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壶春茶,千年月

阅览784 作者:刘晓丹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861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乡村的月光,如白玉盘一般,盛满千百年的沧桑,承载着无数文人墨客的吟咏,游子的离别,情人的相思,或者将士慷慨赴沙场,或者兵荒马乱、烽火狼烟……人间,无数故事在这轮月光中演绎,往事越千年,但乡村仍在,故乡也在。

乡村有太多的悲欢离合,鸡毛蒜皮让它从初一忙到十五,把忧伤抹去,擦出一个圆圆的笑靥,然后倾泻下来,落入今夜的茶杯。故乡盛产茶叶,每到春天,便弥漫着浓郁的茶香。月光浸润的庭院,幽幽古意,朦胧如诗。春归早,风中透寒凉,却裹不住花开的声响。池塘里的蛙卵,开始孵出小蝌蚪,密密浮游;竹枝上的鸟雀,兀自立成一个个逗号;泥土潮润松软、花朵浓郁芬芳……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王维的诗充满意境!只有诗书浸润的心,才读得懂落英缤纷,才嗅得出清香之韵;才领略春之境、鸟之鸣。想这月光融融里,一滴鸟鸣,曾是怎样掠过诗人的心湖,荡起圈圈涟漪。人闲,可以明月心,可以像月光一样倾听万物,触摸万物。在繁杂的尘世,一份闲心,并非仅仅隐在唐诗宋词的扉页,其实,这样的一份闲心仅仅来自故乡的一杯新茶。

一轮明月,两地相思。“……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东坡的惆怅,被月色洗涤,依然存活。从宋朝活到今天,活在游子心里。古今共此月,天地同般心。月不老,情不逝,老去的,是年复一年的容颜。同样在月夜,苏东坡写就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明月虽美,却是凄美,只因人生无常。人生,活在当下,请珍惜生命中每位亲人朋友。

记得年少时曾在这月夜里和伙伴追逐玩耍,做各种游戏;也曾在这月夜里携着恋人,漫步郊野观星赏月,耳畔的呢喃仿佛还未褪去,眨眼间,鬓已染苍发……珍惜每一次离别和相聚,别让遗憾被岁月拖得太远,远得像海般辽阔,像群山一样苍茫。

今夜,抬头望月,低头煮茶,月光贴身,盈盈在握。人生,难得几回闲,良辰易逝,美景难留,又怎不好好珍惜呢?煮一壶闲情逸致。杯里有明月,端在手,颤颤酥酥。不忍一口饮尽,唯有轻轻啜,慢慢品。在竹影扶疏下,在茉莉花丛间,就这样,静静地坐着,在故乡坐成一卷水墨画。

➥ 本文由(画卷)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七月葡萄架,月满话闲情

乡里人的院子就像这乡里的人一样,是质朴的。家家房前屋后,植果木种菜蔬,每到盛夏之日,便绿的热闹。 我家也不例外。院里生长着一株油绿泼翠的葡萄树,今年已有五岁了。当时,大概是为了纪念儿子三岁生日而种的,又想在盛夏得树荫之庇佑,食之美味。树,果然不负重望。从春天发芽,到夏天的茂盛,真是“移来碧墀下...

夕阳中的晚霞

傍晚时分,依在窗前,看落霞缤纷,看那一抹醇红的斜阳渐渐淡落,沉沉坠往天际之外。 圆圆的落日像一团火球,悬挂在遥远的天边;几多浮云,悠然自得的游荡在淡蓝色的天空;明澈的溪水,欢畅的流淌着;微波上的阳光跳跃着,象一把把细长的小梭,在编织着金色的地毯;那溪畔的野花、小草,在晚霞的照应下...

有趣才有味

为什么有的人,你一接触就感觉到特别有趣味,相处之后还想再相处?为什么有的人你见一面之后,就不想再相见,从此形同陌路?这里面除了个人感觉、志趣、爱好之外,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你是不是有趣,是不是够味。也就是人们常说的趣味,即兴趣与品味。我认为做一个有趣味的人不是很容易,也是需要一种能力。 梁启超先生在...

有一份深情,流淌在村庄深处

秋日薄暮,人与海棠俱醉。夜晚,枕着雨声入梦。梦里有一座村庄,被青山围拢,被绿荫覆盖,踮起脚尖远远望去,炊烟和雾袅袅升起,房屋和谐相邻,里面住着我温暖的童年。梦的这头是霓虹闪烁的不夜城,山高路远,可还未等我启程靠近,就听见母亲在厨房忙碌的声响,晨牧的山歌,清脆悠扬。大人们的吆喝,孩子们的嬉笑...

水墨皖南,只因多看了你一眼

对皖南的感情,说是一眼万年,大抵是不夸张的。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对土地对山林有着与身俱来的归属感,喜欢朴素自然的东西,喜欢真诚的人和人性。皖南纯净的山水、朴实的民风、众多的古镇古村,正好契合于我,每一次去都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真山真水的原生态也能满足我对于大自然的贪心。 “凡心所向,素履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