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春风渐浓

阅览1435 作者:马李斌 来源:美文网 发布于
字数1120 阅读时长:大约 2 分钟 ☑

喜悦也好,忧愁也罢,就这样,岁月静好,不急不躁像水晶杯中的清水,纯净、透明,在灯光下,在那些珠光宝气的翡翠面前,在陈列柜中,彰显无法比拟的灵动,那份纯净的宁静,在灯光下那般晶莹诱人。也仅仅只是小小一杯清水,或许时光也是这般,美妙、美好,总来不及珍惜便逝去。

四月,缓缓流淌,绵绵如溪,充满节奏;一缕细风,渐渐驱散冬,弥留下的最后一丝清寒。草木初醒,桃园丛中,一粒粒花蕾,娇滴滴,含苞待放。细雨靡靡之时,北方这座海滨小城,依然春寒难耐。也就在这春寒余味未消之时,五十五岁的父亲,风扑尘尘,乘坐着为数不多的绿皮火车,三千里外赶来,为我张罗着装修婚房。春寒褪尽,四月已余下寥寥数日,月有余,父亲几乎天天靠吃挂面充饥,就是为了能剩下两块地砖钱儿。房子装完了,他收拾行装准备返回老家,还是那趟绿皮车,还是那张硬座票,即便给他买了卧铺,他也会在上车前把票改签成硬座,即使坐二十七、八个钟头,小腿肿的像吹了气,摁一下会出现个小坑……

或许不用多久,我也将为人父。

有些爱,无声无息,不贪图任何回报,就像那杯水,就像时光。父亲临上车前一再交代:“要对人家女娃娃好一些,多点宽容、理解,少点争吵。”话不多,却意味深长。有时候回忆岁月,在奋斗的路上,像儿时村里路面上的面面儿土,如面粉一般细流儿,轻轻溅起的尘埃,像一朵朵小小的花,尘土之花。后来这些便没有了,全部沥青掩盖。踩上去硬邦邦的,再也不会摔倒了只是一脸土。或许,并不是生活教会了谁坚强,只是当困难来临,当面对挫折的时,不坚强又能奈何?也或许,坚强就是坦然面对吧!

刚过完年,就与妻子商量、计划,如何装修房子。看着毛糙的毛坯房儿,手里那点钞票都被捏出了汗来,精打细算到,安排好了每一天,每一顿最少的伙食费,如何操作才能填饱肚子。想要装的好一点儿,还想花的少一点,只能自己选材料,再找师傅。为了挑选像样点的地板,下班后和妻子跑遍了小城的大街小巷,去装修城讨价还价,甚至涨的脸红脖子粗,从“大自然”,到最后的“圣像”,为了几十块钱会和商家软磨硬泡到无能为力。参加过大大小小小的砍价会,商家变戏法儿似的,会榨干你口袋里的每一毛钱。最有意思的是我们国家的工匠精神,“调皮”的木工匠人,这边儿丢掉一大把钉子,那边又会催促着你跑遍整个装饰城去寻找另外一枚回来,因为与众不同。妻子因为装修房子上火,牙疼了足足一礼拜,我嗓子沙哑到连讲话都困难,在雨夜里奔跑着回家(出租公寓),就是为了节省二十块的出租车钱儿,任雨水浇湿头发,淋透身上的衣服。

桃花盛开时,我们终拍完了婚纱照,结束的时候,两个人分吃一份鸡蛋灌饼,一个前面跑,一个在后面跑,沿着灰色的沥青道,夕阳渐染,漫天绯红,那一抹金黄的油菜花丛中,隐约看到你的笑脸竟然那般甜蜜……

➥ 本文由(楚普阅读网)编辑整理
➥ 更新于
分类
致词
感谢作者的辛勤创作与精彩分享,为我们带来宝贵的知识与灵感!您的智慧火花,点亮了我们的阅读之旅。
声明
文章的立场和观点与本站无关。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和网友投稿,本站仅提供空间存储服务。为了帮助读者更好地阅读文章,我们收集并进行编辑整理,并尽可能保留作者信息。由于互联网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能存在作者信息不准确或标注佚名的情况。如果有侵犯您权益的内容,请联系我们删除或更正。

☤ 猜你想看

你是锦瑟,我为流年

人的生命不在于长短,在于是否痛快活过。如果有来生,我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阴凉,一半沐浴阳光,非常沉默非常骄傲,从不依靠,从不寻找。 ——三毛 许多的时候,伫立于光阴的水岸,端坐于四季的眉眼里,习惯了不言又不语。总是喜欢默默幻想着,一个人...

世事浮沉,阴差阳错

你是我的幽怨百遍,我是你的风轻云淡。这样浅描素写的场面,显得今夜的月色微微暗,温柔的风开始荡起了波澜。尘世里,谁的步履已蹒跚,谁的热泪已满面,你却不曾回头看。菡臼月下亦羞颜,情丝屡屡风流转。夜深谁怜虞人单,谁在月下写缠绵?风敲竹影舞翩然,清水若寒月升天。晚风悠悠词怎填,琵琶一曲为谁弹? ——题记...

捕蛇人

很多人都见过蛇,也有的人曾经吃过蛇,包括我在内。但是很少有人抓过蛇,也很少有人被蛇咬过。小的时候曾经跟小伙伴们一起抓过蛇(旁观),在菜花盛开的春季,走在田埂上、水渠边,寻找菜花蛇,用一种竹子做的夹钳,抓住了,放在蛇皮袋里,走到镇上,卖给小贩换零食。其实,零食真的是次要的...

昆明游记

夫谓春城者,昆明也。因之四时朗清,气色景明,春暖而秋爽,冬温而夏凉,经年日丽风和,少起阴风。 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均可抵市中,且夫光明而大道也。然光景殊异,或苍山,或秀水,或奇花,或异草,或长亭,或短桥,而风情不及南郭。 自南郭至市中,可窥灞桥烟柳,密密绸缪,翠色以光,郁乎苍苍...

杨绛散文集《读书苦乐》

读书钻研学问,当然得下苦功夫。为应考试、为写论文、为求学位,大概都得苦读。陶渊明好读书。如果他生于当今之世,要去考大学,或考研究院,或考什么“托福儿”,难免会有些困难吧?我只愁他政治经济学不能及格呢,这还不是因为他“不求甚解”。我曾挨过几下“棍子”,说我读书“追求精神享受”。我当时只好低头认罪...