之为“守月花”。 中秋夜,一家人围坐在门前的明月下吃月饼,喝热茶。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那个象征中秋节团圆的月饼制作得较大,吃时要用刀去切开。由当家主妇切开团圆月饼,切的人预先算好全家共有多少人,在家的、在外地的,都要算在一起,块数不能多切,也不能少切,大小要一样。一家人吃着月饼,守着月花,一直守到皓月西下,守到南天门开,才进屋睡觉。 嫦娥与吴刚的传说...
分类
星期六那天,我们一行十几人去了于田的万福仙。 那天,阳光明媚,空气中弥漫着早春的气息,阵阵春风吹过脸颊,感觉特舒服。沿途的树木只是吐出了点点嫩芽,偶尔可见一朵两朵的桃花,星星点点,倒也别有一番风味。最引人注目的是那片油菜地,金黄的小花在阳光的照射下,犹如铺了一地的金子。微风吹过,摇曳的花朵就像一群翩翩起舞的小姑娘。只有看到大片的油菜地,才感受到浓浓的春意。 到了万福仙的停车场,说是停车场...
分类
午后,依着暖暖的阳光静坐,沏一壶绿茶,茶水清澈碧绿通透,袅袅升起的薄雾中,一缕淡淡的清香沁人心脾,一如此刻窗外四月芳菲的田野。北方的春天来的较晚些,尤其是胶东沿海一带,当南方已是“红褪残红青杏小,绿水人家绕”时,这里才刚好是“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轻盈的春风吹皱了护城河的澹澹流水,波纹细小密致,自然流畅,阳光下波光粼粼,点点星光闪耀浮动...
分类
一九九零年,我参加塔里木石油大会战,任华北钻井公司摄影干事。在南疆奔波的日子,总有些事情令人难以忘怀。时间,其实是最严厉的裁判,被时间遗忘的事情,也许本身就是不值得记忆的。而生命里总有些时间无法裁汰的经历,这就是我们人生的花朵,一定是值得珍惜的,或许这也是旅游的意义和本质。你拥有的并不见得是你的,只有你经历的才是你的。下面是几个记忆的片段,我愿意把它写下来奉献给大家。 草湖和知青营地...
分类
临行前夜,仍然对翌日的夏特之行心怀畏惧。十二月的疆南,虽比疆北略温暖几分,但终究是冬时,免不得寒风漫卷,瑟瑟而行,更不消说山谷露营,四下里冰雪覆盖,北风携着寒气拂面而过,那万径无踪的孤寂,只是心中想像便已寒战不已。然而,当我穿过坚冰结固的木扎特河谷,攀过满目疮痍的山丘壕沟,站在层层叠叠的冰川之上,山风厉厉,呼啸着撕扯我的长发,我知晓,这是一次必然应约的行走。 我看见,夏特,它以王者的姿态拥我入怀...
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