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革”中的那些记忆

阅览1359 作者:宏亮 来源:阅读网 发布于
字数2754 阅读时长:大约 6 分钟 ☑

文化大革命,是一场声势浩大遍布全国上下的空前绝后的运动。那一代的人们对那个“红世界”都有着抹不掉的记忆,现在回忆起来,感到既有趣又可笑。

一、“破四旧”、“立四新”

“破四旧”最早出自人民日报的一篇《横扫一切牛鬼蛇神》社论。文章指出,要破除几千年来一切剥削阶级所造成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第二天,一早起来一切都变了,似乎整个社会变了。两拨红卫兵冲进大百货化妆品柜台,见到化妆品、大镜子、花布料、带有帝王将相画册、印染品一律焚烧,高唱着革命歌曲,喊着响亮的口号,像送瘟神一样,让人们远离这些东西。紧接着对认定的“封、资、修”东西进行摧毁,拆庙扒佛,连山大街的财神庙、老爷庙都被拆毁了,张学良的建港纪念碑也被推进了大海。走在大街上的男女青年穿的喇叭裤被剪开了,女人的长辫子成了追击的对象。最“革命”的要数军衣军帽装束了,人的名字带有“花、梅、兰、竹、秋、夏”,或孔孟之道的“仁、义、礼、信”的等,都被改为“革命化”的名字。站前街道一户姓李居民三个孩子分别叫柱、圆、盈,限定一天改了名,三次办户籍还挨了批。一时间,卫东、卫国、建国、立新,到处随时可以听得见。邻居老刘哥俩堂弟四个人,改中间冬字重复了,只好加了个口字,按双胞胎认大小。

“立四新”,除了改人名外,还把地名、店铺、街道、公社、单位等名字也都给改了。向阳公社、群英公社、四新公社、东风街道、反修街道,老地名一律去掉。整个城乡到处是革命性的标志和文字,革命语言和革命歌声到处传唱、遍地响亮。从此,“革命化”的浪潮席卷了整个大地,一场场啼笑皆非的闹戏,时时处处在上演着。

二、跳“忠字舞”,学“语录”

那年的十月,我下乡到四方公社刘哈屯大队,队长二话没说,就派我去公社学“忠字舞”。

我只好遵命服从,来到公社学起了“忠字舞”。刚开始学“忠字舞”时自己的认识水平还一般,后来逐步地加深了,政治觉悟提高得也很快。随着《东方红》歌声的播放,我的内心就有了一种对毛泽东主席的无限热爱、无比祟敬的心情,每次学我都含着激动的热泪,想像着见到伟大了领袖毛主席那一刻的激动场面,心就像长了翅膀飞啊飞啊!顿时,满腔的热血便在全身沸腾着,恨不得使出全身的力气跳好“忠字舞”,献给伟大的领袖毛主席。我特别刻苦地练习,把“忠字舞”带到了田间地头上练,干活中间也蹦跳比划一阵子,走路听到有歌声响就立马停了下来,随着歌声面向着北京的方向欢跳起来。后来,我公社的“忠字舞”被选到了县里参加了表演,获得了领导的一致好评。

亲不亲,阶级分,忠不忠,表现看。学“忠字舞”是阶级态度,是一项政治任务。每天到生产队部,集体要首先跳一曲“忠字舞”,生产队长念一段语录后再分配活,赶上活忙到地头歇息也要补上这一课。“忠字舞”分两类:一类是贫下中农,另一类是家庭成份高的。在那个年代以成份划线,贫下中农无限忠诚可靠,带头跳走在前,身背着上面发下来红色“宝书包”;家庭成份高的人要接受监督,自己做“宝书包”,走在大街上会让人低看一眼。彩云的爸爸是贫协会成员,她自然就成了领舞人,干的全是轻体力活。丽霞家成份高,就因学跳“忠字舞”穿了一双新球鞋,被惩罚单人跳,晚上她爸爸被带到队里批斗,逼着交待出球鞋问题。

那一代上了岁数的老太太,大都是小脚,一跳就崴脚。

前院的赵大妈上副食商店买大酱,就因没跳“忠字舞”,售货员就不给她打大酱,“大妈,有规定的,不跳忠字舞或不念语录的不给卖货的,你看,墙上贴着呢!”赵大妈只好扭着小脚蹒跚着回家去了。晚上闺女拿着红宝书反复教老太太一段语录,“孩子,孩子,你就教这几句吧,毛主席万岁!无寿无疆!”“妈,那不行的,要学一段的!”第二天老太太扭着小脚走进了副食店连念了两遍语录,一瓶大酱才打回家去了。

十月一日,大队通知各生产队去县里接红宝书,隔院的贫农大丫被选上了,凌晨三点,大马车就出发了。一路上大辕马铃叮当响,大红彩带披挂了全车,人们的笑声喊声汇聚一团,比屯子里娶媳妇还热闹呢。不过生产队说了,这是政治任务,是全体人民的大喜事。“红宝书”请回来的夜里,贫下中农代表每人发一本,大队派来专人教学语录,要求全民都要学懂会念,不留一个死角。

