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那片绿

阅览1912 作者:大山一隅 来源:文学网 发布于
字数1693 阅读时长:大约 3 分钟 ☑

家乡那片绿

每年一到农历的春三月,我就想起乡下家乡那片绿。这时候,残雪已经融化,蒙蒙春雨已经来临,人们冒着倒春的薄寒,扛着铁锹,在山坡,在土角,在路旁,在田间,刨下一个深树坑,然后栽下一棵树苗,浇水,培土。就植下了一份绿绿的向往。

家乡人说:种下一棵树,就种下一片荫凉,就种下一匹热望,就种下一片回望,十年树木。前人栽树,后人歇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十年,如此的漫长,漫长的是一种期待。又如此的短暂,短暂的是一种成长。曾经栽下的树苗在人们的呵护下,穿越若干个年轮,日渐葳蕤,在殷殷的期待中,终成就了一片相伴于人类绵延绿绿的画廊。

家乡的绿绿得发亮,绿得发狂,绿得丰盈,寨子旁边的水杉绿得凝重,竹林绿得妩媚,赢波荡漾像一匹绸缎,绿得柔软,绿得清脆,绿得葱郁,放眼望去,横竖是绿,左右是绿,高低是绿,浓绿,淡绿,翠绿,嫩绿,浅绿,深绿,青绿,葱绿,黄绿,暗绿,明绿,亮绿,鲜绿,草绿,墨绿,水绿,碧绿…….

早在好多年前,家乡人就苦苦地期待生态的改善,渴望绿色的绵延与深厚。到了盛夏,他们就爬上一座山巅,向远处眺望,看到一座山脉光秃秃,成土红色,没有一丝的绿意,他们不禁会惊恐,会心悸。他们说:那些依赖绿色植被与人类相伴的生灵,你们的家园何在,你们的空间几许。人口在岁月里默默膨胀,鲜活的生命对大自然的索取日渐贪婪,天然的生态不堪负重,拯救绿色已经来不得半点漠视与懈怠。

为了这些期待,他们把植树造林变为大家的自觉的行动,年年栽下一棵树,期待就变成了现实。

到了流火的季节,走进绿树成荫的树林里,突然就会感到身心愉悦,精神充沛,步履有所轻盈,太阳光穿透绿叶间,把一丝丝,一簇簇亮投射下来,长满了绿叶的树枝上,几只小鸟在唱歌,在跳舞,在高声,在低语,这一切让人觉得被一种淡淡的湿润而包围。

家乡绿绿的山上,有一位护林老人,年逾七旬,依然面色红润,步履轻盈,谈吐滔滔,他说:在家里儿孙满堂,可以享受天伦之乐,为了山上这一片绿,他从山下搬到山上来住,守住这满山的树子满山的绿。他还说,只要与森林相伴,就会永远年轻。只要与绿色相依,生命就会常青。如果到了他走完自己的人生之路的那一天,他也不会下山,就长眠在山上,长成一棵草,长成一蔸树,永远守住这一片绿。

每回到家乡,我都这样想,对于家乡人而言,一片绿就是一份牵挂,一份期待。当他们满怀心愿将一棵绿树栽入深深浅浅的树坑的那一刻,一份期待也就植根于心田中了。栽下的苗,总是那样的鲜活,鲜活的有些不羁。总是那样的散淡,散淡的那样从容,在那里按部就班的吸收着自己所需的养分,孜孜不倦地将自己的根伸向土地的深处,让自己幼弱的生命与深厚的大地默默的交融,并仰仗泥土蓄积和勃发着一种生命的张力。大地总是这样默默无语,孕育了成千上万鲜活生命的同时,也为自己织就了丰厚的植被,然后,又把绿无私地奉献给繁衍的人群。

家乡人对于绿,总像母亲哺育孩子一样的富有耐心。经年守望和付出,为其浇水、施肥,从不倦怠,也从不急于让那些羸弱的苗儿有参天的雄伟,抑或成为栋梁,只是把所有的期待默化为一种呵护。在漫长的呵护中,置身于山野的树苗悄然伸展开了腰肢,日日吐出新芽,不断长出枝枝杈杈。此时的植树人,为了让幼苗成就栋梁之才,竟毫不心痛地砍去疯长的枝杈,让其茁壮成长。

人们并未觉得时间多么漫长,竟然惊喜地发现,曾经弱不禁风的树苗竟难于环抱,枝繁叶茂,自成一绿了。此时,种绿人们也许苍老了,苍老得不能拥有和把持属于自己的那一片天空了。家乡人说:没关系的,因为你眼前的这一棵棵参天大树,把你曾经的期待与梦想成真了,一个个苍老的生命会在绿色里得以延展和鲜活,每一个年轮,都印证着你经年的辛劳和汗水,都蕴含着你经年里殷殷的期待和念想,回报予你的是一腔的满足和欣慰。

乡亲们说:再没有比种绿的事情更有意义了,你的生命虽然日益的衰老,而你亲手栽下的树苗却日益茁壮,这就是对你苍老生命的一种补偿和延续。即便你过世了,总有后人提起你是种绿人。每当人们看到一株株绿苗长成的参天绿树,这分明就是人的生命的延续,绿色的延展

当雷声作响,春雨霏霏时,一个个绿色的遥想,就会在春阳融融的三月起航了,也在我思乡念乡的绿河中起航了。

➥ 本文由(念念)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后沟村,有我们的文化乡愁

这一刻,我感觉自己站在时光隧道里,回到世纪初。 十几年前,我还在自己生命的50年代。当我走进这个小小的依水环山、人文深厚、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便深深地爱上这里。这个深藏在黄土高原皱褶里的小山村,不声不响地经历了600年以上的岁月,不经意地成为了农耕历史和人文的经典。 于是...

开在深秋的晚艳

秋风肃杀,群芳凋零,唯有菊花,在这萧瑟的深秋迎开了自己的花季,以姹紫嫣红的色彩点亮着渐冷的秋日。 菊花,五彩缤纷,色彩丰富。《礼记》中有“季秋之月,菊有黄花”的记载,菊花最经典的颜色还是黄色。与春日油菜花的黄色相比,成片远望,二者皆流光溢彩、令人惊艳。单株近看,菜花的黄则略显单薄娇弱...

昆明游记

昆明游记 夫谓春城者,昆明也。因之四时朗清,气色景明,春暖而秋爽,冬温而夏凉,经年日丽风和,少起阴风。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均可抵市中,且夫光明而大道也。然光景殊异,或苍山,或秀水,或奇花,或异草,或长亭,或短桥,而风情不及南郭。 自南郭至市中,可窥灞桥烟柳,密密绸缪,翠色以光,郁乎苍苍...

兰花

妈妈爱一些花花草草,所以几乎每次一进家,就总感觉多了一些花,我最喜欢那闲雅清淡的花。 不知什么时,家里有了一盆兰花,肥沃的土壤精心呵护着这盆兰花,那长长的绿绿的叶子就像一位貌美如花的少女,闭月羞花。有的头顶上还插着一朵小黄花,漂亮极了。 利剑一般的叶子,有墨绿色的,深深地蕴藏着兰花浓厚的香气...

杨绛散文集《控诉大会》

三反运动期间,我在清华任教。当时,有的大学举办了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图书展览,陈列出一批思想腐朽的书籍。不过参观者只能隔着绳索圈定的范围,遥遥望见几个书题和几个人名,无从体会书籍如何腐朽,我校举行的控诉大会就不同了。全校师生员工大约三千人都参加,大礼堂里楼上楼下坐得满满的。讲台上有声有色的控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