那时学“语录”,还要结合劳动活学活用呢。生产队队长每天在分配任务时都首先念一段语录,遇到难活累活时,就大念“克服千难万险,支援亚非拉人民”的选段。到冬天刨粪时,十八斤的大镐一下一个冰块,震得两手发抖,刨粪进程明显降低了。看到这个情景,小组长就在一边大声念道:“下定决心,排除可难,争取胜利!”顿时,社员们如打了鸡血般,一个个精神抖擞、干劲倍增,一筐筐灰土粪就轻松地被抬了出去,到晌午时分,正好二十个“正”字就下工了。

三、“戴军帽”赶时髦

那时,学习解放军不但学习军人的作风,而且还要模仿军人的形象。

走早大街上,一看见威武雄壮、步伐整齐的解放军,就像见到了亲人似的,心里特别的羡慕。特别是珍宝岛战役后,解放军战士就成了年轻人心中的偶像,追着学,赶着问,一时间,军装、军帽成了热门货、抢手货。从模仿到追找对象,去兵营里认亲索要军帽,形成了一股声势浩大的“追兵热”。

我第一次戴上缝纫铺做的军帽,对着镜子反复照咋看也不像,布料不纯色,帽沿不标准,头灰浅的。后来,有人说,某工厂能生产军服对外卖,而且是海军服四个兜的,穿上特精神,照相馆都放大了,我就赶忙到邮局去汇款,我翘首足足等了半年,结果还是没有等到,钱全退了回来。

这一年,部队征兵,来了一个带兵的领导,很喜欢我画的水粉画,就留下他本人的姓名和部队地址,并告诉我可以写信和他联系。他走后不久,我就写了一封长信表述对解放军的崇拜心情,一心一意想求一顶军帽戴。去信半个多月,果真他给我邮来了一顶新军帽,把我高兴得手无足蹈,见人就说,逢人就讲,专走在人多的地方显摆。我戴上了这顶军帽,心中就有一种无比的自豪感和骄傲感,走起路来总是抬头挺胸,精神十足,好像有千万只眼睛都在看着我、夸着我似的。这顶军帽就成了我的贴身珍品,上下班时总戴着,下地干农活时,爬弄脏了,就用报纸小心翼翼地给包上,宁可晒了脑袋,也不舍得戴它。一次,隔院的利武大哥订婚要照相,他对我说想借我的军帽用一下,我不忍心借给他,怕他给弄丢了,但又不好拒绝他,只好一路跟着他到了照相馆门口,这才放心地借给他用了。

那时,军帽,成了追星族尊拜的神圣物件。走在大街上,无论男女青年看见谁戴了一顶军帽,就会迅速围拢了上去,你一句我一句,问在哪儿弄的,熟的可以借戴一小会儿,不熟的就在他的身前身后,用极其羡慕的目光瞧了又瞧,不忍离开。记得有一小伙子看见一辆军车去粮库领供应粮时,他突然爬上了车抢了一名解放军战士的军帽,当场就被粮库保卫人员逮住了并报了案,被公安局给拘留了。

随着时代的变迁,军帽成了老物件,但当年对它那种崇拜、追捧的情景,至今还深深地铭记在心上……

➥ 本文由(无悔)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小雨温泉涤倦心

最近,我和运普跟着驴友团去我家乡熊岳古城泡了两次室外庭院温泉,找到了久违的在自然的怀抱里放松自己的快乐,真有些乐不思蜀的感觉。 熊岳古城东1公里的温泉村和城北十四五里地的双台子思拉堡小镇都有很好的温泉,皮肤病,生疮流脓,洗一个星期准好,而且不复发。冬天洗不仅不冷,还让你感到浑身从里到外的暖和舒服...

周国平的三篇哲理散文

每一个人在生命中的某个阶段是需要某种热闹的。下面是阅读网小编精心为您整理的周国平的哲理散文,希望您喜欢! 周国平的哲理散文一:丰富的安静 我发现,世界越来越喧闹,而我的日子越来越安静了。我喜欢过安静的日子。 当然,安静不是静止,不是封闭,如井中的死水。曾经有一个时代...

再见乔然

一出机场大门,一股湿热的空气便扑面而来,用力地嗅了嗅带着泥土气息的空气,回头望了望机场上方深圳两个大字,心里默默轻叹:深圳,我终于还是来了。 打开手机,一条短信安静地躺在信箱里:旅途平安,到了给我回信。 嘴角不由地露出了一丝微笑,在这陌生的城市里,突然就感觉到了心安。 回了信息,立刻踏上了拥挤的行程...

感人散文朗诵稿文字版阅读

散文很唯美,有时候甚至很感人,这些散文都适合朗诵。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感人散文朗诵稿,供大家欣赏。 感人散文朗诵稿:父亲是我生命的过往 也许我的记忆还存在,但我已成为过往。街头带回的茉莉花静静地放在我的床头柜上,我默默地呆望着它,思绪变得很纷繁,也很漂浮。尘世中有许多可以置换的东西,惟独生命不能...

一个人的情人节

情人节年年有,年年过。可是似乎每年都与我无关。我没有情人,也从来没去想要找情人。因为有了家庭有了小孩,家人都好,自己就已经很满足,心思根本就已不在外面游荡……所以压根就没有想过要怎样去过这个情人节。 可是说不清从哪天开始,这山城也不安静起来,报纸、广播、网络、商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